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戲骨》帶起「萌版」經典翻拍熱,但IP又能帶兒童劇走多遠?
不管是影視還是綜藝中,顏值爆表或自帶喜感的小朋友一直都很容易成為亮點,俘獲一眾男女老少的心。當他們組團出現的時候,殺傷力可謂成倍放大。去年十月,啟用全兒童陣容翻拍經典的電視節目《小戲骨》引爆一時話題。《小戲骨白蛇傳》作為網劇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時,日播放量一度飆到三千萬(戳這裡回顧:小戲骨版《白蛇傳》震驚了90後,你知道這些00後的來頭嗎?)
《小戲骨》系列的熱度,讓許多人嗅到了商機,一時間許多「兒童網路劇」、「少兒網路大電影」等宣布啟動,如今大部分餘音寥寥。想要掘金兒童市場,真心沒那麼簡單!
《小戲骨》橫空出世之前,網路兒童劇的另類成長路
兒童劇並不是什麼新物種,在80後、90後的回憶中有太多經典的兒童電視劇:《三毛流浪記》、《霹靂貝貝》、《小龍人》、《小兵張嘎》、《家有兒女》、《快樂星球》等等,足以讓他們懷著一種優越感對《舞法天女》放肆嘲笑。
在《小戲骨》網播之前,網劇市場中也曾出現過一些兒童劇,只是多少有些另類。以往的兒童劇比較端正,強調教育意義,這些網劇則具有更強的娛樂性,大多數是段子喜劇。為什麼是段子劇?體量小,對成本、製作和表演要求都不高,沒準其中哪一段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就能火一把,相當適合初入影視行業的新人試手,但質量和節操當真無法保障。
當然,這一時期並不是沒有佳作,2015年的網劇《小明和他的小夥伴們》系列(以下簡稱《小明》)當屬這些劇集中口碑、點擊、影響力俱佳的一個。該劇由金色坦克與穀食代共同出品,第一季用二十幾萬的製作成本和全素人的陣容在當年獲得了1.3億播放量,連續推出三季網劇之後還衍生了院線電影。
據製片人高昕宇介紹,《小明》是團隊成立之後的第一部作品,小演員與場地來自天津武清的一所小學,劇組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裡邊的幾個成人角色也是當地話劇演員仗義出演,如今談起來,高昕宇仍對這些人心存感激。
用真正的小學生演出校園裡的鬼馬故事,是基於現實因素的考慮。「我們請不起太專業的演員,但又希望人物有觀眾緣,那孩子和老人其實是最好的選擇。剛好那時《爸爸去哪兒》特別火,我們就決定拍兒童劇,孩子們眼神乾淨,觀眾看的時候至少不會太反感。」
饒是如此,她們在選角時也輾轉了幾個學校。「我是覺得這種喜劇,主角不佔特別大的分量,但是需要一些『色彩性人物』。我最早看了好幾家學校,但是第一家學校里那幾個孩子,他們的形象一直在我腦子裡,純純的,天生就有一種喜感,有了這些各形各色的孩子,我的東西才能豐滿起來。」 高昕宇說。
總而言之,逗趣的段子、出彩的人物以及走心的製作,讓這部劇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但也正是在2015年,頭部內容優勢凸顯,《小明》這樣的草根短劇終究觸到了天花板。
回望過去,高昕宇坦言,相比第一季,二三季推出得太過倉促,沒能保住內容這一最大優勢。「《小明》第一季能火,看似簡單,但那些小段子我們也是摘了整整一年的,所以有時候就是需要時間。」如今,在嘗試過網劇、電影之後,金色坦克吸納《小明》原班演員成立了劇團,希望通過話劇形式讓《小明》IP重現光彩。
「我是覺得,北京的環境比較浮躁,而且在這裡干成一件事成本還挺高的,所以還是把養成基地落到了天津武清。劇本已經做了一年多,到時候肯定要去全國做巡演,給粉絲一個交代嘛,讓他們現場可以看到活的李老師、活的小明。」 高昕宇說。
《小戲骨》全網引爆話題,00後小童星躥紅
從2015年開始,段子劇一路走向低迷,採用這一形式、製作水平又參差不齊的兒童劇全軍覆沒,點擊量最多也僅在百萬級。直至去年十月,一組00後實力COS《新白娘子傳奇》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小演員們表演有模有樣,哭戲催人淚下,令網友大為驚嘆。
這些片段出自湖南電視台電視劇頻道《小戲骨》,該欄目在全國首創「小孩演大劇」,「演經典、學經典」的節目模式,所有演員都是6-12歲的少年兒童,於2015年底首播。《白蛇傳》爆紅之後,騰訊視頻一舉拿下了《小戲骨》所有翻拍作品的網路獨播權,作為網劇播出。
或許在外人看來,這一舉動讓《小戲骨》在綜藝和影視的定義之間搖擺不定,但據欄目總導演潘禮平介紹,《小戲骨》最開始的定位就是影視劇,真人秀部分反而是附屬品。雖然每部劇最多不超過五集(而且每集時長二十分鐘左右),但成本基本都有幾百萬,製作周期長達半年,開播之前還會對演員進行長期培訓,最終成片的品相相當精良。
這些令人驚艷的小演員都是哪裡挖掘的呢?其實欄目的演員選拔始終是開放的。「全國各地的小孩子只需向我們投遞才藝視頻,或者表演我們的試戲片段,都有機會加入。如果觀眾對某些孩子特別喜愛,而他自身也有實力的話,我們會考慮長遠培養。但目前節目組與小演員的合約,都是在保障他們健康成長、不追求經濟利益的條件下去簽訂的,其實更多是一種對於他們走向商業化的制約。」潘禮平說。
《白蛇傳》片段廣為傳播,幾個小演員也受到許多人的關注,甚至有了自己的粉絲後援會。其中走紅最快的莫過於「小白娘子」陶奕希,她並不是《小戲骨》的固定成員,在出演《小戲骨》之前,她已經是德小興工作室的簽約藝人,參與過不少影視劇與才藝比賽。
《小戲骨》對陶奕希的帶動不可謂不大,除了年底幾次以「小白娘子」的扮相登上各種盛典的舞台外,她還出現在了步步高的新版廣告片里,儼然又一位童星冉冉升起。
潘禮平表示,未來《小戲骨》給自己的要求是與時俱進,力求完美。內容上的調整創新是肯定的,會拓展題材角度,甚至嘗試原創故事,另外還會從線上線下的系列開發方面,拓展新的盈利渠道。
《小戲骨》帶起「萌版」名著翻拍熱,或與兒童培訓業務打通
《小戲骨》系列大火之後,有不少兒童網劇、兒童網大啟動的消息傳出,其中也有許多採用了「萌版經典」的概念,如《小西遊記》《小小萌探包青天》,一個發布會上請了老版《西遊記》的師徒站台,另一個號稱要請《爸爸去哪兒》童星參演,也是高調得很。
《小小萌探包青天》由北京種夢影業投拍,斥資千萬,同樣會選擇6-12歲的兒童演員擔綱主演,以單元劇的形式重新演繹《鍘美案》《狸貓換太子》《五鼠鬧東京》等知名故事。
種夢影業總裁韓嘯認為,市面上這一類內容尚有大片空白,製作上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像我們小的時候看的《霹靂貝貝》《小龍人》就是真人拍的兒童劇,影響了整個一代人的成長,現在的小朋友能看的國產真人兒童劇,真的是少之又少。我們想打造一些可看性很強、對小朋友身心健康發展有益的作品。」
而且在韓嘯看來,兒童劇也可進一步細分,如《小小萌探》系列是推理類,今後還可以考慮做主旋律的軍旅類。他希望讓兒童劇成為種夢影業的一條固定產品線,並與旗下表演培訓APP「全民影星」聯動,在主角邀請已成名的童星擔當的情況下,讓更多素人孩子參與進來。
「這些00後、10後小朋友的表演欲非常強,喜歡模仿影視明星,但可以供他們展示的平台又太少。全民影星的概念就是『你身邊的表演學院』,前期提供培訓,而網劇作為其中一個環節,其實是一個展示的平台。我們沒有論片酬,也不會按照劇組的要求說你每天要拍夠多少小時,更多還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韓嘯說。
無獨有偶,拍攝《小西遊記》的微明影業在發布會上也啟動了造星計劃,本質上也是藝術培訓。事實上,隨著明星光環一步步浸染人們的生活,許多家長做起了「星爸」「星媽」的夢,大批面向兒童的藝術培訓機構應運而生,縱有爭議,也未能打消人們砸錢的熱情。網路影視畢竟門檻低、產量高,且產品屬性強,是學員們理想的出口與平台。
火爆背後冷靜思考,噱頭消退之後還要回歸內容
說了這麼多,兒童劇值得做嗎?答案是肯定的,它性價比高,政策風險小,適合中小型公司操作,而且兒童真人劇市場的確還有大片空白;但它也不是那麼好做,前期的籌備選角,後期的營銷推廣,也許比一般影視劇還要艱難。
首先,看似做明星夢的大人孩子很多,但能夠出彩的還是少數,甚至談過度消費都為時尚早。一位對兒童劇持質疑態度的業內人士認為,眼下市面上兒童演員的整體水平還是堪憂,「一方面是演員一堆,一方面是找不到人。所謂『童星』不就是帶資嘛,根本就沒有把影視當成事業,只是當成娛樂。」兒童演員在現場的配合度對拍攝進程是一大影響,劇組要麼要有足夠的經驗,要麼要有足夠的耐心。
其次,即便是找到了好苗子、或者請了已成名的童星(比如星二代)來出演,他們對於影視劇觀眾的吸引力很可能還是比不上普通的影視明星,起點其實和兩年前的《小明》沒什麼兩樣,真正可以依靠的還是創意和劇本。當然,你可以效仿《小戲骨》,藉助經典IP吸引關注,但「萌版」翻拍這種模式本身也有著無法迴避的問題,小孩COS大人的新鮮勁兒過了之後,網友立馬轉向了下一個熱點,轉粉留下的畢竟是少數。
對於這個問題,受《小戲骨》啟發、同樣選擇了「萌版」翻拍的韓嘯找到的突破口是內容。「其實和成人影視的道理一樣,好看的自然有人去看,不好看的自然大家不去追捧,這個並不取決於它的題材,也不代表這個市場是否疲軟。市場永遠有後繼力,就看你能不能征服它。」 在《小小萌探》系列上,他們會發揮專業影視公司的優勢,配備一流的製作、一流的創意。
骨朵始終認為,互聯網的點播模式給細分題材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兒童劇也不例外,《小明》和《小戲骨》都是值得稱道的嘗試,但都不算真正的標杆之作,後來者依然有機會。雖然「爆款」這個詞已經用爛了,但還是要說一句,期待下一部爆款兒童劇,能在網路平台上誕生!
推薦閱讀:
※翻拍是個永恆的話題,就看你接受不接受
※如何評價《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居然敢翻拍它?天吶!
※你對中國版求婚大作戰持什麼態度?
※為什麼有人願意投資並且願意看於正翻拍的金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