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幼」中的尊老是指尊重行為還是尊重年齡?
突然想到的…
那中國還有俗話「倚老賣老,為老不尊」呢
老者就像有答主說的,古代知識傳承較多依靠言傳身教,口授是經驗性知識的重要途徑,而老者由於活得時間長,經驗積累豐富,看問題相對年輕人全面客觀深刻,要不怎麼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呢
這是有過去的社會背景的。。。所以皇帝為了顯示親民,重視農業生產,會向老農請教。。地方上知識分子稀缺,成長以及獲取認證過程漫長,老先生是重要角色
商業組織中,有許多潛規則和隱性知識,所以,老賬房地位重要,
地方政府中,民間事務處置需要地方智慧,尤其是know who...縣衙的老師爺不用多扯
現代社會知識積累仍需要學習,但習得的方式和途徑發生了根本變化。。。
還有一點,就是過去的封建社會是男權主導,且財富積累主要靠時間的延續,而非創新,一個家族,一個家庭的財富支配權多在中老年男性手中。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發哥對杰倫哥說啥來著,我給你的,你才能拿。。。
「尊」的是假設老人年紀大了,才擁有的經驗性知識以及資源配置權利。
補充一點就是,古代長幼有序,長者為尊,也隱含著社會秩序的內容。
當然,不同的場景下,「尊」的指向有一定差異。。較多的是因年齡和地位形成的資歷,以及背後的財富與社會影響力,當然純粹年齡因素也有,那是因為倫理規則的約束。
我覺得是尊重那個人。
或許古代知識傳播難,書籍貴,讀書難,大部分靠前輩傳後背,而且還是經驗傳授多於書面知識傳授。
所以想要學習謀生知識,有求於前輩,所以我想更多是尊重個人吧。
下面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記得有次坐地鐵給一位大媽讓座,大媽說「姑娘你坐吧,我下站就下了,馬上到了」。還跟旁邊的大爺感嘆「現在的年輕人挺辛苦的,上班下班都得擠車,工作還特別辛苦……」
那一刻,心裡真挺感動的。「老」是人的一種屬性 而不是光環
尊老愛幼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詞語。我們得稍微想遠一點才能看的明白。說尊老愛幼很容易想到什麼?孝悌!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孔子為什麼要說這番話?我們知道儒家最注重的是禮。是人倫。倫是差別,是條理,是秩序之類的意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現在。我們中國人的社會關係像石子投入水中的波紋,以自己為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推,越推越遠,也越推越薄,而兩個不同波紋相交就產生了聯繫。那一圈圈的波紋呢?就是倫,就是綱紀。 單單這樣是不完全的,我們還得明確在中國悠遠的歷史中,一個個封閉的,缺乏交流的,自給自足的,充滿鄉土氣息的村落才是中國國民性格的來源。在這樣的村落中,如果不發生天災戰爭,它是可以延續很長時間的。所以孔子提出"禮"和"人倫"。以此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在這樣的環境中,所發生的一切不是你爸爸遇到過,就是你爺爺遇到過,我們可以循著上一輩的路子走完這一生,而上一輩甚至可以預測到你會遇到什麼問題。自然的,尊老愛幼做為人倫的一部分其地位甚至高過法律!並且在這樣的社會中,禮還承擔著教化的作用。文化是穩定的,很少會遇到新的問題,生活有一套傳統的方法可循。每一個年長的人,都天然掌握著教化年幼之人的權力。而年幼的人,逢著年長的都得恭敬,順從於這種權力。 所以在傳統的思想中,尊老愛幼部分可以說是尊重年齡。隨著社會的變遷,人並不能在依據經驗作為指導,能依靠的是超出個別情況的原則。而原則的形成和年齡無關。並且在這樣的社會中並不會過多的強調人倫,強調綱紀。現在政府宣揚尊老愛幼是出於對社會穩定和文化傳統的慣性思考。尊老愛幼應該回到尊重別人這一準線上來,不應過多的載入其它價值。推薦閱讀:
※忠君是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嗎?
※什麼是封建,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封建?它包含了迷信,道德束縛,同時也有帝王專權下的法律?
※當前中老年人的整體道德水平和素質是不是比年輕人低?
※因為錢而看上你的女人,是不是可以隨意拋棄而不必有道德虧欠感?
※法律關乎道德嗎?(下):法律人是不是都假裝在吵架?|城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