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中國》:來,讓我們好好認識這個槽點滿滿卻又蘊含無限潛力的國度

《運行中國》是一部外來視角的紀錄片,雖然它帶有官方色彩,五洲傳播中心與Discovery共同出品,免不了會有粉飾之嫌,但實際上,它保有了相當的客觀態度,這一點無論從主持人的詢問方式、臨場反應上,還是從表現內容、影像呈現上,都具有相當坦誠的襟懷,但可惜這部片子在豆瓣上只有7.2分的分值,似乎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些更加sharp的內容卻失望而歸,而國內機構的參與又使得某些讚揚聽上去不那麼真誠,但實際上,若是去除這些心理暗示,這部紀錄片無論從拍攝質量還是從製作上,都是一部反映現代中國的優秀作品。

相比較春節期間被無數人吹捧的《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同樣是五洲傳播中心與BBC合作的片子,則因為宣傳中隱掉了五洲的存在,而意外地引起了情感共鳴,姑且不說宣傳策略,作為觀眾的我們,是不是很多時候,認可了傳統而忽略了現實,我們可以在傳統中被激發起民族自豪,卻在現實中,保持了拒絕與觀望。當我們不知道《中國春節》同樣有中國官方色彩時,我們可以沉浸在老外喜氣洋洋的體驗誇獎中,而當我們一旦知道《運行中國》的官方色彩,即便它再客觀,是否也變成了粉飾?

作為一名從業者,我非常欽佩《運行中國》所展現出來的坦蕩態度,污染、山寨、食品安全,每一層面都敢於直面,而這種坦蕩態度的背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卻並非合適與完美。但我想,這已經是一種開放的心態,我們有缺點,但我們在進步。

事實上,我們的國度,不正是這麼帶著滿滿的槽點在前進嗎?好吧,「創客工廠」,好像不怎麼尊重知識產權,但是我們在發展的初期,是不是共享更重要?好吧,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影響全球生態環境的污染與排放,但是我們的進步,卻為世界也創造了無限的可能;好吧,模仿好萊塢的中國橫店,生產著各種IP肥皂劇,但是我們的娛樂產業,推動著無數的就業崗位;好吧,那對收藏家夫婦好像的確沒什麼品味,但是他們有意願,建造了一座可以讓遊客共賞藝術的博物館;好吧,華強北,各種輻射與山寨的聚集地,但是誰說勞動人民在此發展的智慧,就不是智慧?誰又能說這各種的山寨組裝背後,是否蘊藏著改變世界的某種可能?

(《運行中國》的海報上主持人丹尼 福斯特站的位置不是真實的紫禁城,而是橫店影視城中的紫禁城,這一山寨國度的背後,蘊藏的,是某種新的希望與生機。)

(高速發展的城市,密集的建設中的水泥洪流與懸空的下界,我們追求的更高更快,我們拋下的,是值得留戀的往昔,還是發展中的負累?)

(烏泱泱人潮湧動的China Joy,宅文化中蘊含的新興力量。)

正是這個蘊藏著無限可能的國度,讓我們每天吐槽欲滿格卻又在其中平安生活的國度,才生髮著無數的機會與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夢想。

當然,作為一部想仔細透視中國,了解中國運轉的紀錄片,三集的體量與故事的選擇、鋪排,都仍然有不足與短板,甚至某些地方為了轉折而強扭邏輯,但是畢竟瑕不掩瑜,但這些瑕疵,的確有必要來進行指出。

第一集談到中國的污染,後面有一段轉折,「必須在麻煩出現之前預防它們,既要增長也要遏制排放,有一個解決方案能讓城市化走上可持續的道路,它就是高速列車。」請問高鐵怎麼可能遏制排放?這種為了結構的緊湊而進行的強行轉折,實在是有些讓人莫名其妙。

第二集談科技與創新,有微信對中國人生活狀態改變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更多的凝聚於社會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創新內容,況且,說微信是中國原創,呵呵。這種內容的鬆散,使其必要的主線內容分離了主旨。

內容分散的問題在第三集最為明顯,除了中糧和蒙牛部分帶有商業色彩之外,於食品問題之外談論橫店影視、China Joy、電影引進以及博物館興建,缺少必要的主題內在關聯,這種缺乏的關聯性是想表現的內容太多而導致的,而說實話,在節目的內容表現上,不應當在沒有將相關性講清楚的時候,塞入如此多方面的觀察,特別容易造成觀眾的注意力分散而失去吸引力。要說中產的訴求,似乎中糧和蒙牛,都並不能滿足龐大的中產希望。

但總體來說,《運行中國》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相對客觀的,帶有外來者視角的發展中的大國樣貌,對於任何想了解我們的國度現在狀態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這部紀錄片。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Discovery製作的偽紀錄片《怪獸檔案》?

TAG:纪录片 | 纪录片推荐 | Discov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