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油街實現:將藝術融入大眾生活
香港有很多活化歷史建築的成功案例,其中,相對「廣為人知」的應屬PMQ元創方和美荷樓。前者是由警察宿舍改造而成的文創基地,屬於香港的三級歷史建築,後者則是香港的二級歷史建築,從屋邨轉變為國際青年旅舍和生活館。他們的共同點是既保留了建築本身,又賦予建築新的意義。而今天要推薦的是位於港島北角區的「油街實現」,極其小眾的一個好地方,卻又最接地氣。
「油街實現」是一所二級歷史建築,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於1908 年建成。「油街實現」與地址油街12 號諧音,喻意此地作為一個起步點,通過不同的體驗,將藝術融入大眾生活,從而實現「油街實現」的願景,希望它能為藝術工作者提供一個平台、一個機會去實現夢想。它的英文名稱"Oi!",是一個行動號召,邀請人們共同創造。名字亦能聯想到 "Oil"及「油街」,與中文名稱相連。
- 盛食當灶,一個變廢為寶的藝術廚房
盛食當灶是油街實現的實驗性項目,從2015年8月舉辦至今,把盛食當灶拆開,其實是「剩食」和「當造」,意思就是把剩餘的食物轉化為盛宴,用美食來反思社會問題,這個理念來源於香港的廚餘問題,據媒體報道,香港每天產生逾3600噸的廚餘,如此龐大的數字,不得不讓「我們」去正視。
盛食當灶有四個子項目:「交換廚房」、「日日煮意」、「一時入席」以及「尋找菜肉魚」。
前三個子項目都是鼓勵大家分享和善用生活資源,建立可持續的社區生態。大家可以把家裡的剩餘新鮮食物或者保質期內的食品拿到盛食當灶交換一杯特製的飲料,而這些收集回來的食材會在「日日煮意」和「一時入席」使用,或製造成乾果、小吃和街坊鄰里一起享用。如果想要參加「一時入席」的午餐活動,亦可以帶上家裡的剩餘食材來換一頓午餐。「日日煮意」的開放時間是周三至周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一時入席」則在周三至周日的中午一時進行。
▲「一時入席」的菜式之一:蒸水蛋(photo by 盛食當灶)「尋找菜肉魚」的活動在每周三下午6點半進行,盛食當灶的工作人員會和街坊鄰里一起到社區裡面收集剩餘食材,他們穿梭在北角的各個角落,在街市裡面找來長得不好看的水果,然後製成乾果,在麵包店裡面找到賣剩的麵包,然後製作成小點心,這些便成了盛食當灶的美食。
- 玩轉「油」樂場
油街實現與香港建築師學會合作,由香港建築中心作為支持機構,策劃「玩轉『油』樂場」計劃。一眾年青而活力充沛的本地建築師透過展覽藝術作品,表達他們對社會發展、城市建築等議題的想法和意見。他們對「玩 (PLAY)」一詞有以下的新演繹:
P :夥伴,地方營造 ,玩樂,人的力量,熱情
L :學習,聆聽,活著
A :藝術,建築,行動,欣賞,願景
Y :青年,年青建築師,你
玩轉「油」樂場以「玩」為名,實行上述「P ? L ? A ? Y」 精神,挑戰社會、城市固有價值觀;「玩」出一些創意、一些在框框以外的想法。透過與油街實現合作舉辦一連串展覽及公眾參與活動,進一步與社區藝術結連,讓鄰近居民與建築師共同參與、對話及溝通,啟發對「玩轉 — 尋、活、學、養、諒、連、系」等生活題材上的新思維。
玩轉「油」樂場的活動在2017年2月份啟動,直到2017年10月份,每個月都有相對應主題的活動,有幸參加了2月份的第一期活動,真心覺得非常棒,這次活動分為兩隊,我們那一隊由兩位年輕的建築師和一位本地通長輩帶路,帶我們玩轉北角的建築,從上世紀60年代的麗池夜總會(包括麗池系列建築)講起,也談及到香港小姐的起源,進而轉向香港大酒店(香港殯儀館)的建築設計,接著再參觀了模範邨(香港最早的公共住屋),最後以七姐妹街的故事作為結束,深度游北角,受益匪淺。
- 近期展覽/活動
近期的展覽主要有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的《蜻蜓之眼》、黃慧妍的《如果沒有被你看見,這個地方根本不存在》、程展緯的《擬人法的預言聯繫》等,還有一個非常夢幻的活動《收集月光》。
▲電話亭里的電話,在靠近時真的會響起來,並有一段留言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