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 | 這一片乳黃色的城市,正在迎接一天中最為絢麗的時刻
下午四點半的地中海落日餘暉,依舊溫暖,計程車飛馳在開往特拉維夫市區的高速公路。一個半小時之前的高空中,這一片蔚藍海岸旁邊的乳黃色城市,正在迎接一天中最為絢麗的時刻。當我努力去回憶我曾有的「中東」印象,似乎所有的描述都顯得太過蒼白,因為當夜幕降臨,酒吧、大街開始變得熙熙攘攘,車輛從你手邊呼嘯著跑過的時候,那固有的城市印象,像錯誤的一塊拼圖,怎樣我都無法拼合正確。
今年的聖誕夜,我沒有再跑去午夜的劇場看紅衣女子的愛情,也沒有在陰冷的街頭昏暗的路燈下邂逅一句問候,但是期待的事物沒有變,有些成真,有些還是需要耐心,我變得越來越願意去理解和體會大眾之外的美麗,於旅行也是一樣,很少有人願意在特拉維夫待上幾日,因為五十公里外的三千年光輝早已掩蓋這座小城的光芒,但是正如La La Land一樣,在這裡,你可以在"情"字上找到人性的共鳴點,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需要遇見和成長,尤其在當下的周遭,從特拉維夫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學到太多,那些我們需要尊重不同信仰和包容彼此的理由。太多的城市和地區,因為那些我們無能為力的因素,在今年和我們旅行者漸行漸遠,但是好在還有一些地方,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所以,你怎能不愛它。
卡梅爾市場
卡梅爾市場是特拉維夫最大的市場,除了安息日,每天都是人頭攢動,這裡和Nahalat Binyamin大街很近。雖然在規模上不及耶路撒冷的本耶胡達市場,但是市場的規模永遠不是衡量人們對生活追求的標準。
每個人在看待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角度,無論是從政治、無論是從宗教,都沒有錯。尤其是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似乎用政治和宗教的眼光去探索,是更為合適的角度,但是,如果我們卸下這些擔子,用更生活、更隨性的角度去理解當地人的日常,我們會發現這個民族在緊繃的神經背後的很多溫暖和人情。嚴肅的事,交給他人去判斷,作為旅人,你就好好地生活。
我始終相信,一座城市最具人情的地方,一個是當地的菜市場,另一個便是街角的小店。特拉維夫是一座年輕人的城市,這兒不是歐洲,更不像中東,這兒只是特拉維夫。鍾愛文學、科技和藝術的以色列人,在這座小城中,用充滿想像的塗鴉和艷麗的色彩,打造了一座隨處走動都覺得無比舒適的環境。如果說,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宗教象徵,那麼特拉維夫,就是以色列人生活的面貌。隨意地選擇一家店面,沿街而坐,總會交到眾多的朋友。
世界看不完,慢下腳步,在特拉維夫多待上幾日吧,不用著急地去往美術館,不用慌張地趕往景點,在這樣美好的陽光下,隨處漫步,去感受這裡的年輕,體會當地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包容。這是特拉維夫的精神,一切,都要慢下來,一切,都需要去包容。
「人不能只靠麵包活著。」
這句話出自《聖經》,以色列人以此為激勵,養成了求知好學的習慣。在他們看來,文學、詩歌、音樂、藝術對人類如同水和糧食一樣重要,讀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份關於大眾閱讀數據的紅黑榜里,以色列鐵定佔據紅榜的一席,通常還是榜首,他們把律法寫在羊皮捲軸上代代相傳,便可見一斑。
無論是在哪個城市,街頭總是扎堆著這樣堆滿書籍的小店。
特拉維夫的發展始於19世紀80年代,最初僅僅是雅法城外的一個猶太居民區。當時,一批猶太裔人士不願居住雅法市內昂貴的阿拉伯社區,而在雅法的北郊,現在特拉維夫南部的Neve Tzedek興建住宅。時至今日,Neve Tzedek已經演變成眾多獨立設計店鋪和餐廳、酒吧、咖啡廳的集合地,安靜,綠樹成蔭。
特拉維夫的海岸邊
與這對駕著破舊小卡旅行的情侶坐了一下午
秋日的地中海陽光,從酷曬到落日
海風吹起晾曬的衣物
便是旅行生活的儀式。
---------------------------------------
歡迎關注我的環球行微信公眾號(ID:chalffychan )
所有圖文,除知乎官方外,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我已委託「維權騎士」(http://rightknights.com)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推薦閱讀:
※特朗普這個決定 將導致世界陷入大混亂?
※以色列戰記(上) - 一個國家知識體系的誕生
※當我們談論「猶太人」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彈丸超級大國--以色列
※EIA最新報告:以色列油氣行業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