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兩星、亞洲50佳餐廳?我吃砸了……
上一篇香港美食我寫了為什麼大家都愛去龍景軒午茶而不是晚餐?寫到後來喝高了,似乎沒有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後來想想其實也無妨,Fine Dining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你可以喜歡點心和飲茶、性價比更高,也可以慢慢欣賞維港夜色、美酒配佳肴。
今天我要寫的這家,是此行香港最抱期望的一家:Ta Vie旅,去年米其林一星直升到兩星,今年又在亞洲50佳榜單上從第48爬到33位,可以說是以直升飛機般的速度沖入香港頂尖食府之列。
但是吃完八道式品嘗套餐,我跟我們家豬頭大眼瞪小眼:為什麼這樣子也可以拿到這麼多好評……想不通啊!吃心今天與大家分享在這家明星餐廳的用餐體驗,你來感受一下吧。
我們提前一個多月在餐廳官網上預定位子,當天就坐著皇后大道上的叮叮車晃到了石板街酒店。
(圖片自官網)進門就是主廚的靚照,佐藤秀明,東京龍吟總廚山本徵治的愛將,2012年被派駐香港擔當天空龍吟的主廚(也是首家海外分店的主理人),六個月即摘得米其林二星,三年後自立門戶,開出Ta Vie 旅,主打法國日本融合創新料理,嗯,聽上去就很好吃的樣子。
餐廳氣氛很優雅,卷在瓶子里的是當晚的主廚菜單,沒有可選項,也不用點菜。
出乎我意料的是,連amuse bouche也沒有,直接就上了第一道菜——試問哪個沒有雄心的廚師不把開胃小食玩到飛起來啊?
遠的不說,你就看看往東兩個街區的amber好了。
餐前麵包搭配標註生產日期的自製發酵黃油,香氣濃郁。
第一道菜像紫霞仙子,主廚特意從日本挑來紫色的菊花做了一層啫喱,微微帶酸度,搭配下面的北海道毛蟹,蟹里調了黑醋和姜去腥,但是生黃瓜太脆了,口感突兀,底下的牛油果泥實在太厚了,像在吃insta風的三明治。
還有一個問題初露端倪:這道菜表面膠凍、中間肉屑、下面泥狀,根本不可能幹凈利索地一刀切、吃到紫白綠三個清晰層次,全靠自己手動涼拌。第二道菜的主題是花菜,我們還在琢磨菜單上的sea cauliflower,「海里的花菜」是啥?
揭開白芝麻薄脆,挖一勺,懂了,原來是白子啊!果然是日本大廚,燒了鱈魚的精巢。搭配的花菜遺憾沒煮軟,又硬又粗壯,遙想紐約名廚Jean Georges的名菜扇貝里搭配的花菜都要烤到焦糖化呢……這麼小容量的碗,裝這麼大顆的花菜,也不妥當。底下配的我們以為是土豆泥,問了服務生才知道是黃油打出來的鯷魚,奇怪,為什麼不覺得鮮呢?我們研究了一下得出了原因,因為廚師沒敢放鹽,不咸就不鮮。第三道是紅綠白,紅色蔬果沒得挑:日本白草莓鮮嫩,番茄有漂亮的酸,甜菜有根莖類植物的清甜,點綴兩片泰國羅勒。
底下是一周三次從義大利進口的Burrata cheese,這種外形像口袋一樣的芝士,表皮帶著mozzarella的韌勁,本來就很難切割開,等我好不容易撕扯開,澆頭早已崩塌……我們開始懷疑,廚師在設計菜單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食客用餐的體驗。
韓國濟州島的鮑魚,日本傳統是配鮑魚肝,要創新也沒問題,但是用日本花菇來搭真的好嗎?口感會不會太相近?
墨魚酥皮當作鮑魚殼,黃油味道太重,起酥太香,不會毀掉鮑魚本身的鮮度嗎?是不是日本大廚在香港鮑魚酥吃多了?
雖然餐前沒有開胃小食,但是這裡有一道隱藏菜式:北海道海膽意麵。
海膽甜出了新境界,入口有飛升的體驗,底下的海草汁平庸了點,瞬間拉回地面。海鮮類主食是龍蝦,服務生自豪地介紹:龍蝦下飛機不過三個小時,用的黃酒可是十年陳的!
菜單上也鄭重寫:10 years reserved Chinese yellow wine……我想說:在江浙滬地區,十年陳的花雕分分鐘好嗎?而且黃酒泡沫的味道並不突出,還不如Bo Innovation用竹葉青來得爽快,啊,好懷念他們用「鑊氣粉」來做大蝦,你看看這兒的配菜:直愣愣插根蘆筍,青菜還沒斷生,尚有青綠味道,我都懶得拍特寫。取食困難的問題再次凸顯,我手腕暗中發力,把龍蝦肉從殼裡剝出來,肉好不容易出來了,斷命還有根筋連著啊,還好坐在我對面的是豬頭,無所謂吃相,我就直接上手了。與此同時,隔壁桌也傳來了刀叉在盤中撕磨的聲音,看來大家都挺費力的。主菜是和牛,大塊且柔嫩,不得不感嘆日本大廚的供貨商真好,但是處理起來就少有新意了:包裹朴葉烤一下,搭配舞茸,一滴紅酒汁,沒了。
隨手甩一個同為米其林二星,亞洲50佳的新加披Andre的主菜:佐賀牛肉,服務生桌邊料理,現場熱石加熱,搭配可可咖啡和甘草,綠色苔蘚狀的一灘是鰻魚濃縮汁撒蔥粉,旁邊裝飾的是風乾洋蔥、朝鮮薊、杏鮑菇和雞皮,下面墊著防風根泥和雞胸肉……
跟著就是兩道甜品了,講真的,拿大小甜品來湊八道菜的菜式也是挺「賴節皮」的,人家都不是這麼玩兒的。
清口甜品
小甜品帶著糖玻璃罩,砸碎了混合裡面的杏仁冰淇淋,搭配草莓和櫻花,挺美。
大甜品是金橘和姜味冰淇淋,所謂的豪華就體現在撒金箔和黑松露,真的有點無聊哎佐藤大廚。
沒有小四,埋單走人。
吃完Ta Vie讓我覺得是食材太好而大廚天賦不夠,像是捏著一手好牌但出了爛招。
當晚的服務整個都是慢半拍的,以至於每道菜都要等5分鐘至少,我們吃得相當無聊,可能跟沒有點酒也有關係——但他們家的酒單才真正叫無趣,產地、酒庄和年份的選擇近乎粗暴,一份完全沒有用心打理過的酒單就是這樣了。
如果我們少不經事,大概會被當晚Fine Dining的陣勢唬住,但既已身經百戰,便絲毫不為所動,深夜走在中環的街,我暗自許願:吃心一定要加油啊,把我們經歷的美好餐食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同為日本食材、法式烹飪,請參考我寫過的:東京NARISAWA。更多旅行與美食與生活,歡迎關注微信「一片吃心」 或者 微博「吃心一片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