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馬泰:新街口、馬群和泰山新村

在南京話中,如果說「啊要辣油」的受歡迎度排第一,那麼,「走走走,帶你去新馬泰」絕對是可以排第二。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新馬泰」。南京的「新馬泰」,是新街口、馬群和泰山新村。相比於前兩者,身處江北的泰山新村似乎名氣稍弱。

泰山新村,這裡有飽經風霜的東門老街、萬人空巷的泰山廟會,它的故事不一定與繁華有關,但卻是老浦口人深刻記憶。

東門老街,橋北人的新街口。

每個早晨是東門老街的早飯喚醒了睡不醒的人們。蒸飯、包子、燒餅、鍋貼,一口咬下去便是幸福的味道。刻在味蕾記憶里的好味道,還有茶干。冬天去東門街的澡堂洗澡,出來叫上一份茶干吃。

以前,東門老街上有很多音像店。《一千零一個願望》流行的時候,音像店整天在放這首歌,路過的人不自覺地就學會唱了。追星的孩子們從這裡買走了蔡依林或者周杰倫的磁帶,好像自己與偶像的距離又近了那麼一些。

東門電影院也曾經是高大上的地方。紅漆雕花的木門,住在老東門的人大多都到這兒看過電影,曾經的東門小學組織看電影也都在裡面,有些人甚至還在裡面看過歐洲杯。後來,觀影廳被一道道枷鎖鎖住,也把曾經的記憶鎖在了裡面。

東門老街的時尚風,總是隔三差五的來那麼一波。大頭貼風靡的時候,中學生們跑過去,花上10塊錢各種凹造型各種拍拍拍。舞廳有陣子流行熄燈三分鐘,跳舞中途忽然就燈光熄滅了。哪家舞廳熄燈時越黑,生意也就越好。黑燈瞎火中,男男女女摟抱在一起,多少情話與故事留在了黑暗裡。

那些年一起浪過的地方便是東門老街。時光荏苒,一個屬於它的鼎盛時代悄然過去,留下的卻是老浦口人無窮的念想。

泰山廟會的傳統已經延續了上百年了。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七到三月二十九,這裡的人氣達到了巔峰。對泰山新村乃至整個江北人而言,都是不容錯過的一樁大事。

大家夜裡十二點就爭先恐後地趕著去泰山廟燒頭柱香,勁頭一點都不輸雙11晚上的淘寶搶購。更多的熱鬧,來自一場大型的鄉間貿易盛會。

從泰山新村轉盤向西到向陽橋,道路兩旁支起大大的帳篷,攤販上的東西五花八門,從家用電器到鍋碗瓢盆,從時裝鞋襪到床單被套,還有天南海北的各色小吃,四鄉八鎮的農副產品,稀奇古怪的遊戲玩具。很多人喜歡去廟會買些家裡需要的小物品。

每個泰山新村長大的孩子,記憶里都有逛廟會的快樂時光。吃一串糖葫蘆,擠在人群里逛個不亦樂乎。明明超市裡都有的賣,可是腳還不是忍不住的要挪過去。

近幾年來,廟會上賣的東西越發不如從前,但即便再擁堵,都會不由自主地來赴這一場盛會。

東門菜場,泰山新村人氣最旺盛的菜場。附近的居民,對這個老菜場有著根深蒂固的好感。這裡的蔬菜,很多都是菜農們自家種的,便宜,新鮮,甚至帶著點潮濕的泥土。

花一塊錢買個厚厚的芝麻餡餅,就可以吃出飽足感。菜場里的魚丸、藕丸、雞蛋餃子,都是老闆當天起早現做。名氣大了,周邊的一些飯店、小吃部也跑到東門菜場批發蔬菜魚肉。

東門菜場有家麻辣燙,一開就是十多年。滿滿一碗端上桌,一口吃下去,辣油的滋味在嘴裡噼里啪啦炸開。菜場邊上有家裁縫店,幫人家做秋衣秋褲。冬天到來之前,過來讓熟悉的老裁縫幫忙做一身。米尺上上下下比劃幾下,這樣的量體裁衣,總是帶著情感的溫度。

還有一種買菜方式叫「堆菜」,曾經流行一時。大貨車停在泰山廟附近,天一黑全是人,附近居民也養成了凌晨3點出門批發蔬菜的習慣……

鐘錶材料廠原來有個禮堂,後來改成了溜冰場,名叫太陽島旱冰娛樂場。一開業就人氣火爆,一到雙休 日,周圍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都來玩。6元一張票,節假日女生有半票優惠。

溜旱冰的你,穿著溜冰鞋,拍下了一張張酷炫照片。不會溜冰的也跑來湊熱鬧,通常在旁邊傻傻地一站就是一下午。

2012年,屬於溜冰場的故事戛然而止。某天你翻出照片,照片里那個殺馬特的少年,又熟悉又陌生。

在17中讀書的孩子,很多都是從東門小學、東門大街小學還有泰山新村小學來的。17中原先在老東門那邊,背靠著朱家山河。小時候管朱家山河叫「滁河」,校歌里第一句里就有個滁河,當年的東門染坊還做過17中的宿舍。

2004年,17中搬到了大橋北路。雖然離開了老校區,初一入學軍訓的時候還是得被拉到老校區的操場上拔草。一群人穿著藍白條的軍訓服嘩啦啦一片蹲在操場上,場面特別壯觀。當時還有普通班和快班之分,快班比普通班多兩節電腦課,因此又有個外號叫電腦班。電腦還沒流行的年代裡,因為能多上兩節電腦課,進了快班的孩子總是格外的自豪。

換了新校區,教室好了,吃的也變多了。學校食堂沒吃夠,大家就跑到泰山新村轉盤那兒的蘇果超市,3塊錢一碗的鴨血粉絲,再來幾個燒麥或是包子,長身體的時候飯量總是特別大。

當初摸到電腦的那份喜悅,在蘇果胡吃海喝的滿足,後來即便你有了筆記本電腦,吃上了15塊錢一碗的鴨血粉絲湯,卻也是一去不再有了。

現在叫泰來苑的地方,以前全是山,山裡很多田,當地人都基本在那邊有自己的菜地,種些棉花、油菜之類的。油菜開花的時候,滿眼都是明亮的黃色,風景好得很。後來這樣的風景,隨著土地徵收開發,再也沒有了……

泰來苑蓋好後,不少17中的老師到這裡買房子,因為這裡距離學校很近。

曾經,到泰山新村來的人,看到了轉盤就知道到了泰山新村。過了鐵路道口,就知道出了泰山新村。

沒有地鐵的時候,出行大多都得靠公交。公交車上密密麻麻擠滿了人暫且不說,途徑泰山新村的鹽葛線、漢六線、159等線路一大堆,站牌上的字又小,有時候看個站牌都仰的脖子酸,後來大家坐多了,線路都記得滾瓜爛熟,也就不用擔心自己頸椎了。

1996年,南京的首條雙層公交線大橋觀光線開通,一路從鹽倉橋開到泰山新村。小時候坐的時候,最喜歡坐在上面那層司機的位置,車開起來的時候,就好像是自己在開。可惜雙層巴士消失的太早,漸漸地,大站快車線路改造,鹽葛成了D3,鼓揚成了D2,後來又多了665、666好幾條線路。

轉盤拆掉了,高架架了起來。S8通到了這裡,泰山新村人的出行方式被悄然改變。

對於住在附近的浦東花園、太平寶邸、泰山天然居、鐵橋小區的居民而言,浦東大廈成了新地標,浦東金座已經悄然替代了東門老街。

歲月是個神偷,快得讓我們都來不及在下一個路口挽留。

推薦閱讀:

我單方面宣布:奧斯卡最佳拍攝地,南京!
外國人對南京的愛之初印象,看到第5個我笑了
金陵小區,大橋下的光陰故事
世界這麼大,我只想去逛南京的菜市場

TAG:南京 | 南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