「耶魯女孩」被 「50多個家庭爭搶認親」,鬧劇背後值得反思
BBC最近出了一篇新聞,講的是一個名叫Jenna Cook的女生回中國尋親的故事,一時之間引來50多個家庭來認親。
這條新聞出來之後,媒體們紛紛配以「耶魯女孩」、「被遺棄」、「50多個家庭爭搶」等關鍵詞,隨之撲面而來的就是一大波的不理解。
第一類人很不理解Jenna尋親的行為,認為她在美國過得挺好,前途一片光明,費這麼大勁兒做什麼?
第二類人指責Jenna,說她忘恩負義,認為她的舉動會傷害和養母之間的感情。
第三類人就是那種內心特陰暗的,「肯定是看人家是在耶魯上學,這麼優秀才來認親的,」又或者是「臉皮怎麼那麼厚,當初不要人家現在又來認人家」之類的話也在網路上層出不窮。
嘿,咱都管好自己個兒成嗎?
我們都不是Jenna本人,我們也都不是Jenna她養母,更不是Jenna的親生父母,在這種不了解任何情況的狀態下,莫名其妙的言論給當事人所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首先,我們要梳理清幾件事。
Jenna所在的鎮子大部分都是白人,儘管養母Margaret對她疼愛有加,可還是改變不了整個大環境對她產生的無形壓力。
Margaret告訴大家,Jenna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也比同齡人成熟得多。正是因此,隨著她年齡的增長,Jenna對社會認同感和自我認知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我們也許從未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家」這個字,去細細體味這個字帶給我們的無形的力量。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離開家,爸爸在家裡包的餃子、早上賴床時媽媽的嘮叨、平時挨罵時爺爺的一次次維護。。。這些在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的事情,其實築就了我們的整個世界。Jenna在中國的尋親過程中,確實有50多個家庭來認親,但是這裡面並沒有她的親生父母。
最讓人震驚的莫過於這個時間點,1992年3月,竟然有50多家在武漢的街頭遺棄了自己的女兒!
小編不信邪,去度娘了「中國女嬰」這四個字,結果出來的都是。。。
根據Foreign Policy的報道,有數據表明在1992年到2013年間中國共計139,696起國際父母收養中國兒童的案例。
更有把數據精確到具體性別的,從1989年起中國共計80,000女孩被領養。
自從80年代起,中國開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這個政策在放緩人口增長的同時,也確實帶來了人口結構失衡、人口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但是計劃生育政策能限制的是新生兒數量,而影響新生兒性別的是人為力量。說到底還是因為重男輕女的糟粕思想,才有了那麼多被遺棄的女嬰。當這50多個家庭的父母見到Jenna時,先是擁抱,之後就是無盡的痛哭。
Jenna說可以感受到他們每個人內心的難過,通過和他們的交談,她知道了更多背後的故事。
這些家庭大都來自農村或偏遠地區,重男輕女的思想加上計劃生育政策,讓很多家庭為了能生出男孩就一直不停地生;而生出來的女孩太多,家裡養不起,就選擇了遺棄或送人。
很多人都瞧不起這些來認親的家庭,認為他們就是來在Jenna身上討好處的。
根據《刑法》第261條、《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5條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62條,這些認親的家庭首先要承擔的就是遺棄孩子的法律責任;同時把他們自己曝光在大家的視線下,必然要經得起大家目光的打量;最最重要的就是,他們不一定就是Jenna的親生父母,而這帶來的失望也夠讓他們難過的。Jenna只是紀錄片《Somewhere Between》其中的一位女孩子,還有另外三個被美國家庭領養了的中國女孩,分別是15歲的Jenni(Fang),13歲的Ann和同歲的 Haley。
不同於Jenna的苦苦尋覓,Haley很快就找到了她的中國父母。Haley親手製作的尋人啟事
但讓人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紀錄片里的久別重逢,而是Haley和養母還有妹妹在髮廊的一幕。
Haley的養母是白人,膚色的不同讓人一眼就能知道她和妹妹不是媽媽的親生女兒。
髮廊當時有個白人阿姨一直在和她媽媽聊天,為了不尷尬,Haley只好主動表明: 「We were adopted(我們是被領養的)。」
結果隔壁的阿姨來了句:「Oh, wonderful!Congratulations! Wel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噢,太棒了!恭喜!歡迎你們來到美國)」
隔壁阿姨這話說的並無惡意,可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對於這些被領養的女生來說,她們經常被人說你好幸運啊,被人領養到美國來過好日子了。
從她們被領養的那一刻起,她們就開始負擔起這個年齡不該負擔的困惑——她們的親生父母到底是誰?她們為什麼會被拋棄?她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相比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其他ABC,那些在領養家庭里長大的ABC,他們的困惱不是僅僅用香蕉人這三個字就能解釋清楚的。
對於被領養的女孩來說,她們是強大而又柔軟的。從她們出生那一刻起,選擇的權利就是時刻握在別人手中,她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生生家庭,她們也無法決定自己的寄養家庭。
對於領養這些孩子的美國家庭來說,他們是勇敢而又脆弱的。因為當這些孩子長大後,他們總是要想辦法去解釋這一系列事情的緣由,同時還要去擔心孩子找到親生父母后對整個家庭產生的影響。
對於因種種原因放棄了孩子的中國家庭來說,他們是心痛而又無奈的。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沒辦法去撫養他們長大,而只能選擇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在此後的漫長歲月里伴隨著他們的只有良心的不斷苛責。
所以說除了所謂的關鍵詞,「被領養的中國女孩」背後,造成她們的壓力,困惑和痛的才是刺痛了整個社會的原因。
更多這個專欄的文章:
美國人做過最沒創意的事兒,就是給自己城市起名字了… - 知乎專欄
一聽胡歌要來美國,留學圈就炸了,但絕不僅僅因為他帥 - 知乎專欄
那些自殺的留學生,都是人生的loser?請不要如此定義他們 - 知乎專欄
美國人拒絕打疫苗以後…沒想到是一連串悲劇的開始…… - 知乎專欄
致努力的學渣:請放棄自欺欺人的儀式性學習法,那等於慢性自殺 - 知乎專欄
這則關於美國護照的謠言廣泛流傳,卻折射出部分國人的自卑心態 - 知乎專欄
當很多中國女生把自己的第一次留在了國外,才發現我們對性是如此無知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在中國,領養孩子到底有多難?感覺周圍領養孩子的太少了,而國外好像很容易領養孩子似的?
※要有多難才能決心選擇放棄擁有一個親生的孩子?
※被領養的孩子可以完全把養父母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嗎?不會覺得尷尬嗎,不會覺得很客氣嗎?
※離異帶孩女,想把孩子送人,需要什麼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