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容稀缺時代,如何強化自我的IP價值?

  過去的2016年,有太多的熱點可以被追尋:直播的興起,短視頻的泛濫,共享經濟的風潮,內容付費的價值......

  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圍繞著IP價值輻射的半徑在商業化冶煉,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人類已經從衣、食、住、行的物質消費轉變為如今的旅遊、教育、健康、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消費,這標誌著中國居民的消費方式從原先單純的「物質消費」轉向如今的「精神消費」。

  而在精神消費的無形催化下,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布局自我的內容價值平台,從而迎合消費升級時代下人們對於知識需求釋放出來的價值,可以說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業不斷向技術密集和智力密集型轉化,以無形資產形態存在的知識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走過內容蠻荒時代,深耕知識經濟成風口

  從早期的甲骨文到如今受資本追捧的VR、直播、短視頻等,內容呈現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在進行著多維度、便捷性的變革,尤其是在信息社交互動Web1.0之後,社會化媒體興起,信息傳播被碎片化了,人們對於知識的獲取方式也由當初的主動搜索變革為如今的被動索取,這種消費行為的改變可以說極大的促進了知識工作者對於內容形式、內容價值的多元化調控,尤其是各大內從矩陣平台在大數據的助推下,開始細分用戶行為習慣,而在有限的內容展示區間,內容平台無論是基於大數據的運用還是人工後台的篩選,都在致力於給用戶提供最有價值的內容展示,這也預示著曾經憑藉「標題黨」走流量的知識工作者在逐步向深化內容價值的走心時代演變。

  當然了,消費行為習慣的轉變也讓知識經濟的價值成為眾多互聯網公司的追逐的風口,以BAT為例來看,中國互聯網三巨頭都在深部布局自己的內容矩陣,如微信公眾號、UC訂閱號、百度百家等這些基於用戶行為習慣下演化的內容平台,都在以各自的形態在搶奪互聯網風口下的知識紅利,不過為了更好的蓄積紅利資本,很多內容平台都在對知識工作者提供著有償服務,在刺激知識工作者的同時壯大自己的內容平台,從而為用戶群體做著多元素有價值的及時性內容供給。

  不過,在知識紅利的浪潮中,很多內容提供者為了深化自己的內容價值,表面上對用戶扮演著內容價值的「高富帥」,私底下卻對內容價值做著偷竊、搬運的可恥行為,這種基於互聯網變革下的知識供給,讓很多真正有內容價值的知識工作者得以埋沒,更可氣的是當知識工作者與「偷竊者」辯論叫板之時,有的「偷竊者」卻毫不理會,當然不是他們不懼怕法律對「偷竊者」的懲罰,只是很多「偷竊者」原本也是有價值的工作者,也為自己的價值申辯過,不過就目前而言登記辦理業務時間太長、而且材料也很多,非常麻煩,更有可能的是當你完成了版權登記的時候,曾經自己的內容價值也毫無用武之地。這些內容的搬運工深知其中的複雜流程、厲害關係,當然也就會無視你的維權申辯了,這也是為什麼在知識紅利下內容高度泛濫的原因。

  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滲透,線下登記版權的這種繁瑣流程會被像版全家一類的專門數字登記服務企業所顛覆,屆時真正的內容價值也會相應的被庇護,那些心存僥倖心理的內容搬運工也會隨之被鎮壓,在無複製、無偷竊的知識紅利誘導下,深耕內容價值必定會成為知識經濟的風口。

  3分鐘場景逆變,重塑IP價值

  這幾年,互聯網對於實體經濟的衝擊可謂是有目共睹的,當然,對於實體經濟的衰退,互聯網的確有著很大的助推作用,但也不能把全部責任都推到互聯網身上,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變革升級,不是說互聯網就一定可以顛覆實體經濟,只是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提供的這種消費變革符合當下消費人群的消費理念,而傳統經濟的這種負重感自然而然就會被消費人群摒棄。

  而對於知識工作者同樣如此,尤其是在互聯網顛覆消息傳播途徑之下,消費傳播的即時性越發顯得重要,但是當自我價值被嚴重稀釋之後,知識工作者往往會止步於自我IP價值的維權道路上,因為對於自我價值的維權,傳統方式登記需要在線下大廳填報大量材料,傳統版權登記服務流程繁瑣(登陸中心官網並註冊-選擇辦理類型並填寫申請表-列印並簽字蓋章-郵寄材料或前往中心大廳辦理-工作人員檢查材料和確定費用-繳費並領取憑證-領受理通知書-初審-複審-制證發證),過程非常繁瑣,整個流程下來,1個多月過去;大多數版權人由於對繁瑣的登記流程無法完全掌握,幾乎沒有一次性達到審核標準,往往被迫選擇中介代理,費用更高。而互聯網內容產生量巨大,日益爆增的小微內容、碎片化內容也會逐步產生登記需求(如微博上去年「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央視盜用攝影圖片等」,再比如當下被熱議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未經當事人授權的情況下,用了一段江蘇省崑劇院演員單雯的崑曲錄音的侵權事件等等,這些熱點話題時效性很強,而在這種信息高速泛濫的時代下,更需要一種快速,能處理海量內容的版權登記服務。

  當然,也正是傳統版權登記服務緩慢性才造就了像版全家等數字版權登記服務企業的創新變革,在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演變下,版權家率先通過人工智慧登記輔助 AI n機器人將傳統的版權登記服務流程壓縮到3分鐘,知識工作者只需要按照提示錄入文字即可,這種優化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登記申請過程中的人為失誤,從而讓版權登記變得輕鬆快捷。

  而且版全家擁有手機移動App端和電腦PC端兩大服務平台,提供7x24小時不間斷服務,從而讓登記版權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可以說版權家在規避了傳統機構弊端的同時極大的簡化了知識工作者的維權道路,讓中國知識版權的優化和創新得以深度釋放,同時也推動了整個知識產業的良性發展。

  強化版權意識,引領創新變革

  隨著信息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自媒體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而在這種主流意識形態的變革下,每個人獨有的IP價值越發顯得重要,而且基於IP價值深化的版權價值也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滲透融合逐步被人們運用。

  拿我們熟悉的微信來說,微信公眾號的運用可以說極大的促就了自媒體的爆發,因為每個微信公眾號在傳播內容的時候都會通過有價值的內容黏貼對自己感興趣的粉絲群體,而當粉絲群體集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會產生相應的粉絲效應,例如,現在的微信大號通過內在價值集聚的粉絲流量,可以說讓很多廣告主為之垂涎,當然了,很多廣告主除了看重自我價值集聚的粉絲流量以外更看重IP價值背後的品牌效應。

  而如何形成自我的品牌效應呢?其實和簡單,為自己的知識價值登記版權,當然了,現在版權人已不再是行業內部所認為的文創工作者,廣大的知識工作者創作的獨創性智力成果,都有巨大價值。而且版全家率先開啟重新定義版權人,主張人人都是版權人時代到來,每天創作的內容,都可納入版權登記的範圍。

  一個圖片、一個視頻等簡單的知識傳遞其實都凝聚了知識工作者的價值,而在注意力稀缺時代,信息的傳遞也步入了大融合時代,一篇有價值的文章需要一個有創意符合自己的圖片、視頻做輔助,這也促使了版權的價值得以傳遞,因為每個人的想像創造能力不同,而基於個人基因創造的知識價值也會不同,而定義版權的作用其實就是給你的價值標註品牌,一旦這種品牌效應形成規模性擴散,後期所散發的自我價值將是無可估量的。

  時間碎片化時代,巨頭爭奪的內容市場已經開始變革,未來在逐步深化的商業化價值下,內容市場的垂直深度分化也會隨之上演,而對於知識工作者而言,除了深耕內容市場以外,更應該學會營銷自己的內容價值,重塑屬於自己的知識經濟時代。

  (微信公眾號:longgfei)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派趣欲與畫師私了的行為?
付費授權啟動公測
知乎請問您這麼不在意版權真的好?
版權保護工作半年小結
如何看待在網上分享 Kindle 電子書資源的人?

TAG:版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