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已是三分——ESRI,Google,AWS

這篇先談一下如果你打算搭一個地理雲計算平台,就目前而言有多少種accessible的選擇。

在此之前,應該說明,像遙感圖像處理這種重數據(data heavy)的工作,很多演算法都非常地古老,其實並不一定需要雲計算。地計算的雲化,其實是一些特殊的用例所要求的。比如說全球製圖,全球定址等等。另一方面,從IT公司的角度看,這也是相當於在目前的生態下,對於數據資源、工具平台的一種整合和壟斷。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地理雲計算的三家提供商。

ESRI 嚴格說起來是家GIS公司,提供地計算的軟體服務。ESRI進入中國早,大量的科研院所都裝了ARCGIS,ESRI最早的代理商和培訓點就在中科院地理所。那時候電腦上裝著ARCGIS和ERDAS,每天都被它們操得死去活來。我有同學在ESRI,沒事就被我黑。原因主要是ESRI把自己定義為服務提供商,而非軟體提供商。在做軟體的時候總是流露出一種前蘇聯造飛行器時的官僚氣質。技術上的原因可能是ESRI成立得太早(1969年),大量的前期代碼需要兼顧,一方面還得推推新feature什麼的。我到了美國,換成MAC,再也不用ARCGIS,頓覺渾身輕鬆,生活美好了起來。

ESRI作為業界勞模,兢兢業業數十年。弄死了一些小兄弟(比如MapInfo,GeoMedia),也眼睜睜地看著一些開源小兄弟起來(QGIS),各家GIS軟體里的新feature,它也是能copy就copy,搞得自己成了一個展覽庫。無論如何,還是表現了一個業者前輩對於引領行業的責任感,好幾年前就在搞雲計算,並跟亞馬遜合作,把桌面的功能和工作流往雲上搬。

那麼ESRI的主要問題在於,它對於行業生態鏈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它搞用戶大會,搞一些事情。目的是想儘可能把GIS的終端用戶抓在手裡,但實際,這些人大部分眼高手低,或者是喜歡撿現成,或者就是只求把目前那點事維護下去,這些人對於創新的需求並不強。而ESRI也不是一個工程師文化導向的公司,它總部在南加的Redlands,遠離矽谷。

所以把ESRI作為地理雲計算提供商並不準確,它本身沒有雲的能力,需要依靠AWS,嚴格來說應該是這樣的:很多遙感處理即使是海量數據,也可以是非雲的,僅僅只是計算量大一點而已;ESRI發布了很多產品來企圖搞定這些事,也從中選擇了一些雲應用來開發。一些比較成熟的演算法,在AWS上配置了,再用ESRI的模塊來跑,是可行的。

Google在這一點上截然不同。Google Earth是2005發布的產品,可以讓你在個人電腦上瀏覽海量的遙感圖片。它的Pro版是可以導出動態電影和GIS數據,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測量和統計的。原來要$400一年,2015年左右的時候Google把Pro版也免費了,並可以提供與Erdas和ARCGIS窗口的地理互鏈。就市場而言,這是一個kill application(殺手級應用),對於Google而言,也誘發了此後的Google Earth Enginie。因為開始有人把自己的數據往Google的伺服器上傳,用戶想要通過Web伺服器來操作地理數據的需求也開始凸顯。

2010年Google Earth Engine(GEE)已經在開發過程中,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理雲計算平台,而後逐步在小圈子裡測試。但是大家開始它不太理解:它是什麼?它能做什麼?常常學院派跟實幹派交流上存在著各樣不同的障礙。在各個地方,我一看到有人在說:Google的XX不是一個XX,因為它缺少XX之類的論調就會嘆氣。大家在討論Google的產品時,過於執著於皮相了。Google的很多早期產品,都是在尋找一個切入點進入,而後的產品線走向可以是靈活的,也不缺壯士斷腕的做法。比如AlphaGo,Google Wave等等。那時有不多少人說,這是一個visualization tools,它很酷,很快,但是它做不了真正工作流。2013年,Hansen在Science上的paper出來,用GEE做了第一份全球的森林覆蓋變化圖,這是很簡單的應用,但是傳達出一個訊息:從此我們要在全球尺度上定義遙感變化監測了。然後大家又一窩蜂地去做GEE。

GEE至今仍是我每天用的工具,它的論壇十分活躍,每年的用戶會上,用戶不多(免費服務的壓力不少)但都有些可喜的增長。背後的投入雖多,商業上的機會暫時還看不到什麼,只有潛滋暗長的用戶在改幟輸誠。今年初美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ASPRS)給GEE發了一個行業風格獎。對於GEE也是聊以安慰吧。

GEE的技術白皮書在撰寫中,大家還在等著看。我覺得在地理雲計算中,GEE做了很紮實的工作,它當然會形成門檻,也會變成新的範式。在專欄今後的文章中,我將主要以GEE為例來介紹地理雲計算。GEE目前的一些瓶頸計算,我也會拿出來聊聊,大家了解、研究下。

還有剩下的機會,在亞馬遜雲(Amazon Web Services)上,外加一大堆開源軟體。這裡的AWS是更寬泛的說法,指的是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你可以擺脫Google Earth Engine和ESRI,自行在AWS上配置一套雲環境,來解決你的問題。這個好比是商業軟體跟開源軟體的區別:商業軟體功能多,但受制於人;開源軟體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限制少,你要是高興還可以動手改改。而且,在地理雲計算的問題上,由於計算問題的複雜性,恰恰需要這樣的一個自由空間,可以讓我們做出更複雜可靠的演算法。

今天這篇就到這裡,打字好累。

推薦閱讀:

TAG:云计算 | 遥感 |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