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剛兌開始全面打破,越來越多理財產品虧錢自負!

今天是情人節,男男女女秀恩愛的日子,多少姑娘又要男朋友許下海誓山盟的承諾,只是這承諾多半都會變成日後的一句空話。就像理財中的保本承諾,如今是越來越少。

近日,證監會公布保本基金改名為「避險策略基金」,從「保本」到「避險」變化,意味著今後基金產品不能再承諾保本,萬一發生了虧損,投資人自行承擔,不會再有剛性兌付。

不少人看到這個消息,可能還是非常驚訝:不保本了怎麼投啊?其實,打破保本剛兌,近年來已經在投資理財市場中悄然發生。

就拿大家覺得最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實際上早在2014年,就有銀行推出凈值型理財產品,就是銀行出於打破剛兌的需求,凈值型理財產品不承諾收益,定期開放申購贖回,提供凈值查詢,投資風險由投資者承擔。

這兩年來,大家會發現銀行發行凈值型理財產品越來越多。有數據顯示,目前銀行發行的保本類理財產品佔比不足4成,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越來越成為主流。而今年這一趨勢將越發明顯,大家今後會越來越難購買到保本類銀行理財產品。

而所謂的保本基金業績如何呢?數據顯示,截至2月10日,在存續的151隻保本基金中,有35隻基金凈值低於1元發行面值,佔比達23.18%。此外,在2016年具可統計數據的79隻保本基金中,36隻收益率告負,佔比達45.57%。

此外,債券市場的剛兌也被頻繁打破。一般民營企業發債,大家覺得風險高,對國企央企的債券,往往存在剛兌預期,畢竟是政府的親兒子,見死不救也說不過去。

但是,親兒子的爛賬也是兜不住了。自2015年發生首例國企違約事件以來,債券違約主體從民營企業擴大到央企,2016年地方國企開始出現債券違約。

去年的東北特鋼違約事件,更是震驚全國,最終破產重整。數據顯示,2016年,央企和地方國企違約債券期數佔全部違約債券期數的30.77%,僅次於佔比50.00%的民營企業,可以說已經是常態化。

從去年年底開始,央媽已經全面收緊流動性,持續引發債市多重震蕩,債券代持、違約等事件層出不窮,今年的債市繼續承壓。債市一旦收緊,對整個理財市場的影響更大。

大家要知道,低風險的銀行理財、信託、基金產品,其投資方向都以債券為主,大部分保本產品中的債券佔比甚至都超過80%。

所以,債券市場的震蕩,實際上會引起理財市場的連鎖反應,債券市場出現違約,最終會導致眾多理財產品虧損,而且隨著利率市場化,所謂的「無風險利率」只會越來越低,市面上的理財產品哪裡還有什麼保本可言?

除了上述傳統的理財市場,P2P市場也是一樣。首先,監管對於P2P的定義就是信息中介,撮合投融兩端交易,不能承諾保本,也不能自行擔保。

投過P2P的菜友們都知道,現在合規的P2P平台都不能出現「保本保息」的字眼。雖然投資的結果是保本保息,而且有第三方擔保,但是如果真的出現投資虧損,在法律責任的認定上,平台是沒有剛兌義務的。

有菜友要問了: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現在P2P基本上都是保本保息,甚至出現壞賬也會剛兌呢?

這個就要從剛兌誕生的原因說起。簡單來說,國內金融機構基本都是國有的,而絕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都是這些國有的金融機構發行的,這些金融機構的信用背書就是央媽、政府和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怎麼會讓自己的信用受損呢?而國家信用出現瑕疵又很容易造成民眾恐慌,就像中國的銀行不能倒閉一樣,為了維穩和諧,就只能背下保本剛兌的責任。

這也是很多國外經濟專家,回國工作的金融人士對國內金融市場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從來都沒有「保本保息」這樣的理財產品。

一個兜底剛兌的資本市場必然是扭曲而無法長久的,不保本不承諾收益率,其實才是世界理財市場的常識。

只不過,幾十年來,大家都對保本剛兌習以為常,投資理財時潛意識裡就有「剛兌預期」,把理財當作存款,只盯著收益有多高。這也逼得金融機構、P2P等不得不盡量提高收益率,不得不在高收益的情況下還要承諾保本。

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高收益加保本還勉強兌付;經濟形勢一旦惡化,高收益低風險就是天方夜譚。可是,國人都習慣保本剛兌,很多人都是壓上身家性命投資理財,你現在說虧了,就會遭遇極大的反彈和恐慌。

唉,只能說這「剛兌預期」的苦果是以當年的信託和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自己種下的,長久以來扭曲的市場造就了國人扭曲的理財觀念,能怪誰呢?看似人人都是無辜的,其實人人都有責任。

過去的錯就讓它過去吧,今後大家可不能再抱著「剛兌預期」的偷懶思維去理財。如今,已經可以非常明確的看到,國家正在推動「脫剛」常態化,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風險的前提下,讓違約事件自然發生。

保本基金的更名,實際上已經標誌著理財市場全面告別剛兌時代。對於我們投資者而言,告別「保本剛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重塑理財觀:

首先,破除「負盈不負虧」的想法。

投資有風險,這五個字可不是說說而已,就是告訴你:本金有虧損的風險!因此,在投資任何理財產品時,都要有本金可能虧損的預期,你自己這樣才能形成謹慎投資的觀念。

其次,要提升匹配收益與風險的能力。

保本不意味著不虧損,不保本也不意味著一定虧損。實際上,虧損的風險主要來自於投資與風險的匹配度。

比如說,現在有一款P2P產品年化收益30%,你肯定不會投,因為遠超行業平均水平,虧損的風險遠大於投資收益。

一定要牢記「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想要多高的收益就要承擔多高的風險,當你看不清風險有多大時,最聰明的方法就是降低你的預期收益。

最後,不斷學習理財知識。

打破剛兌,投資者回歸「買者自負」,對投資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要跟上理財市場的風雲變化,就要不斷學習理財知識,提升理財的專業水平,可以每天跟著菜鳥理財(微信號cainiaolc)學習。

總而言之,打破剛兌不必得恐慌,這是理財市場走向健康成熟的必經之路。投資的本質就是風險定價,沒有風險的暴露,哪來的風險概率,哪來的風險定價。

識別風險、承擔風險,同時實現與其風險匹配的合理收益,才是投資理財的應有之義。

菜鳥理財微信公眾號(ID:cainiaolc)


推薦閱讀:

TAG:风险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