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無處安放的靈魂|10本中西方哲思&隨筆錄
、《叔本華隨筆》——叔本華
人生之路如何走過「需求與匱乏的背面,即是無聊,就連較為聰明的動物也會遭到它的折磨。這是因為,本質上,生活並無「真正的內容」,生活只是被需求與幻象「活動」起來的 」
本書是叔本華著的數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內容涉及人生、哲學、美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大多都反映了叔本華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此隨筆主題鮮明,論述清晰,條理分明,深刻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體系及三觀精髓。
推薦理由:叔本華是最喜歡的西方哲學家之一,主要因為他在認清人生本悲觀後依然對生活抱有樂觀的心態。這本隨筆大多記錄了他對美、音樂、女性、人格、痛苦等的觀點與想法。可以通過參考大師對生活各個方面的認知角度來完善自己的人格,豐富自己的內在精神!
2、《愛默生隨筆全集》——愛默生
愛默生隨筆「精神上的游牧生活,發展過度,就會把精力消耗到雜七雜八的東西上,導致心靈的崩潰。另一方面,那種足不出戶的機智倒是一種節制或滿足,因為它在自己的土地上發現了生命的一切元素;如果不從外地輸入一些新東西加以刺激,它就有日趨單調和蛻化變質的危險 」
該書是由美國超驗主義大師愛默生所著。作者注重親身體驗,倡導憑直覺認識真理,足以讓早已被理性與教條禁錮的人們茅塞頓開。他尤其強調人的自助,只有自己去發現真理才可能成為自己的上帝。
推薦理由:本書貫穿了超驗主義的中心思想。強調靈魂的最高價值,每個人都有平等且神聖的靈魂。強調自然,自然是靈魂的一種外部映射方式。強調自助,每個人都應自己尋求人生意義!
3、《尼采哲思錄》——尼采
尼采哲思路「某天,你會遇到高貴的自己。那是不同於平常的你,最清澄、最高貴的你,那是宛如受到恩寵的一瞬間。請務必珍惜那一瞬間 」
本書收錄了尼采對哲學、科學、生命、自由、偏見、家庭、宗教、倫理等各方面的見解,充滿了心理學的洞見和藝術的奧秘,以振聾發聵的真知灼見和橫空出世的警世恆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推薦理由:尼采不同於西方傳統哲學思想家的地方在於他挑戰了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他將形而上學的局限性歸結為人的局限性。從書中幾個片段,譬如,藝術的靈魂,人性的價值,快樂的知識等可以看出,某種程度上,作者更是傾向於讓我們挑戰形而上學的局限性。此書絕對是一場思想盛宴,慢慢品吧!
4、《蒙田隨筆集》——蒙田
蒙田隨筆「托娜之子,請允我在享受時很健康,我懇請你,能夠維持我的體格強壯,不要讓我為了暮年而感到羞愧難當,也不要讓我在晚年把詩興都丟光」
本書是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蒙田創作的隨筆集,於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後出版。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作者所感覺的自我;他所體會的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他所理解的現實世界。
推薦理由:該書涉及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人生哲理等內容。作者以對人類感情的冷峻觀察和對西方文化的冷靜研究,粹取各種思想和各種知識的精華,對自已所經歷的思想及感悟作以描寫。人生的終極問題無非就是學會與自己,與他人,與大自然的相處。可以通過此書借鑒下作者是以怎樣的方式處理這三個問題的。
5、《培根隨筆全集》——培根
培根隨筆「妻子是青年時的情人、中年時的伴侶、老年時的保姆,所以一個人只要願意,總是有結婚理由的。然而問及一個人應當什麼時候結婚時,有人回答說:「年輕時時候未到,老年時全無必要。」此人被譽為智者之一」
本書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內容主要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方方面面,蘊含了培根的思想,是培根的代表作。
推薦理由:書中有好幾篇精華之作,比如,論愛情,論友誼,論家庭,論教育,論倫理…這些其實就是我們的生活,保證讀後絕對受益匪淺!
6、《超越生命的選擇》——薩特
超越生命的選擇「只要有一個未來,一個人的年齡就是同樣的。在30歲有一個未來;在50歲有一個未來。也許50歲比30歲要差一些。對我來說這是很難斷定的。但在65歲或66歲以後就再沒有什麼未來了。當然也有當下的未來,有以後的5年,但我已相當好地說出了一切想要說的東西,更廣泛些說,我知道自己再寫不了什麼了,而10年之後一切都完結了」
本書是薩特哲學及生活的通俗彙編,全書內容是從薩特大量的哲學著作、戲劇、散文、隨筆、傳記的精選摘錄而成的,並將存在主義哲學的精髓貫注其中,重點突出薩特的人道主義情懷及高昂的人生態度:對抗任何可能壓制我們生命本身的外部力量,實現我們自由的選擇並承擔。這裡,著實大概強調一下作者的背景,薩特,代表作<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鼻祖,一個牛逼到連諾貝爾文學獎都不要的天才,他的妻子是著名的女權主義者波伏娃。這對著名的才子才女對當時法國乃至西方的思想、政治、習俗等領域或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推薦理由:本書內容分成人生篇,情感篇,藝術篇,自由篇等章節寫成。這本書從某種角度可以看作是作者一個縮減版的自傳。不過,比一般自傳更有哲學意義及深度。翻譯的比較淺顯易懂,也貼近現實。一個天才是怎樣成長的?一個天才對生活中的困苦又是怎樣去認知與挑戰的?…其實,不僅僅是天才,我們普通人也在面對同樣的問題,在本書中,可以尋找到千千萬萬個你我他的影子!
7、《周國平語錄:人生50個關鍵字》——周國平
人生50個關鍵字「一個人在精神上足夠成熟,能夠正視和承受人生的苦難,同時心靈依然單純,對世界仍然懷著兒童般的興緻,他就是一個智慧的人」
本書積聚周國平先生近30年來的智慧,以最濃縮最凝練的語錄形式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個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覺悟、安靜、超脫、尊嚴、孤獨、創造、成功、幸福、苦難、靈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愛情、友誼、生活、藝術、哲學、獨處…
推薦理由:一直喜歡周國平的文字,溫和睿智,周國平先生作為中國著名的詩人哲學家,自然出過不少著作。但感覺這本最適合大眾化閱讀,因為其他大多著作感覺探討太深奧,內心不平靜很難以讀懂或繼續,這本書語句大多短小精悍,而且概括人生50個方面,相信你會愛不釋手!
8、《走自己的路,先選對路》——尼采
尼採的人生勸誡「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閱讀先哲的作品,就是學習先哲的靈魂,感受先哲的思想和氣質,感悟其充滿睿智與激情的人生經歷,以史為鑒也好,靈魂頓悟衍生出自己的哲學觀也好,至少都可以重塑自己的三觀,讓自己的餘生走的更穩妥更篤定。此書正是尼採的人生勸誡。
推薦理由:本書內容涉及尼采對愛,對自我認知,對孤獨,對道德,對自我之路如何走等的探討與分析,絕對會讀到你的心窩子里去。如果你現在恰好很迷茫,那麼請安安靜靜的讀這本書吧,相信讀後海闊天空!
9、《當尼采哭泣》——歐文
當尼采哭泣「活著的時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實現了他的生命之後死去,死亡就喪失了他的可怕!如果一個人生不逢時,那他就永遠不會死得其所」
本書是由大文豪歐文著的一本經典的心理推理小說,書中人物多來自真實的歷史。主人公是19世紀末的兩位大師:尼采和布雷爾,還有布雷爾的高徒佛洛伊德。基於史實將兩人合理虛構連結成醫生與病人,開啟一段扣人心弦的「談話治療」。書中尼采扮演精神層面,生理學家布雷爾則扮演身體層面,布雷爾治療尼采日趨不佳的身體狀態的同時尼采也治癒了有心理障礙的布雷爾。2007年,本書改編為同名電影。電影也看了,雖然拍的很不錯,但畢竟只有2個小時,須吸收精華還需看原著!
推薦理由:2個主人公的每次對話都很精彩,比如對死亡的探討,對怎樣活著更有意義的討論…認真思考大師們的觀點,肯定會觸動你的靈魂!
10、《談修養》——朱光潛
談修養「我們不必需要宗教,但必須有宗教家佈道的精神。我們需要救世主,這救世主必定是少數人而不是全社會,而少數人卻必有替人類擔荷罪孽不惜犧牲身家性命的決心」
本書是著名美學家、文藝評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朱光潛先生的早期作品。 修養指人的行為和涵養,與人的性格、情操、素質緊密聯繫,可以說,人活著容易,但如何活的有修養卻需要磨練和思考一番。 <談修養>是對修養的解讀,是對高尚品質與處世哲學的另一種認識。
推薦理由:古人云:"修猶切磋琢磨,養猶涵養熏陶"。"修"就是"鍛煉",引申為增長才幹的過程;"養"就是"提高","涵養熏陶"是指受到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的長期濡染而趨同化。本書雖然是朱老早期作品,但書中所涉及的談學問,談讀書,談交流,談體育等話題研究對當下青年無不具有現實意義,可以當成修身養性之作去閱讀!
我為什麼要推薦這些書籍?
當今社會,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人們大多寧可把時間花在虛擬的社交平台、遊戲、娛樂節目等上面,也很少去把時間用來閱讀。其實,大家也不是沒有去閱讀,現在人手一機,很多朋友還是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看各種公共號或文章什麼的,而且去看娛樂節目或玩遊戲,完全可以理解,生活節奏太快,壓力大,需要空間與時間去放鬆。但是,生活要繼續,物質很重要,高貴的精神品質更重要,很多人很多時候的累不光是身體累,更多的是心累。倘若一個人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有明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那麼我相信這個人肯定累並快樂充實著。最近看文章發現了一個現象,那些點擊率高的文章大多是寫毒雞湯或者標題乍一看對自己現實生活有用的文章,當然,我只是說我看過的些文章。不管那些文章質量如何,但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還是以實用有用為目的選讀,這個很能理解,畢竟我自己也是選對自己有幫助有提升的去看。
推薦的這10本書都是大師大家作品,有的還是經過了幾個世紀考驗的經典之作!世界觀方法論毫無疑問比較完整有質。讀這些書的過程其實就是與自己內在對話,發現自我,思考與調整當下自己的生活的過程,畢竟我們所正在面對或思索的問題,這些大師都經歷過。
要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比別人看得更遠~
推薦閱讀:
※金句7
TAG: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