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你家的,我憑什麼幫你慣著

前兩天逛街買衣服,在試衣間碰上了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一直掀他媽媽的門帘。見母子倆有說有笑,當是在這兒玩捉迷藏,也就沒太在意。

在這媽媽隔壁單間試衣服,裙子剛脫下來,小男孩就掀開我的帘子,迅速探了個頭,雖然被嚇了一跳,但琢磨著這孩子可能走錯了地方,就沒說什麼。

結果沒半分鐘,小男孩又開始掀帘子,這次掀得更為大膽,半個帘子都撩了起來,當時我就怒了,把衣服穿上,等著他再來「挑釁」。果不其然,看我沒反應,男孩又來找事,這次我直接把帘子打開,對他吼了一句「幹嘛呢」!

男孩顯然被吼懵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孩兒他媽聽見聲音就出來了,看了眼孩子,不問青紅皂白就開始劈頭蓋臉指責我,「小姑娘家你凶誰呢!」

我耐心地跟她講了一遍事件經過,結果不僅沒得到道歉,還被他媽教育了一通,「小孩子又不懂,掀簾看看怕啥」……

說真的,當時只想把包砸在這母子倆身上。

孩子不懂事,大人難道也不懂事嗎?

12歲孩子被同學推下樓梯,施暴者家長說這是孩子玩鬧;

男孩偷開車撞死無辜路人後逃跑,家長也跟著「失聯」逃避賠償;

9歲小朋友好動摔壞別人手機,隨行爸爸為避免賠償,說「我不是他爸爸,只是親戚」;

《伊甸湖》里滿身血污的女主,向施暴孩子的家長控訴熊孩子的暴行,家長卻反覆強調一句「他們只是孩子」……

包容不是縱容,關愛不是溺愛。

每一個「膽大包天」的熊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厚顏無賴」的熊家長。

與其問如何打敗一個熊孩子,不如探討怎樣對付一個熊家長。

網友@就吥説灬稱自己坐高鐵,相鄰座位的大媽帶著孫子,小孩看熊出沒,全程聲音巨響,吵得人無法休息。與大媽商量把音量調低,結果對方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我的東西,關你什麼事」。

網友也不是包子性格,當即拿出平板放起了島國藝術片,音量也調到了最大。

大媽瞬間炸毛:怎麼能在小孩邊上放這個!

網友淡定回了一句「我看我的東西,關你什麼事」。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很多家長把不守規矩當作活潑可愛,把不講道理當作獨立自主。這種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在孩子最不會隱藏品格的年齡,最容易暴露的是家庭的教養。

托爾斯泰說:「孩子出生5年時間裡面,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諸方面,從周圍世界所攝取的,要比他從5歲到一生終了所攝取的多許多倍。」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跟家長學的,父母的品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三觀。

不管窮養還是富養,最重要的是先有教養。

俞敏洪在談及家庭教育時曾說,「你給孩子什麼東西,孩子未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別人指責你的孩子時就會說:『這個孩子家教不好!』他們不會說老師沒教好,叔叔阿姨沒教好,人家會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再愛孩子,也要有個規矩感在裡面。

無規則意識進一步膨脹,可能會產生「全球皆我媽」的錯覺。

但現實是,不是自家的孩子,沒有人替你寵著。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是個孩子,惡人自有惡人磨的時候」。

而父母能做的,「是要在黃金時期內幫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因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


推薦閱讀:

「有本事沖我來,別在家長會上嚇唬我爸!」看完這些孩子的詩,是我輸了!
現在知乎對熊孩子零容忍,是不是是因為掌握知乎話語權的人主要是作為獨生子女的80後?
熊孩子該打就打,對不對?
童年時表弟偷我錢後並沒道歉,十幾年過去了我無法釋懷怎麼辦?
怎樣應對在洗手間洗完手四處亂甩水的人?

TAG: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