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實用的讀書方法論,過目不忘!?
今天到饅頭商學院參加了一場「拆書幫」創始人趙周老師的分享課,聽到了很多關於讀書方面的思考和「拆書」方法論,感覺很實用,筆記整理分享下。
趙老師畢業於浙江大學理論物理系,曾在阿里巴巴等公司工作,後來專註於幫助職場人提升技能和能力,幾年間,在受訓企業和學員中得到了很多好評。
2009年的一天,給美的集團培訓後,在去往機場的路上,趙老師閃過一個念頭:「一群這麼優秀的職場工作者,聰穎、靈活、年輕、積極,他們需要聽我講三天課嗎?他們自己讀三本書難道達不到一樣的收穫嗎?我的價值到底是什麼?他們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通過對自己的不斷追問,5年後,趙周老師寫了一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書中講述了自己的讀書方法論「拆書」,還有與之一起誕生的「拆書幫」社群。
有關讀書與學習的問題
在不少人的概念中,讀書和學習是混雜在一起,讀書就是學習,學習差不多就是讀書。
關於怎麼讀書也沒有一門專門的學科。
醫院有不同的科室來解決不同的病症,那麼不同類型的書,理應有不同的讀法。為升學考試讀書和為提升工作能力讀書的方法怎麼能一樣呢?
學習的重心應該是知識還是自己?
目的不同,答案也不同。
不少人覺得讀書很重要,但可能都遇到過下面的問題:
- 沒時間,沒精力
- 讀不懂,記不住
- 看不下去
如果你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通過考試,而是為了提升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的話,那麼上面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你只需要轉變你的理念:
1、在任何領域,任何一本書都有很多你能學習的知識。但是,其中相當多你不需要學習。
2、方法得當的話,學習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活動。哪怕工作和生活中用上一點就遠超成本。
3、提升學習能力,是回報最高的投資。
學習能力是什麼?
學習是一種元能力,是關於提升能力的能力。
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1、內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3、追問和反思經驗的能力。為了提升「內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趙周老師提出了「拆書」法,還創造性的引入了」便簽「這種便宜又好用的學習道具。
什麼是「拆書」法?
對於非虛構類圖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到過可以通過「主題閱讀 + 批判性思考 + 實踐」來真正理解。
這點與拆書幫強調的「RIA」 讀書法不謀而合,都是有效的讀書方法論。
R(Read):閱讀原文片段
I(Interpretation):引導促進
A(Appropriation):拆為已用「RIA」中,老師重點講了I和A的用法,而且A(Appropriation)又可以分為A1和A2兩部分。
為了更好的應用這套方法,需要一個簡單的道具:「便簽」,然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拆書幫的「便簽讀書法」。
便簽讀書法
首先閱讀(R)有價值的原文片段,然後拿出3張便簽。
第一張便簽(I便簽),使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下「原文」的內容。
第二張便簽(A1便簽),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第三張便簽(A2便簽),說說自己以後怎麼用。關於A2便簽,可以拿出來貼在牆上、冰箱上或工位上,提醒自己日後應用、改變行為。等養成習慣後,A2便簽可以拿走再貼到書裡面。
使用要點:
I便簽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仍然是從知識到知識。
要避免附會式學習,避免每次看到新事物或觀點,直覺的反應:」這個不就是xxx?「。
例如:「披薩不就是個大餅上鋪點肉嗎?」
要仔細對比之間的差異,做邊界界定。
A1便簽
要連接自己的經驗,講述自己的經驗或聽到的例子,需要具體。這個講述是賦予意義的過程。
A2便簽
結合讀到的知識與自己的經驗,設想自己今後可以如何運用,要具體,可衡量,避免決心泛濫。
學習作業:以後微信朋友圈轉發文章前,先使用I、A1、A2便簽的方法思考,然後加上自己提煉出來的點評。
說到微信,老師又提出了幾個問題:
1、 移動閱讀逐漸成為主流信息渠道的時代,最重要的學習能力是什麼?
2、系統化的信息一定比碎片化的信息更有價值嗎?3、看書一定比看手機更有利於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嗎?移動閱讀成為主流以後,提升「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就變得更為迫切,為什麼呢?
傳統書籍里的內容是相對系統的,而且也有三審五校制度來保證內容質量。
而現在是自媒體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聲。微信朋友圈裡文章來源五花八門,內容良莠不齊,為了10萬+閱讀,標題黨橫行,文章常常為了嘩眾取寵而忽略適用邊界。
但大家又都回不去了,那麼就要適應現在的環境,從碎片化閱讀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Analysing)的關鍵是追問前因後果;整理信息(Organising)的關鍵是清晰適用邊界。
分析信息
分析信息的重點在於追問前因後果,可以藉助幾個四字詞語來輔助理解和記憶:前車可鑒、相因相生、以觀後效、自食其果。
(前)前車可鑒
他是怎麼引出這個信息的?為什麼這件事對我重要?(因)相因相生
作者提出了哪些關於原因的假設?是怎麼驗證或排除這些假設的?還有其他可能性嗎?(後)以觀後效
若按照信息去做之後會怎樣?(果)自食其果
不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不改變的話問題有多嚴重?整理信息
整理信息的重點在於清晰適用邊界,也可以藉助幾個四字詞語來輔助理解和記憶:適得其反、使用條件、旁敲邊鼓、楚河漢界。
(適)適得其反
有沒有相反的觀點?有沒有不支持的實例?
(用)使用條件
要這樣做,得具備哪些條件(考慮成本收益,考慮態度能力…)?什麼情況下不管用?(邊)旁敲邊鼓
從前有沒有類似的信息(或乍看差不多的)?其他領域/行業/作者如何看待類似問題?(界)楚河漢界
無論相反的還是類似的信息,和這個信息的真正區別是什麼?交界在哪?關於分析和整理信息,同樣可以使用便簽法,方法要點如下:
I便簽
重述信息時,要注意體現信息的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
比如:大前研一為什麼認為「理財」是一個重要職場技能?
原因在於他寫書的年代,日本經濟放緩、通貨緊縮、員工跳槽率低,所以理財儲蓄變得非常重要。那可能對於現在中國職場人來說就不適用了。
A1便簽
如果這部分想不出來與自己的關係,那麼可能意味著,這件事對我不重要。
A2便簽
同之前的方法,列出想自己今後可以如何運用。
追問和反思經驗的能力
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蘇格拉底
歐洲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也說過:「對於成年人來說,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是自身的經驗。」
那麼如何從經驗中學習呢?
可以藉助「庫伯(David Kolb)學習圈」理論:
- a、具體經驗
- b、觀察和反思
- c、歸納和概念化
- d、測試和行動
這四個步驟可以連成一個圈,反覆循環。
便簽法同樣可以促進追問和反思,要點步驟如下:
- A1便簽寫下自己的問題。
- 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思,追問前因後果,追問五個為什麼,一直追到價值觀,追到適用邊界。找到重新定義的問題,寫在I便簽。
- 規劃A2便簽
- 在真正的行動中檢核信息,發現新問題,再反思。形成一個小循環。
練習方法:找兩個以上的人向你提問(只提問,不用給建議),然後自己做答,最後重新定義自己在A1便簽上寫的問題。
「便簽法」在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方面都能發揮作用:
內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追問和反思經驗的能力。
除了學習能力的提升,很多人更希望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識體系,那怎麼做呢?
如何搭建知識體系
書的體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體系。
要想藉助便簽法搭建知識體系,以下四點最重要:
1、給碎片化的知識點加上前因後果。
2、清晰知識點的適用邊界。3、對每個知識點結合自己規劃A1、A2。4、不同知識點互相鏈接、榫合為晶格體系。讓知識點生長成為晶格體系,可以從一本書開始或從經驗開始。
趙周老師分享了如何3周內了解一個行業,並且以相對專業的水平去給企業培訓:
- 買10本這個行業的經典書籍,每本書花半小時分析,選出最好的一本。
- 把作者的框架成為自己的框架
- 給框架添加內容
- 加上自己的經驗
- 加上客戶案例
- 如果發現框架不合適,需要修改創建自己的框架
想搭建知識體系,還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 對A1、A2來說,最好是反思應用。
- 對前因後果來說,最好是寫作。(最好1000字以上,這樣前因後果才可以出來)
- 對適用邊界,最有效是教會別人。
為什麼說了解「適用邊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會別人呢?
因為你不得不考慮下面幾個問題:
1、有沒有相反的觀點?學習者可能的質疑或挑戰是什麼?
2、要這樣做,得具備哪些條件(考慮成本收益,考慮態度能力…)?什麼情況下不管用?學習者會有什麼困難?
3、從前有沒有類似的信息(或乍看差不多的)?其他領域/行業/作者如何看待類似問題?學習者容易將之附會成什麼?
4、無論相反的還是類似的信息,和這個信息的真正區別是什麼?交界在哪?能跟學習者清晰說明其區別嗎?
便簽「拆書法」的理論體系來源
「拆書法」並不是憑空提出,其與成人教育學五大公理是一脈相承、殊途同歸。
成人教育學Andragogy五大公理如下
1、自我導向
2、關聯學習者經驗
3、強調實踐
- 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成人教育)
- 學以致用(學院派)
4、聚焦於解決實際問題
5、內在驅動
「拆書法」為什麼比單純的閱讀和聽講更有效果呢?
一起看下「戴爾的經驗之塔」。
- 閱讀(記憶保留10%)
- 聽講(記憶保留20%)
- 圖片/視頻(記憶保留30%)
- 觀摩/實地考察(記憶保留50%)
- 演講/參與討論(記憶保留70%)
- 設計/演示/模擬真刀真槍/教會別人(記憶保留90%)
「拆書法」的價值和「拆書幫」
為什麼圖書只要幾十塊,培訓卻要收幾千上萬塊呢?
用公式來表達,圖書和培訓分別的價值是什麼:
圖書 = 核心知識 + 書面表達
培訓 = 核心知識 + 口頭表達 + X
為什麼培訓收費高、價值大呢?就是因為X這部分:
X = 學習者經驗激活(A1)+ 學習者規劃應用(A2)+ 學習者現場演練(A3)
所以我理解的是:拆書幫希望搭建一個社區,讓學習促進者帶著大家一起拆書學習,從而實現專業培訓中的X部分。
意圖「讓所有人支持所有人成長。」 看來和饅頭商學院的願景很接近:)
祝福趙周老師的拆書幫能越辦越好!
BTW:我查了下,北京地區有3個拆書幫分舵,其中一個居然就在上地南口附近,每周四都有活動。看來有空可以去蹭課了聽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