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電改兩年中倒下的售電公司:青山不改,後會有期

【無所不能 文 | 大衛·修磨】2017年3月15日,9號文下發兩周年了,所有身處本輪電改洪流中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感觸。

身為售電公司員工,我也感觸感觸。

先說宏觀

方向:兩會之後克強總理答記者問,有這麼兩句話:「我們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我們還要通過像降網費、電費、物流成本等措施,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 兩個重點:針對企業的,電費是要降的。

在電力總體供大於求的大方向下,電廠通過降價來爭取發電機會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政府降的可不止對用電企業的稅收收入,還有發電企業利潤減少帶來的稅收下降。

政策制定:目標有了,接下來是分解成任務讓不同的主體去執行。執行過程中再迭代調整不斷優化——於是有了「試點」們。

具體的我就不說了,因為我也不清楚【攤手】。

宏觀影響:有人說,本輪電改管住的「中間」,也就是電網,是市場化改革的「最後一公里」,這一公里走完,就是又一片美麗新天地。兩年了,電網的筒子們,你們還好嗎?你身邊的同事有多少跳槽去了售電公司的?組建交易中心的時候你報名了嗎?現在交易中心的那誰和那誰誰你們熟嗎?市場化交易後的用電企業對你們的態度有變化嗎?

廣大的售電公司們,心裡再清楚不過,這漫山遍野的同行們,總要死一批,不,死一大批的。自打進了售電公司,噩夢至少又一半都是數據弄錯了、得罪客戶了、趕不上時間點了、偏差太大了……世界需要新陳代謝,很快會有售電公司倒掉,他們將會轉去別的行業,沒準還成了用電大戶,咱們後會有期;很快市場意識和交易知識會越來越普及,單純「賺價差」的生存方式會因為沒有技術含量而被無情碾壓,每個售電公司的看家本領就在一輪輪淘汰中浮上水面。大家都辛苦練功辛苦探索,等著找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吧。

最最尊貴的用電企業們,在市場放開後的最短時間裡,就順利培養出了「用電甲方」的意識,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在如今用電量門檻這麼高的前提下,進入「大用戶」名錄的企業常常都是地方上非常有影響力的大企業,國際知名的各種上市公司比比皆是。甲方們可不是只會裝逼欺壓售電公司的,甲方很多工程師成長的並不比售電公司的員工們慢,常常來問些自己思考的問題,聽得我們一身冷汗——要再努力些才能不被客戶們趕上啊;有進步神速的,自然也有進步不那麼快的,有對電力行業的基本特性和規則不太清楚的,提出一些問題讓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各位售電公司的兄弟們,你們有多少次在合同里寫上過「乙方確保甲方不會因為參與電力市場而被拉閘限電,否則造成損失將由乙方承擔」的?對於用戶們來說,電力市場化交易大約只是每天品種繁多的工作中非常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用心的客戶們在學習能力和思考水平上常常讓我們汗顏,也許正是那句話,「擁抱變化的人才能更好的擁有未來」吧,對售電公司,對用電企業,都是如此。未來的路對售電公司來說仍是崎嶇,希望咱們彼此幫扶,共同進步^_^

再說微觀

一大批售電公司正在註冊正在開展業務正在搶佔市場正在努力發現機會;一大波售電行業的人們正在努力增長市場意識、努力提升技術水平、努力提高銷售能力;一大波賣鏟子賣牛仔褲(辦培訓班和電力媒體)的正在本輪「淘金熱」中撈金。

除了以上兩類在媒體中常常上躥下跳的熱鬧人們之外,還有一類人才正在悄悄成長。他們是: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普遍年齡較輕,普遍做事認真,普遍思維縝密。我見過交易中心工作人員翻得爛邊兒並且密密麻麻布滿標註的政策文件;也在多個宣貫討論會上見過他們對於電廠、售電公司和用電企業各種問題對答如流的狀態。在每個月的競價準備階段,數據結算階段,系統bug修復階段,平台問題意見收集階段,市場主體信息維護階段,系統合同整理階段,去年年底售電公司們「長協大戰」之後密集的數據統計及合同上傳階段……統統都要加班。事實上是,在過去一年中,幾乎沒有打電話聯繫不到他們的時間段,系統中發布的某項工作截止時間是周末的某一天20:00甚至00:00也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在這兩年里,從籌備,到懵懵懂懂開展工作,到剛站穩腳跟就開始搶單掐架……節奏太快已是有點「欲說還休」的感覺了。

春生夏發秋養冬藏,電改也像種莊稼,四季輪迴,迭代優化。

身處電改中的人們,已經從「迷茫與慌亂」進化了不少,現在是「習慣了迷茫與慌亂」。

這些人們還真不一定如您想像的「都賺的盆滿缽滿」(這一點我人格發誓),但內心還真有些洋洋得意。

畢竟,我們在書寫歷史啊。

版權聲明 | 稿件為無所不能原創


推薦閱讀:

TAG:售电改革 | 售电 | 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