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產品的基本套路:場景化思維

忘記是在哪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不以用戶場景為基礎的設計都是耍流氓」,深以為然,產品經理在設計原型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用戶場景」,甚至在拿到一個需求的第一時間,就需要在腦海中思考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能否被滿足,該如何滿足,以此來進行需求的初步篩選,「場景思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曾經和許多坑中的前輩在交流的過程中,除「需求」外,高頻出現的另一個詞就是「場景」了,在平時工作中,與研發夥伴對接需求時,也常常會被抓耳撓腮的研發大哥問到:你這個需求的場景是什麼?

場景是設計和驗證原型時最重要的依據。

對「場景」這個詞來做解釋的話,其實就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出於什麼「目的」做了「什麼事」,人、時間、地方、目的和要做的事這些元素組成了一個具體的畫面,而這個畫面就是場景,也是在設計產品或驗證產品可用性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從整個產品宏觀來講是這樣,具體到單個的頁面也是這樣。

將上面說到的元素具體劃分,就可以把場景分為「基礎場景」和「環境場景」兩個緯度,在設計產品時,應首要考慮基礎場景,之後在產品細節的打磨上參考具體的環境場景,接下來具體闡述一下,供各位參考。

一、基礎場景

1.人物:即確定產品的使用人群,並根據使用人群的不同特徵來進行相應的設計,如小米在系統中加入的「老人模式」,特意放大了字體,並精簡了功能,就是針對「老年用戶的特徵和使用習慣」這一場景來進行設計的最好例子。

2.目的:即用戶是出於怎樣的目的,為了解決哪些問題或者滿足哪些需求才來使用產品,這裡思考的著重點應該是「在用戶打開產品之前,他的心理預期是什麼」,然後在設計中加以運用,比如設計一款查看天氣的APP,那用戶期望就是打開APP就看到天氣詳情,所以當你看到這個需求的時候,腦海中就應該已經構想出天氣界面的一些組成元素,比如會有一個表示天氣的icon,溫度,還會有一個時間列表,點擊可查看最近幾日的天氣等等。

3.要做的事:即用戶行為,也就是用戶在產品內會出現的一些操作(主動或被動),如用戶在初次進入APP後/在APP內執行搜索、確認等一些操作時,產品應該做出的反應和表現,具體見下表:

這裡再放一個故事,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故事原作者是「老李說」,圖片截取自UI中國

二、環境場景

1.時間:考慮用戶在什麼時候會使用自己的產品,白天、晚上、下班的路上,還是晚上睡覺前,針對用戶時間來做設計的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夜間模式和自動調節亮度的功能,在不同的時間段(光照強度),針對產品做出相應的設計,以得到最優的用戶體驗;

2.地點:用戶在不同地點會產生不同的需求,同時,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地點帶給用戶的體驗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內容型產品,早先的時候,很多產品都用了「抽屜導航」這樣的設計,後來發現,當用戶在公交車上一手扶把手一手拿手機,在大屏手機單手持握的狀態下很難點到抽屜式導航左上角的按鈕,這個時候用戶想要切換內容的時候就會覺得很蛋疼。除了具體的地點用戶所處的狀態之外(如公交車上用戶單手持握設備),還需考慮一些其他因素,如光照(強光下屏幕自動調節,弱光環境下開啟夜間模式等)、聲音、網路環境(如非wifi狀態下觀看視頻會有提示等)。

綜上,場景化思維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從用戶的實際使用角度去出發,將各種場景元素綜合起來的一種思維方式,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產品經理的一項必備能力就是「同理心」,即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問題,其實一定意義上和場景思維類同。最早接觸互聯網時,當時聽帶我入坑的夥伴講到互聯網思維時說到的「以用戶為中心」,在後來做產品後便一直在驗證這句話,好的產品是即能滿足用戶需求,帶來優秀的用戶體驗,同時也能滿足商業需求的一種綜合體,而站在用戶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的去思考用戶的需求、感受,想必才是真正的產品設計之道。

最後,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推薦閱讀:

TAG:交互设计 | 产品设计 | 产品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