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公司,如何處理適應期的焦慮?
作為初入公司的新員工,尤其是職場新人,經常遇到無法適應新公司的問題,在適應的過程中常常產生焦慮和不安。來到一個新的公司,即使有工作說明,但也不是很確定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滿足組織的需求,也不知道自己確切的角色是什麼(Fisher,1985;Miller&Jablin,1991)。這篇文章就來談談:
如何降低新員工焦慮不安的情緒,從員工自身出發應採取何種的策略應對。
簽了合同,換了老闆,其實只是從經濟契約上完成了進入公司的步驟,但從心理學的社會化角度來看,能否從一個」組織外部人」(outsider)成為一個「組織內部人」(insider)更為重要,這個過程被心理學家稱為組織社會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Schein,1968)。好的社會化過程不僅會影響你自己對於組織的滿意度也會影響你的績效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你自己採取主動的策略來評估這個組織是不是適合你,組織也在這個期間考察你是否能融入組織,是否具備他們希望員工該有的職能。但適應的過程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新人會因未知而感到焦慮,會覺得自己是不是「選錯了地方」。面對這種焦慮和不安,本文將提供一些「主動的策略」(proactive tactics)來幫助你降低焦慮。
如何行動?簡單來說,就是兩個步驟:識別你的壓力源(stressor),選擇相應的處理方式(coping )不斷嘗試。
- 壓力源
壓力源顧名思義就是壓力的來源,你先要觀察反思自己的焦慮情緒到底來自何處。常見的一些壓力源有:(1)對公司有過度期望,與當初期望不符,違背了自己的心理契約 (2)缺乏職場經驗,初入職面對許多之前沒經歷過的情境感到震撼(entry shock) (3)對於工作任務、個人能力等有一種不確定感因此產生焦慮 (4)不知如何處理公司中的人際關係。根據題主的描述,猜測題主對於「被開除者」的原因並不是十分知曉,因此這種未知產生了恐慌,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就像如果你在考試之前根本不知道考點在哪裡,只看到身邊的同學被無緣無故的掛科了,當然會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慌。當然還有可能是其他的壓力源,但是重要的是不要光顧著害怕和恐慌,停下來做自我覺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你自己才能針對自己的問題」對症下藥「
- 應對方式
對於壓力和焦慮的處理,一般分為「認知」和「情緒」兩種,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將壓力視為一個可解決的挑戰---解決問題」和「壓力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安撫情緒」。有研究表明「認知」的處理方式其實會更有效(Ellisnet al.,2015)。這也很好理解,因為安撫情緒一般意味著對壓力屈服,只好顧著讓自己先不要那麼不開心。這種效果是短暫的,例如通過抱怨、購物發泄等都會讓你的情緒暫時得到緩解,但其實並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所以還是我前面說到的:「採取主動的策略「,我們要從認知上做積極的型塑。n那麼採取何種策略呢?以下是Griffin等人(2001)總結的一些適應策略:
(1) 尋求回饋(Feedbackn& Information Seeking)
對於自己不確定的信息(例如正式員工比較需要什麼能力、工作內容為何、公司對行為和態度的要求等)要積極詢問上司或同事,當然也可以請他們對你的表現給予反饋,這些都可以幫助你降低不確定感。
(2) 建立關係(RelationshipnBuilding)
與上司和同事建立良好的關係,來自周圍人的社會支持和技術支持可以幫你降低焦慮感,也使得工作得以更順利的進展。
(3) 積極型塑(PositivenFraming)
這個說起來可能讓人覺得是」阿Q精神「,但是適當的積極看待各種狀況很有利於自我管理,增加自己的自信,焦慮的人非常需要。
(4) 觀察優秀者(Observation)
這個其實很簡單,就是看公司的優秀工作者是如何做的,積極模仿,但其實很多人尤其是焦慮狀態的人會忽視」身邊的老師「
(5) 增強自信(Improve Self-efficacy)
隨著對工作內容和對公司的熟悉,要不停的鼓勵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對於學生轉向工作者的適應過程有非常大的幫助。也就是說,其實這些初始工作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你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不相信自己。
以上,希望對職場新人有一些幫助,有興趣深入研究更多方法的人歡迎搜尋文獻學習更多的適應方法。
參考文獻
Ellis, A. M., Bauer, T. N., Mansfield,nL. R., Erdogan, B., Truxillo, D. M., & Simon, L. S. (2015).Navigating Uncharted Waters Newcomern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Stress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41(1),n203-235.
Fan, J.,nBuckley, R. M., & Litchfield, R. C. 2012. Orientation programs that maynfacilitate newcomer adjust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nIn J. J. Martocchio,A.nJoshi, & H. Liao (Eds.),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nManagement (Vol. 31, pp. 91-148). Greenwich, CT: JAI Press.
Fisher, C. D. (1985). Social support and adjustment tonwork: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Management, 11, 39–53.
Griffin, A. E., Colella, A., & Goparaju, S. (2001).nNewcomer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tactics: An interactionistnperspect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0(4), 453-474.
Miller, V. D., & Jablin, F. M. (1991). Informationnseeking during organizational entry: Influences, tactics, and a model of thenproc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 92–120.
Schein E H.(1968)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and then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9: 1~16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