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的心態:人生並沒有目的地,人生就是目的地。

1.

有次和一位朋友在酒吧喝完酒,坐車回去的路上,她突然跟我說,其實挺羨慕你這類人的,學一個東西總能鑽研進去,還能樂在其中很長時間。

我有點詫異,要知道她是留美博士,智商妥妥碾壓我這類學渣

「你沒有過么? 喜歡一件事情,然後全情投入。」

她的眼神忘向窗外,沉默了一下,說道:

「有時候,我知道自己比別人有優勢,但又不敢付出太多努力,也許因為我怕付出太多,最後卻達不到自己期待的結果,反而會失望。。。」

我一下不知該說些什麼。

因為懼怕做不到完美,反而不敢全力付出,聽起來多少有些遺憾。

也許,更遺憾的是,錯過體驗過程中的美妙。

或許你還能回憶起來,童年時一個沙包、一根皮筋、一片樹葉,你都玩的不亦樂乎。

你從不會,到會,再到做的好,似乎每一個階段都能樂在其中。

那正是因為,我們全情的投入在「過程」之中,並不在意「結果」和「得失」啊

有時候,我們真應該找回童年那種專註在「過程」中的童心。

2.

也許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們逐漸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結果意味著一切,分數代表了成就。」

而真正的知識,什麼也不是。

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考前突擊」,「考中作弊」。

最後,我們得到一張還不錯的成績單,但那其實只是一張紙。

我們並沒有獲得真正的長久有價值的東西。

畢業了,沒有了學校的分數考試,社會上的那些關於成功的「完美結果」,又如洪水猛獸般從四面八方向你撲來。

看著網路上、電視里、朋友圈的各種「成功故事」,焦慮的我們又開始做另一件事情:買書、報課。

買了很多書,真正一頁一頁認真看完的,只有兩三本。

報了很多課,耐心從第一節聽到最後一節的,好像還沒有。

而最終我們花錢買來的並不是知識,只是「擁有感」。

就像成績單一樣,是沒有過程的結果。

我們錯誤的認為,在結果發生的那一神奇的時刻,就會感到愉悅,感到充實。

而把實現目標的過程,看做枯燥無趣的中間環節,能省則省。

3.

我工作後做了幾年銷售,剛開始每打一個電話,和客戶剛聊5分鐘,就開始問「那你最近有參加培訓的計劃嗎?」 ,這就等於在問客戶是否想購買產品。而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我再考慮考慮」、 「還沒想好」、「暫時不想」 等等,結果可想而知。

後來我意識到,每次拿起電話的一刻,我心裡就抱著「儘快知道客戶買單意向」的想法,所以根本沒有仔細傾聽客戶的語言,也沒有從談話中捕捉客戶的真正需求。

我開始練習「傾聽」和「提問」。

開始關心客戶的細節信息,我問他們「你為什麼這麼想?」、「那你是怎麼做的?」,我去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有時候一個電話要打上一個小時,結果發現,我還沒提出產品的事,客戶就主動要求了解甚至購買。

當我把注意力集中到談話本身時,我全心思考客戶的需求在哪,如何才能幫到他們,當我提出有價值的回應時,客戶開始相信我能幫到他,自然也開始對產品產生興趣。

有一句話,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它:

欲速則不達。

4.

聚焦在「過程」之中,讓「結果」自然發生,這就是練習的心態。

我們每個人一落地,就開始練習說話、走路、騎車。。。我們不僅練習考試、還練習賺錢,練習談戀愛,練習一個又一個技能。

練習這件事,慢慢變成一件我們習以為常的「程序」。

漸漸的,我們失去了練習的心態,練習的過程也成為了一種痛苦和煎熬。因為我們剛一開始,就想儘快達到「完美結果」,想著績效,想著指標。

如果做一件事,總是不停的想「結果」和「當下」的巨大差距,你就會陷入焦慮,最後不堪負重的選擇放棄。

換個視角,試著拋開頭頂上「完美結果」的包袱,試著把思緒集中在當前,只專註於這一刻正在做的事情的過程中。

信不信,你完全可以喜歡上正在做的任何事情。

開始忘掉結果,專註過程吧!

就像童年時沒有「業績壓力」的玩耍。

你既能玩的開心,又能玩得很好。

畢竟,

人生並沒有目的地,人生就是目的地。

(完)

本文首發,公眾號:rivershuo

哪些思維方式是你刻意訓練過的? - River哥的回答 - 知乎


推薦閱讀:

TAG:人生 | 思维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