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動膨脹的工作,與不可分割的閑暇

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會自動膨脹,直至佔滿所有可用空間」

我每天早上走去班車點,要花半個小時。坐上班車,又是45分鐘的車程。每天往返來回,兩個多小時便過去了,一天的十二分之一。

起初我覺得,這實在是浪費生命,後來我發現,這變成了我生活中寶貴的幾個「氣口」。我管這幾段時間叫:「不可分割的閑暇」。

比如走在路上,帶著耳機聽幾個北京大老爺們侃大山,思緒就可以從工作里抽離出來,去思考一些有深度的問題:「為什麼X教授會得老年痴呆,這和長期吃轉基因玉米有沒有關係?」「如果你預知到你的孩子會死於不幸,你還會不會把她帶到人世?」。

這之後,思維就開始不受控制地發散開:「為什麼轉基因會成為友盡話題呢?」「語言真的會影響思維方式嗎?」「時間的本質是什麼?」「對面走過來這個孩子真難看。」

爆炸的腦洞,加上因為趕不上班車加快的走路頻率,身上也開始暖和起來,等趕到班車點,靠在大巴的玻璃上時,或許下一篇文章的大綱就已打好了腹稿,早起帶來的睏倦已經消失了,只剩下黑眼圈還堅挺著。

另外一個「不可分割的閑暇」,是洗澡的時候。在折騰的熱氣里,似乎總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彷彿給你一缸熱水,就能泡出浮力定律來。甚至都有一款專門防水的貼紙,用與在洗澡時記錄你迸發的靈感。

或許是因為身體和思想的雙重解放,能讓人真正卸下壓力和脫去偽裝。所以洗澡,或者聚眾洗澡,似乎貫穿了各種文化。西方人喜歡桑拿社交,日本人喜泡溫泉,而過去中國人談事,也得去趟澡堂子,至於後來澡堂子式微,大保健興起,那也只是另外一種解放身體罷了。

與之類似的,如廁也是「閑暇時光」。但不幸的事,自從人類發明了馬桶和手機,如廁就不再「不可分割」了,漸漸便淪為了被碎片思考和垃圾信息填充並無限延長的時間。和它的命運相似的,還有睡前十分鐘,飯後半小時。

「工作會自動膨脹,直至佔滿所有可用空間」。

其實更精確的修訂是:「工作會自動膨脹,直至佔掉所有絕大部分空間,剩下的被手機填滿。」

像行走、跑步、洗澡這種「不可分割」、「難以佔用」,能放空自己的務虛時光,真是越來越少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毛筆字寫的好的人用其它筆也寫的好?
華人在曼谷生活安全嗎?
獨自一人在海上漂流438天是怎樣的體驗?
在校生如何通過發文章賺足夠的稿費來生活呢?

TAG:生活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