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競爭勝利的關鍵策略是什麼?
孔子曰:「食色性也。」一個人自誕生後,就需要為自己找到維持生命的食物以及延續、繁衍生命的配偶,而有同樣需求的同類還大有人在,並且食物資源與優秀的配偶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人類個體之間就會產生相應的搶奪資源行為,這也就是競爭現象的由來;而合作現象其實是競爭行為的變種,把互相爭搶同一種資源變為了互相交換各自所擁有的優勢資源。比如兩頭雄獅為了各自的繁衍,看上了同一頭雌獅,那麼必然地它們就要通過打鬥這樣的競爭行為分出勝負從而獲勝方獲得與雌獅交配的機會;而一頭雄獅與一頭雌獅之間可以互相交換資源,雄獅為雌獅提供食物資源,而雌獅為雄獅提供繁殖後代的服務,它們之間就達成了合作關係。
進而延展到人類的家族與家族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甚或者在未來人類族群與潛在的外星人群體之間,都會是這樣的競合發生機制在起作用。
那麼導致某一方競爭勝出的本質策略應該是什麼呢?我認為是用一方的相對優勢來攻克另一方的相對劣勢。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主要是以相對性構成的,不存在絕對性的強或弱、優或劣、美或丑、長或短、高或低、冷或熱。「強」在「更強」面前就是弱,「弱」在「更弱」面前就是強;「長」在「更長」面前就是短,「短」在「更短」面前就是長……所以在軍事上講究「在局部上匯聚己方之優勢兵力而圍殲敵方之弱勢兵力從而贏得勝利」,即使己方在整體上處於弱勢。在商界同樣是這樣,一家創業公司如果跟一家巨頭公司進行直接全面性對抗,那肯定是找死,但是如果用創業公司的10個人對付巨頭公司子部門的5人小組還是有很大勝算的。這就是對運用相對優勢取得競爭勝利的解析。
那麼還有一個很關鍵的方面需要注意,就是此相對優勢隨著時間的延續或者競爭範圍/廣度的擴大,是不是還能夠保持為相對優勢呢?在現實的生活中,出現了非常多「福轉化為禍」的案例,其本質上就是由於時間變數或者競爭範圍變數的影響,導致原先的相對優勢變成了相對劣勢,從而發生了「福變禍」。所以要想在競爭中持續保持相對優勢,就需要你先要擁有遠見(預見力)和大格局(全局視野),從而審時度勢靈活調配資源,鼠目寸光的人是很難擁有持續的強大競爭力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白金3776漲價?
※伊藤洋華堂相對於家樂福,沃爾瑪等購物中心有什麼優勢?
※雲消費是什麼?可靠嗎?
※價格戰的本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