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威諾半島:路的盡頭就是探索的開始
基威諾半島上人煙稀少。南部有隔河相望的兩座城市——霍頓和漢考克,它們的人口都不足萬;中部的卡魯梅特和北部的銅港更是只能算袖珍級別的小鎮。一條在樹林里蜿蜒穿梭的US-41公路將這幾座小城串在了一起。除了霍頓市區沿河一帶的酒吧以外,這裡遠離人世的喧囂,被靜謐籠罩著。
但在很久以前,這裡完全不是這樣的寧靜。多久以前呢?我們可以追溯到十億年前的中元古代。那時候,世界上的陸地都還連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名叫「羅迪尼亞」的超級大陸,這個超級大陸比我們熟知的「泛大陸」(或稱「盤古大陸」)更為古老。
但「羅迪尼亞」大陸最終解體了。解體的時候,目前北美大陸所在的區域(當時還叫勞倫古陸)發生了劇烈的地質活動,差點被撕裂成兩半。地球的巨大能量在北美大陸的中部地區拉開了一條深深的大口子,就如同今天的東非大裂谷一樣。滾燙的岩漿從地表的薄弱處涌了出來,劇烈的火山活動開始了。岩漿填進了這條裂谷里,冷卻之後形成了大量的火成岩。
這裡的火成岩和別處的不同。由於本地熔岩流的特殊化學特性,這些火成岩里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純銅礦。一般的銅礦,銅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開採之後需要提煉才能得到純銅。但在基威諾半島,這裡的銅礦基本就是銅單質,其純度高達97%,挖出來之後就可以直接得到純銅,可以進行大規模經濟開採。
皇家島國家公園(左)到基威諾半島(右)的剖面示意圖(來自網路)勞倫古陸的活躍狀態持續了很久,基威諾半島的所在地也因此持續著火山活動,先後經歷了大規模熔岩流以及地幔熱柱的活躍期。每次大量的熔岩流出地表後,會凝固成岩石,在它們的重力擠壓下,此處的陸地會下陷。火山活動一旦暫時平息,沉積物就開始在下陷的地區堆積,直到下一次火山活動的來臨。幾個循環之後,盆地內的火成岩和沉積岩交替堆積,其重力造成該地嚴重下陷,形成地質盆地。它的東南和西北兩側在局部擠壓下形成了兩條大斷層,而兩處斷層上方的地勢明顯高於內側的盆地區域,形成兩處高地。而這兩處高地,就是現在的基威諾半島以及皇家島國家公園的前身。中元古代之後,該地幾經沉浮,被擠壓過,被拉伸過,被大水淹沒過,也被冰川侵蝕過。最終在一萬多年以前的更新世,末次冰期的冰川退卻,地勢低洼的盆地積水成湖,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基威諾半島。
更新世也是人類逐漸開始主導世界的時代。在七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出現在了基威諾半島上。考古學家們認為,這些早期的人類發現了當地的銅礦,還嘗試過開採,卻不知道這些金屬能作何用,遂將它們遺棄了。因此,基威諾半島上的銅很快就被人類忘記了。
基威諾半島隨處可見的富含銅的孔雀石到了19世紀初,剛剛建國的美國百廢待興,經濟還非常脆弱,很多商品都嚴重依靠歐洲的進口,包括銅。在此同時,美國的西進運動也拉開了序幕。美國在向西開闢疆土的過程中,需要有人去做各種各樣的測繪和調查。他們相中去考察蘇必利爾湖沿岸的人選,是探險家兼科學家亨利·斯庫爾克拉夫特——曾經找到了密西西比河源頭的人。
1831年,亨利組建好了自己的團隊,出發前往蘇必利爾湖。他的團隊里有許多地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等領域的精英,其中有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在底特律教書的中學老師道格拉斯·霍頓。當時,霍頓才二十歲出頭,卻已經在奧爾巴尼的倫斯勒理工學院拿到了地質、化學和醫學三個學位。他在底特律授課時,因為課堂生動、知識量大、觀點獨到,而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也在教育界和學術界漸漸有了點名氣。亨利在出發前,將他招入麾下,擔任地質學專家以及隨隊的醫生。
霍頓跟隨亨利,成功地完成了對蘇必利爾湖沿岸的地質和人文的調查。這是他第一次到達蘇必利爾湖,但通過敏銳的觀察,亦或是直覺所在,他堅定地認為湖畔這些壯美的岩層下,也許蘊藏著更多的資源,值得進行更為詳細的考察。從此,他把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投在了蘇必利爾湖,並決定要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獻給這片土地。
基威諾半島邊的蘇必利爾湖
1836年,密歇根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州,年少成名的霍頓被聘請為密歇根州的第一位首席地質官。有了這重身份,霍頓就得以開始對密歇根北部的蘇必利爾湖沿岸進行大規模的考察。
1841年初,霍頓冒著嚴寒,從底特律出發,長途跋涉來到了基威諾半島。2月,冰雪剛開始消融,霍頓便有了驚人的發現——他找到了那些純度高達97%的大型銅礦。這個發現不僅震驚了密歇根州,而且它更是振奮了整個美國。純度高達97%的大型銅礦,世間聞所未聞,這就意味著,美國的銅要依賴於歐洲進口的日子,一去不返了。這是密歇根州給美國的最好的見面禮。
霍頓因此被譽為「美國銅父」。他把他短暫的一生全都奉獻給了包括基威諾半島在內的蘇必利爾湖南岸。1842年,底特律請他擔任市長,但他拒絕了這份美差,因為他覺得蘇必利爾湖畔的荒野才是他能做出更多貢獻的地方。三年之後,他在乘船考察蘇必利爾湖的水文時,船隻遇上風暴而傾覆,霍頓不幸當場身亡。為了紀念他,半島上最大的城市就被命名為霍頓。
道格拉斯·霍頓的畫像霍頓去世了,但基威諾半島卻熱鬧了起來。金斯頓、易洛魁、塞內卡、銅瀑布、莫浩克、昆西、奧傑布瓦等大型銅礦紛紛被建立。一個個礦坑開始動工開採,機器的轟鳴伴隨著岩石碎裂的聲音,在半島上空經久不衰。與此同時,伐木業也開始興起。半島上茂密的森林,直接給銅的運輸提供了製造船隻和軌道的原材料。除了銅礦以外,銀礦和鐵礦也被找到。基威諾半島緊跟著中西部地區的步伐,從近乎於「原始社會」的狀態,快速邁入了工業時代。從此,這裡被譽為「銅之國」。
基威諾半島的頂端,一個叫銅港(庫珀哈勃)的未建制小港口逐漸形成。匹茲堡和波士頓礦業公司利用這個小港口來運送銅礦,讓銅礦能直接經過水路送往公司位於克利夫蘭的工廠。為了拱衛銅港以及整個基威諾半島,使之免遭原住民勢力以及英屬加拿大的侵擾,美軍在銅港附近建立了維爾金斯堡,以及密歇根這個「燈塔之州」的最北的一座燈塔。1885年,在基威諾半島的採礦業進入最頂峰的時候,密歇根礦業學院在霍頓建立,後來發展成現在的密歇根科技大學(Michigan Tech University)。正是因為這所大學的幾棟教學樓,霍頓這座區區幾千人口的小城,也有了很有一番特色的天際線。同一時期,大規模的芬蘭移民湧入了基威諾半島,紛紛投身到這場「淘銅熱」之中。
卡魯梅特的「浮銅」,就是被第四紀冰川從銅脈上剝離下來的大塊純銅(該圖片來自網路)
一切的輝煌都有過去的一天。隨著美國的經濟和中西部地區產業大環境的改變,基威諾半島也擺脫不了和「鐵鏽地帶」一樣的命運。當地的採礦業在進入二十世紀之後,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二戰以後,半島上幾乎所有的銅礦都被關停、廢棄了。機器的轟鳴終於散去,大批工人撤離,基威諾半島恢復了人類到來以前的寂靜,森林開始恢復生長,開始逐漸吞噬那些被遺棄的銹跡斑斑的鋼鐵支架和機器。
昆西銅礦的遺址,現為國家歷史公園
昆西銅礦的遺址,現為國家歷史公園
被遺棄的塞內卡銅礦基威諾半島快速走進了工業時代,又快速地從工業時代離開,如今成為了安靜平和的芬蘭後裔的家園。那些殘存的銅礦,有的被密歇根州政府或者聯邦政府化為歷史公園,來紀念這段熱火朝天的歲月。有的被放任自生自滅,逐漸隱藏在森林裡,被植物的根莖所分割侵蝕。還有的成為了城市廢墟探險愛好者們的目的地。維爾金斯堡同樣也被化為了歷史文化保護區。只有US-41公路仍然在茂密的樹林里穿過,默默地見證著所有的時代變遷。
霍頓的日出
與霍頓隔河相望的漢考克基威諾半島的最高點
樹林里的小屋
如今的基威諾半島,成為了一個旅遊區。這裡擁有北密的五彩斑斕的秋季,九月到十月有不少遊客帶著大大小小的「炮筒」來拍攝紅葉;這裡也有冬季的大湖效應帶來的優質滑雪場,冬季吸引著滑雪愛好者,甚至有時候還能看到北極光。前往皇家島國家公園的渡船也從這裡出發。由各種雕塑和博物館組成的銅礦的記憶還遍布在半島的各處,向後來的人們講述著這段不同尋常的歷史,告訴前來遊玩的人們:
這裡雖然是路的盡頭,但你們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WHERE THE ROAD ENDS IS WHERE THE ADVENTURE BEGINS...
本文原發於微信號『山中雜說』(ShanYeTalking)
推薦閱讀:
※你擁有或見過哪些地質學中厲害的器材工具?
※如何以地質學的視角寫出一篇修真小說?
※學地質有很少出野外的研究方向嗎?
※北方地質實習基地條件怎麼樣,有圖么?
※為什麼海南西部的沙灘全是粗沙而東海岸全是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