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睡覺穿什麼?
不同朝代的睡衣是什麼樣子?
中國很早就有睡衣了。在《論語·鄉黨第十》中記錄了春秋時期孔子的著裝習慣:
君子不以紺諏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診浠裕,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霓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抉。必有寢衣[1],長一身有半。
【譯文】孔子不用青透紅或黑里透紅的顏色做衣領的鑲邊,不用紅紫色的布做家居時穿的便服。夏天,穿粗的或細的麻布單衣時,一定穿在內衣的外面。黑色的罩衣配子羔皮衣;白色的罩衣配麑裘衣;黃色的罩衣配狐裘衣。在家穿的棉皮衣做得長一些,右邊的袖子短一些。一定要有睡衣,有一身半長。
[1]: 孔安國.註:「今之被也。」 link: 「寢衣」的解釋 漢典 zdic.net
嗯……好像跟我們理解的睡衣不是一回事。
各個朝代具體的「睡衣」(只在睡覺時穿的衣服),我沒有查到具體的資料。
我猜,很可能古人沒有專門的睡衣,所以睡覺時穿的應該是內衣。
綜合查到的資料,我認為古代的內衣均屬於「肚兜」類,但叫法不同,服裝樣式也存在區別。
- 兩漢時期
內衣在漢代被稱為「抱腹」、「心衣」, 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質地多用平織絹,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鉤肩」及「襠」,則成了「心衣」。
- 三國和晉朝時期
內衣在三國和晉朝時稱為「福襠」
……這個沒有找到相關圖片_(:з」∠)_
- 隋唐時期
內衣在隋唐稱「內中和褻衣[2]」。
[2]褻衣一詞的含義為「貼身的內衣」,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出現過這種稱呼。
《禮記·檀弓下》:「 季康子 之母死,陳褻衣。 敬姜 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命徹之。」 漢 司馬相如《美人賦》:「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籍沒二相之害》:「其婦女自 趙太夫人 而下,始出宅門時,監搜者至揣及褻衣臍腹以下。」
茅盾 《子夜》三:「她的緊裹著臀部的淡紅印度綢的褻衣,全都露出來了。」
link: 「褻衣」的解釋 漢典 zdic.net
另,一種不能確定睡覺時是否穿著的內衣,叫做訶子 (hēzǐ )。
按照現存的唐朝至五代繪畫,如《簪花仕女圖》及王處直墓壁畫,訶子應為無帶的胸衣。
(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
- 宋元時期
內衣在宋代南方叫「襪肚 (mò dù) 」,漢典中襪肚的解釋是:
束在腰腹間的寬巾。 link: 漢典 zdic.net
在元代北方叫做襪胸
宋代時,女性流行在稱為「襪胸」的內衣之外再穿上對襟褙子或襦,露出一部分襪胸。
(目前沒有找到合適的圖_(:з」∠)_)
- 明清時期
內衣在明代稱為「讕裙」,在清代則被稱為「肚兜」。
維基百科對「肚兜」的解釋是:
肚兜是中國傳統的內衣之一,多為女性和小孩所穿,亦傳到越南、日本 。
肚兜一般是用一整塊布或者綢緞做的,沒有袖子,沒有後幅,有方形、三角形、菱形的樣式,遮蓋體前從胸骨到小腹的部位。四邊有帶子,上端的兩根帶子套在頸後,左右端的帶子束於腰後。一些肚兜加以精美裝飾,上面會綉上各種花鳥圖案。 有說是遮蓋胸腹部和陰部。
《紅樓夢》中寫過:寶釵來至寶玉房中,看見襲人在做針線,原來是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
(圖: 宋代畫家蘇漢臣《秋庭嬰戲圖》中穿肚兜的小孩 )
--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2%9A%E5%85%9C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2%9A%E5%85%9C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8%A1%A3
漢典搜索 zdic.net
(不完整,馬上熄燈了,明天補……)
我只對肚兜感興趣……
光著不穿 穿衣服睡覺是蠻夷的象徵
睡衣!不過不像現代這麼花,應該都是純白
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都是裸睡吧,穿不上合適衣服的人還有的是呢,哪兒有閑錢弄睡衣啊……
你要是問達官顯貴,人家穿的怕是比咱們還好呢吧……當然是穿「睡衣」咯
古人的睡衣,其實歷史劇中經常出現。要睡覺的人往往穿一身白色的分體衣褲,和我們今天的睡衣很像,裹得相當嚴實。也有相對暴露的,但出鏡率就小得多,即各式花花綠綠、奪人眼球的肚兜。這兩種裝扮,在不同的時代劇中交錯出現,讓人搞不清楚,古人在睡衣的穿著上,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他們到底穿什麼睡覺?
這是個需要推理的過程……
出鏡率極高的分體衣褲名叫中衣,關於中衣,歷史上的記載有十分微妙的變動。《禮記·郊特性》中說,「綉黼丹朱中衣。「疏曰:「中衣,謂以素為冕服之裹衣,猶今中單衣也。」這句還有點複雜,《釋名·釋衣服》里說的就很清楚了,「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這時的中衣,就像今天的襯衣,是穿莊重的禮服、朝服時,襯在裡面的衣服。作為一個陪襯品,中衣只有領口和袖口是露在外面的,這些部分往往被綉上華麗的花紋,也就是「綉黼」。儘管這樣,這裡提到的中衣仍然是非常正式、重要的衣服,和睡衣扯不上半毛錢關係。
但是在《漢書·石奮傳》里有一條記載,說漢朝的石奮,非常孝順,總是「取親中裙廁牏身澣灑」。這本身沒提到中衣,但顏師古為這句話做了一個注,他說「中裙若今中衣。」
石奮因為親自為母親洗「中裙」而被稱為孝子,那這中裙必須得是非常貼身,非常隱私的衣物,才配得上「孝子」的名頭。如果只是一件襯衣,那太沒意思了。所以可以推測,在顏師古做這個註解時,中衣已經成為了貼身的,不能為人所見的衣物了,很有可能就像我們的內衣。
顏師古是何人?他是隋唐時期的一位儒學家。這意味著,雖然其中演變不明,但在隋唐時,中衣就成為了偏向內衣物的存在。基本具備了當一件睡衣的條件
在這之後,又陸續有幾條關於中衣的記載。明熹宗時,官員於緯被當時橫行霸道的強盜打劫了,據說他在這場洗劫中全身「僅存一中衣」,又驚又羞,嚇個不輕。
還有一條,也是和搶劫有關(中衣真是和搶劫有不解之緣)。清朝陳恆慶在《諫書稀庵筆記》中記載,當時陸范兩官結親家,平時大家腐敗太多,在嫁妝上出手闊綽,終於把賊招來了。據說當時「賊將金珠衣服等件,全行摸索而去,僅留中衣小襖而已。」這兩個搶劫故事的主角都是被搶到只剩下中衣(新娘身上的衣服也搶,強盜毫無職業操守),可見到了中衣已經扒無可扒。
在尺寸上,也可以對中衣的性質做個推測。《客窗閑話》里有明確記錄,「一短褐需大布五匹,中衣三匹,襪猶半匹也。」一件破短上衣尚且要五匹布,中衣才三匹,足見中衣真的算是一件很小的衣物,只能貼身穿在內里。
說到這,你以為古人一定穿著中衣睡覺么?其實並不是。世界就是這麼反覆無常,當時我也驚呆了。
在清朝《歷史地理與方誌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應元同父親外出時,妻子同母親在家。夜裡鄰家著火,火勢蔓延至應元家,妻子夢中驚醒,忙呼喊婆婆同自己逃出去。不幸的是,妻子「惶遽時索中衣不得,奮身投火而死」。
「索中衣不得」告訴我們,當時這名女子沒穿中衣睡覺。作為名門的媳婦兒,她睡覺的習慣應當是合規矩的。中衣在這一時期,應該不是古人的睡衣。
事實上,也許這個女子根本沒穿衣服睡覺,不然無論如何也能湊合湊合,不至於投火而死。這個悲慘的故事告訴我們穿衣服睡覺的重要性,我們也可以合理的猜測,其實古人玩的是裸睡,至少沒穿中衣那樣蔽體的衣物。這裡的女子怎麼也是中產階級,還是具有代表性的。就不僅僅是個例了。
中衣當不了睡衣了,那開頭提到的肚兜呢。
其實肚兜,及其代表的抹胸、訶子一類內衣,其實相當於今天的胸衣,腰、肩、胸部都收的很緊,以達到凸顯身材的效果,所以穿著睡覺是不舒服的。不過歷代,尤其清朝,也有人穿著類似褻衣睡覺,但畢竟不是普遍行為了。順便提一句,清代的肚兜,不僅女人穿,男人也穿,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中國有詞叫「和衣而睡」,意為穿著衣服躺下就睡了。又有詞叫「衣不解帶」,也是不脫衣服、不睡覺的意思。這對於古人來說都是非常之舉。現在我們所穿的睡衣,也是近代才從西方傳入,是純純的外來貨。
內衣、睡衣過於隱私,古人實在不好意思提,文獻里更是諱莫如深,就算曆朝都要編寫的《輿服志》,對此都不屑提及。所以只能憑蛛絲馬跡做個最初步的推斷。即時常出現在電視劇里的中衣、肚兜,都不能算是古人正式的睡衣。那古人穿什麼睡覺?古人很有可能什麼都不穿。不同時期、不同的人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穿法,但裸睡還是最符合文獻,符合傳統觀念的。
聽說還有個說法,不穿衣服縮在棉被裡,反而比穿著睡衣暖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試試,要是真的,我們就更容易相信古人真的是玩裸睡了。
本文轉載自【歷史吧】
侵刪!
推薦閱讀:
※古代有對開門的石門么,如果有的話那麼門軸是怎麼弄的呢?
※古人是怎麼洗頭髮的?
※夜雨
※古人捕蟬有什麼用?
※皇帝為什麼不多生孩子,最後選擇優秀的孩子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