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二十 三界廟

三界神:源出貴港的國家級祀典神明

三界者,統天地人而言之也。三界廟,供奉的即是三界神,三界菩薩,所謂三界即上中下三界,能召風雨鬼神虎豹,言人禍福無不靈驗,因此尊稱其為三界菩薩,三界菩薩誕時間在農曆四月初八,三界廟在嶺南地區常見,尤其以鬱江-西江沿岸為甚。但許多貴港人並未知三界神是源出於貴港的「神仙」!儘管大多貴港人都對貴縣八景之一「北嶺仙棋子滿坪」這個歷史典故是相當的熟悉,但許多人卻並沒有去深究這一景傳說中背後所蘊藏的玄機:那位得道羽化成仙的樵夫最終的去向——樵夫先由地域保護神最後被升級敕封成為國家祀典神明-游天得道三界神!這個過程中歷經「水神-御災」、「瑤祖-征蠻」的角色轉換,最後從明代地方保護神升華到由清代中央政府敕封成國家級神明的歷史變遷,體現出潯梧地方社會歷經會匪戰亂後的禮儀秩序重建過程的歷史進程。

三界神的最早記載見於雍正《蒼梧志》卷3收錄的明景泰年間的一塊碑刻銘文,這塊明景泰四年(1453)李廷麟的 《三界祠記》碑刻內容敘述一個馮姓貴縣人遇仙成神,被官府認為「惑眾」,以大鏞焚燒三日安然無恙,被命行雨治疫皆驗,遂受封為三界的故事。碑刻中所提馮姓貴縣人,即是明代貴縣人馮克利。

先看看清康熙李彬所寫《貴縣誌》如何講述這個在明代知名度最高的貴縣人:「明馮都長 邑人克利裔 谷之子 緣仙衣傳得道 邑人並祀之 清馮吉 邑人克利九世孫 汝康能書符制虎 康熙庚子仙去 鄉人並塑三像以祀」 。

清光緒梁吉祥所編的《貴縣誌》以「梁志參李志」後描寫得更為詳細具體:「附三界猺仙 明馮克利 邑人 嘗採藥北山遇八仙對奕 得仙衣一襲 無線縫痕 至家則子孫易世矣 有某官以克利與仆馮遠覆於洪鐘內 架薪焚之 及啟 視克利閉目端坐 馮遠已化灰燼 其後克利羽化於蒼梧江口 表聞敕封三界敷佑伯 今香火偏於嶺表 敕封昭顯靈感敷佑伯」。

貴港作為馮三界的源出地,作為馮克利的家鄉,有數座三界廟,其中至聖的當是三界祖祠,乃是清代潯梧兩府諸多三界廟的根之所在,據光緒《貴縣誌》記載「三界祖祠,在城內三界巷,縣官朔望粘香於此,一在孝子里內。……邑人並立祖三界克利暨都長吉塑像奉祀今地方官朔望粘香 又四鄉及郊邑每年於四月初八日神誕前後請神銜祈年殻除水旱蝗患者均親自城內祖祠迎歸各村奉……。三界廟在城東外河邊,一在城北外謝公池邊」,據此可知僅貴縣城內就有四處三界廟:一在內城三界巷有三界祖祠(在十三巷舊縣衙地旁邊,前身為馮氏宗祠,為馮三界長房後代住地,文革中祖祠被毀),二在城東外河濱(具體位置在牛欄巷,為三界二房所有,後於民國十四年改建為貴縣第一市場),三在孝子里(即在今登龍橋,同治四年重建,為三界三房後代居地,是目前市區僅存的一座三界廟),四在城北外謝公池邊(民國時已廢圯,原址在今西汕塘三合村),另外據光緒縣誌載清代時貴縣鄉鎮中有三里鎮、木格鎮及木梓鎮均有三界廟。時至今日現存的僅有登龍橋、木格二處三界廟,其餘均廢圯。光緒貴縣誌還提到馮克利祖瑩在「恩籠二里東瑩村」,這個東瑩村即今天港城鎮黃華村。

在網路上摘抄一段《三界神目》唱詞,如下:

貴縣客商就是我,名叫李養就是儂。

我在貴縣開間醫藥店,當初生意好興隆。

會著沙街馮克利,假行邪道顯威風。

到處造遙來或眾,能醫雜病共麻風。

整得我三年冇發市,葯長盡招白蟻蟲。

冇單是我冇賣得,貴縣通街個個同。

聯名三十六名客商來插字,聯名告稟佢馮公。

這一段唱詞是描述馮克利利用八仙所給仙藥在貴縣縣城中開藥店賣葯救人,結果搶了客商的生意,被客商狀告至縣官處,活生生地展示出貴縣清代中後期時土著與客商衝突的「土來之爭」歷史,給世人呈現也一幕地方歷史劇。這段唱詞,只有用最正宗最地道的貴縣街話來唱讀,才能酣暢淋漓地道出那個貴縣客商的憤悶之怒!(其中的「儂」字是粵系方言中僅貴縣話所獨有)

這是位於登龍橋的三界廟,目前市區僅存的一座三界廟。是一座二進小廟,廟中共四尊塑像,正中為馮克利,左為馮都長,右為馮禎吉,馮禎吉的旁邊為馮克利夫人。「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這即是任何一座三界廟最為特色的對聯了!

今日之十三巷,拍於2012年7月。

位於十三巷附近靠近舊縣衙門的三界祖祠,曾是兩廣地域三界神信眾所朝聖的地方:年年都千里迢迢長途跋涉到貴縣三界祖祠去接回三界神,只有從三界祖祠敕封的「印」(神銜)才能在日常勞作生活中得到保障,只有從三界祖祠迎歸自己鄉村裡才能消除水旱蝗患災。

【楊旭樂文/圖】

原文地址:貴港文化遺產之二十 三界廟 - 抓拍貴港 - 紅豆博客


推薦閱讀: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二十一 東湖
20世紀八十年代貴港的老照片,勾起溫暖的回憶。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十二 縣衙門遺址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三 西門遺址:瓮城之門

TAG:贵港 | 城市文化 | 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