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基層教父"林丹啟蒙教練陳偉華,教你反拍高遠球

陳偉華可能是很多年輕球迷並不熟悉的一個名字。這是一個紮根基層訓練幾十年的實幹型教練。從體校到省隊,一直為祖國挖掘了大量人才。。林丹、汪鑫、趙婷婷、李雪芮一個個後世羽壇明星都出自他敏銳的嗅覺。他是名副其實的「基層教父」。今天菜師兄帶來陳偉華教練的反拍高遠技術分析。

一、手指細節:強調鬆弛有度+內外旋發力

(1)握拍要空+大拇指斜頂+手腕略彎曲

(大拇指頂在寬棱邊緣,虎口留有明顯的空隙)

(陳偉華示範:反拍的握拍細節)

(大拇指斜頂寬棱邊緣+虎口留有空隙+手腕略微向右彎曲)

雖然在教學片中陳偉華並沒有專門提到握拍導致的內外旋發力,但是通過菜師兄的觀察,陳偉華的握法恰恰能很舒服的旋轉手腕,完成內外旋的發力。蓄力向內旋,發力擊球向外旋。

同時陳指導的握拍叫講究「留空」。注意發力前留出的空隙,恰恰能在發力瞬間形成強烈的擠壓感,即爆發力。這也是羽毛球發力的一個精髓。所以經常很多教練經常說:「越懂得放鬆,反而越有利於發力」

二、手臂細節:不要倫著打,而要摺疊+伸展手臂發力

(1)兩種常見發力方式

(錯誤:「輪」起手臂發力)

(正確:擊球前抬高手肘,以此為發力的支點)

(正確:以手肘為支點伸展小臂發力)

陳指導演示了兩種常見的揮手臂發力方式。一種是整個大臂+小臂輪起打;一種是抬高手肘,並以此為支點伸展小臂發力。陳指導只推崇後一種。

(2)兩者的區別

(輪起打,以肩膀為發力的支點,意味著抗力臂很長,需要較大的力量驅動,費力但更有力)

(以肩膀為支點發力,就是「輪大臂」)

(以手肘為支點發力,意味著抗力臂較短,用更少的力量就能驅動。)

(以手肘為支點發力,就是伸展小臂擊球)

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發力支點的區別。輪大臂是以肩膀為支點。伸展小臂擊球以手肘為支點。後一種因為抗力臂短所以用更少的力就能驅動手臂揮拍發力。但前一種也不是沒有優點,如果有足夠的力量驅動,在相似速度上抗力臂更長的話其被驅動後撞擊來球的慣性也更大,意味著擊球力量也更大。陳指導推重後一種一個原因是因為亞洲球員普遍喜歡更省力的打法,而且後一種擊球的精準度也更容易控制。

(3)先抬肘+再發力

(擊球前,先抬肘;手肘的高度決定擊球點的高度,肘高點高)

(先抬後打)

陳指導專門提到,先抬高手肘,然後固定手肘,以此為支點伸展手臂發力。

(4)題外話:歐洲球員有倫大臂打的情況

(歐洲職業球員存在「輪」大臂發力的情況)

李士偉教練曾經在歐洲執教。曾經給菜師兄提到過歐洲球員其實有「輪」大臂發力打球的情況,這跟其肌肉的絕對力量,與對羽毛球的理解(技術相對粗糙)有關。所以「輪」大臂發力普遍來說不適用於亞洲球手,但放在更廣大的一個環境中來看,也許並不是完全「錯誤」的。

三、擊球注意回位,利於下一拍的連貫

(陳偉華示範擊球步驟:啟動+轉身+擊球+回動)

(陳指導示範擊球後回動)

擊球時啟動+轉身+跨右腳擊球+擊球完成後順勢轉回動。這個快速回動的習慣有利於下一拍的連貫。

彩蛋:

(細節:發力前松後三指)

說實話,陳偉華那個系列的教學片因為年代久遠製作的並不精緻,講解也缺乏細節。但是不經意的動作還是透露了很多名堂,這個只有靠球迷去仔細挖掘和琢磨了。


推薦閱讀:

TAG:羽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