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撒哈拉戰爭史,這是非洲大陸唯一沒有獨立的國家!
在世界地圖上,有一個地區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家分不清他是怎樣一個身份,既不是國家也不是殖民地,這就是在非洲大陸西海岸的西撒哈拉地區,至今仍是一個「爭議地區」。
只有他的名字是這麼別具一格。。
由於西撒哈拉地區基本被撒哈拉沙漠所覆蓋,當地人口很少,並集中在僅有的幾個小城市。撒哈拉沙漠由於他「富於資源、乏於人口」的特點,以至他的命運往往由沙漠邊緣或外部的強國所主導,無論是來自於北方(馬格里布)、南方(尼日河流域)還是海的對岸(歐洲)。
臨近西撒哈拉的摩洛哥更是將其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歷史上也是如此),今天我局就給大家講一講西撒哈拉這個身份不明地區的故事與「國運」。
西班牙帝國的遺產
西撒哈拉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即西屬撒哈拉。15世紀中葉,葡萄牙殖民主義者侵入撒哈拉。19世紀末葉,被西班牙所替代。1886年,西班牙將該地區正式劃為它的一個「行省」,成為沿續至今的「西撒哈拉」。
在上個世紀50年代,非洲殖民地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西撒哈拉地區的兩個鄰國: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就對西撒哈拉提出了領土要求,並襲擊了西班牙殖民軍的駐地和哨所。
1973年5月,在阿爾及利亞的支持下,波利薩里奧陣線(又稱為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我們簡稱他西撒人陣)宣布成立,決定通過武裝鬥爭爭取西撒哈拉獨立。作為西撒哈拉的本土力量,首先要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之後則要防範被周邊強國吞併。(然而並沒防住)
波利薩里奧陣線,這很清真
波利薩里奧部隊
1975年11月初,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組織「綠色進軍」,即號召起35萬名摩洛哥志願者開進西撒哈拉,要求西班牙放棄對西撒哈拉地區的殖民統治,並「恢復摩洛哥的西撒領土」。
「綠色進軍」改變了西撒居民的成份,為爾後使西撒歸屬自己的投票公決,創造了有利條件。不過,這一進軍也使摩洛哥與西撒人陣之間的矛盾激化,西班牙時代之後,西撒人陣的主要敵人將變為摩洛哥人。
摩洛哥對西撒哈拉的大規模移民——「綠色進軍」,西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是其中重點
西撒哈拉這塊沙漠覆蓋的土地所能承載的人口很少,至今也只有40萬總有人口,3000多萬人口的鄰國摩洛哥自然對其具有壓倒優勢。
西非人口分布,沙漠顯然養活不了多少人。。西班牙迫於壓力,同意於1976年2月28日實現從西撒哈拉全面撤軍,但要求保留其在西撒哈拉沿岸建立的軍事基地和在西撒哈拉海域捕魚的權力,要求獲得奧克拉歐地區磷酸鹽產量的60%,想要在後殖民時代後繼續分得這一地區的經濟產出。
1976年西班牙軍隊撤離西撒哈拉後,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隨即鑒訂分治西撒哈拉的協定,摩佔領北部16萬平方公里,毛佔領南部9萬平方公里。
被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分管(瓜分)的西撒哈拉摩洛哥的鄰國阿爾及利亞譴責摩、毛瓜分西撒哈拉,1976年1月27日,阿軍還與摩軍在西撒的安加拉綠洲兵戎相見,達成目的後主動進行了撤離。可見,阿爾及利亞並不希望鄰國摩洛哥向南方進一步擴張,這兩個人口大國對南方撒哈拉沙漠勢力範圍的爭奪是持續的。阿爾及利亞自然要扶持西撒哈拉的本土勢力(西撒人陣)對抗摩洛哥。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最後一塊「無主之地」
阿爾及利亞支持西撒人陣在1976年2月27日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簡稱「西撒國」。)在「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成立之日,就首先獲得了阿爾及利亞的承認。
隨之,阿即向「人陣」提供了武器、裝備,並把臨近邊界的廷杜夫地區作為「人陣」游擊隊的根據地和西撒難民營。並表示願為西撒提供「實現其人民的民族願望所需要的政治、道義和物質支持」。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臨近邊界的廷杜夫
之後利比亞則允諾:向「人陣」提供2億美元購買武器裝備,並與阿爾及利亞聯合支持西撒獨立運動。1978年,利比亞加強了對「人陣」的援助,「人陣」武裝力量開始裝備裝甲車輛、重炮、火箭炮、導彈和較為完備的通信工具;至此,西撒哈拉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又翻開了新的一頁,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與西撒人陣之間的武裝衝突不斷。
1976年6月8日和1977年7月3日「人陣」襲擊了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1977年5月1日和7月16日,又襲擊了毛境內的祖埃拉特鐵礦,破壞了該礦至努瓦迪布海港的鐵路線,重創了茅利塔尼亞的經濟命脈。
努瓦克肖特、祖埃拉特鐵礦、努瓦迪布海港,茅利塔尼亞唯一一條鐵路就是為了將內陸的祖埃拉特鐵礦資源運至港口,出口至歐美國家,這便是他的經濟支柱了。。
1978年7月10日,茅利塔尼亞發生軍事政變,推翻了掌權18年之久的達達赫政府。1979年,毛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要求,退出西撒哈拉衝突,摩則立即派兵佔領原毛控制的地區,並不斷向西撒腹地推進,現在摩實際控制了西撒哈拉90%以上的土地,並在西撒建立起6道總長2720公里的防禦牆。沙牆極大地束縛了「人陣」部隊的機動,造成了其殲敵的困難。
撒哈拉修建的六道沙牆,逐步壓縮西撒人陣的生存空間摩洛哥士兵看著一輛摩托車穿過分隔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的「沙牆」地區
1983年7月8日,摩洛哥國王在其誕辰日講話中強調,即使舉行公民投票,也沒有任何力量使摩洛哥能把「撒哈拉」交給「西撤」僱傭軍。第二天,「西撒人陣」發表聲明,指責摩拒絕執行第19屆非統會議決議,拒絕走和平道路。10日,雙方在西撒的斯巴拉北部和南部的「沙牆」地區,爆發了激烈的軍事衝突,沉寂了1年的西撤戰場,又響起了戰爭的隆隆炮聲。
西撒人陣一邊在西撒哈拉與摩洛哥苦戰,一邊把阿爾及利亞作為自己的後方基地1991年4月29日,安理會通過實施解決西撒問題計劃的690號決議。規定:在聯合國維和部隊和文職官員監督下,西撒衝突雙方儘快交換戰俘和被捕的西撤平民。隨後,舉行公民投票,讓西撒人民自由選擇獨立還是與摩洛哥合併。
西撒「國旗」在風中飄揚全部過程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包括審查選民身份;組成選舉團;最終實現停火。第二階段包括遣返西撒難民;將駐撒摩軍削減到與「人陣」武裝力量相等的數額(6.5萬人);組織公民投票,宣布投票結果;最後撤出維和部隊。
對這項決議,摩、撒、阿3方均表示歡迎,先後宣布將尊重聯合國監督和投票結果。9月6日宣布正式停火,結束了長達16年之久的軍事衝突。但是關鍵的環節公民投票卻一再受挫,無法進行,雙方在投票人資格問題上爭執不下。
薩拉維地雷受害者艾哈邁德·賈塔里,在2011年3月1日在雷布尼西撒哈拉難民營附近的地雷受害者中心受難者謝里夫移動他的輪椅。自1975年以來,摩洛哥對西撒哈拉大規模移民,至今已有40年,現階段談公投,顯然無法忽視這部分移民的投票權。即使摩洛哥同意全境公投,以現有居住在西撒的人口來看,也不可能出現西撒人陣方面想要的結果。
而西撒人陣方面絕不可能接受這部分移民擁有公投的投票權。如果按照摩洛哥的自治計劃,西撒人將會在西撒處於邊緣化的境地。所以短期內看不到西撒解決的前景。
摩洛哥對西撒的移民起初由於處於冷戰格局下,西撒問題中也摻雜著美蘇爭鬥。早期階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給於摩洛哥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蘇聯以阿爾及利亞為依託,支持西撒人陣,屢次在安理會動用否決權。目前法國和美國仍在西撒問題上期待偏向摩洛哥的解決方案。
阿爾及利亞通過多年民族解放戰爭贏得民族獨立後,建立了與摩洛哥君主制不同的共和制政體,接受了阿拉伯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建國後經濟建設成效顯著,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國際影響迅速擴大,成為第三世界舉足輕重的國家,甚至被稱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
雖然阿爾及利亞沒有對西撒提出主權要求,但在西撒問題上有它自己的利益訴求: 一是擔心摩洛哥兼并西撒會使其擴張野心膨脹, 二可利用西撒問題作為籌碼,要摩洛哥積極改善摩、阿關係,解決兩國一直存在的邊界糾紛。
摩洛哥則堅持認為西撒是摩洛哥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撒問題是對付國內分裂勢力,「瓦解國外敵對勢力」,屬於摩洛哥內政。西撒問題遲遲難以解決,不僅嚴重阻礙了摩洛哥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對地區穩定與發展、區域一體化建設以及全球反恐形勢構成不利影響。
西撒人民在沙漠中行走因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失和,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的建設陷入停頓。自1984年至今,摩洛哥因西撒問題始終遊離於非洲統一組織(2002年7月更名為非洲聯盟)之外,1984年11月,西撒哈拉總統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齊茲以該組織第50個成員國身份將出席本屆首腦會議。摩洛哥抗議西撒哈拉加入非洲統一組織,為此率領十多個國家退出該組織。不過最近為了緩和這種緊張局勢,摩洛哥再次回歸非盟,然而雙方最終要達成妥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僵持不下的西撒衝突
西撒哈拉的價值所在
西撒哈拉為沙漠所覆蓋,不具備大力發展農業和工業的條件和基礎,人口自然也沒有多少,長期的殖民統治和外族佔領更是嚴重阻塞了本地的經濟發展。起初西班牙並不重視在西撒的基礎設施建設,後來西班牙打算將西撒併入西班牙經濟軌道,但是撒哈拉人拒絕改變傳統的游牧生活,外加自然環境的限制,到1936年西班牙才算真正有效控制了西撒哈拉。
1960年後期西班牙政府探明這裡有豐富的磷礦,預估儲量達到100多億噸,西撒哈拉被稱為「磷酸鹽的科威特」,僅布拉克的磷礦藏量就達到17億噸,可開採130年。
布拉克磷酸鹽礦區發現磷酸鹽礦後,西班牙僅僅從開發磷酸鹽礦的角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屬於掠奪性開發。西撒根本沒有自己的民族工業。
然而持續的戰亂導致磷酸鹽開採陷入停滯,直到1980年才恢復。如果不是戰爭,西撒應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磷酸鹽出口基地。
入主西撒哈拉的摩洛哥為了加強其實際控制力,在西撒哈拉投資十多億美元,大興土木修建城市。在首府阿尤恩修建了哈桑二世國際機場。摩洛哥控制區發展迅速,首府阿尤恩市由2萬餘人的小鎮發展為擁有13萬人的現代化城市。摩洛哥在西撒哈拉的駐軍及附屬人員共15萬。(莫非城市人口都是吃皇糧的公務員?)
阿尤恩。。也是挺艱苦的現西撒境內僅有三座較大的城鎮:阿尤恩,由摩洛哥實際控制,原為西班牙海外省的行政、軍事和歐洲人居住中心。城南開採磷酸鹽礦。達赫拉,在中部大西洋沿岸,為最大的漁港。塞馬拉,在北部,是伊斯蘭聖城。或許這一地區的本質就是軍政中心+礦產區+漁港+宗教聖地+無限沙漠的地區?
達赫拉漁港最近關於西撒沿海的石油勘探權產生了爭議。大國從經濟利益出發,直接捲入西撒問題,激化了西撒問題有關各方的矛盾,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如果西撒獲得獨立(或者只是形式上的),要獲得重新建設的資金和國外投資,發展自己的民族產業,石油工業可能是西撒政府的依賴產業。然而西撒哈拉本身的實力註定其必須藉助別國的力量來爭取「獨立」,即使多了一項石油資源,恐怕也難以改變其作為「城邦」或「地區」的本質。
歡迎關注我局微信公號:diqiuzhishiju(地球知識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