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考古日報Vol.85]浙江嵊州搶救性清理宋太常寺主簿周汝士墓

  日前在嵊州市楊港路東延(剡興路-雅戈爾大道)工程施工時發現宋代墓葬,經嵊州市文物管理處發掘清理和專家鑒定,確定為宋太常寺主簿周汝士墓。墓誌的記載與地方史料互相補充、佐證,為研究墓主的生卒年月、家族淵源、南宋年間嵊州一帶經濟社會情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昨日,嵊州市有關部門發布消息:日前在嵊州市楊港路東延(剡興路-雅戈爾大道)工程施工時發現宋代墓葬,經嵊州市文物管理處發掘清理和專家鑒定,確定為宋太常寺主簿周汝士墓。

  嵊州文史專家經過多日研究,從墓誌、鐵券、殘損青花瓷碗等入手揭開墓主人身份,也揭開了800多年前周家的傳奇往事。

  道路施工發現宋代墓葬

  據嵊州市文物管理處負責人王鑫君介紹,12月7日上午,在嵊州市楊港路東延(剡興路-雅戈爾大道)工程(即前園村花園地自然村西側、亭山東南側,設計中的楊港路亭山隧道東入口一帶,地處半山坡)施工時,施工人員發現一古代墓葬,現場挖出了古墓磚和一塊破碎的石碑。

  接到報告後,嵊州市文物管理處會同該市交通局等單位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察看。發現該墓墓室頂部、部分墓壁及填土損毀嚴重,現場還發現半塊墓志銘,其上「宋故太常寺簿周公墓誌」的文字清晰可見。根據墓誌得知,為宋太常寺主簿周汝士墓。嵊州市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隨即將有關情況向省文物局文物處、嵊州市文廣新局作了彙報,並按省文物局要求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搶救性清理。

  經過現場發掘,發現該墓坐西朝東,為磚石雙室墓。出土隨葬品共7件(套),其中有青石宋故太常寺簿周公墓誌、鐵券、殘損青花瓷碗等。

  由於早期該墓已被盜過,加上挖掘機施工的破壞,墓葬損毀較為嚴重,但其磚墓基本形制尚存,規模較大,構造較為複雜,墓室建造較為考究,還有磚砌的排水溝。

  墓室周邊還發現了筒瓦、石質基座等,證明該墓規格較高。專家表示,當時應該還有墓祠、拜壇等。

「一門七進士」

  「這是一座具有典型意義的墓葬。」王鑫君說,墓碑上的「公,諱汝士,字南夫……公以紹興戊辰登進士第,調台州天台縣主簿再調婺州永康縣丞堂,除揚州州學教授……」

  專家對出土的墓碑文字與其他文物進行研究,發現在宋代名志、高似孫所作的《剡錄》中提及周汝士,在明萬曆年間編撰的《嵊縣誌》更是有較為詳細的記載,這種多相吻合的現象,在嵊州墓葬考古中尚屬首例。

  嵊州市文史專家周乃光介紹,嵊州原名剡縣,改名為嵊是在宋朝年間。而兩宋時期經濟遠勝前朝,文化冠於後世,當時外鄉人入嵊州,有著「千車粼粼、百帆隱隱」之說,是嵊州古代經濟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據查證,周汝士為宋紹興年間進士,與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溫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王十朋淵源頗深。受周汝士之邀,王十朋曾赴剡講學授課。

  紹興二十七年,王十朋與周汝士之弟周汝能師生同榜,而周氏家族登進士榜者有六人出於王十朋之門,加上周汝士一門共考進了七個進士。這在古代剡中是十分少見的。

  據悉,兩宋以前,剡縣沒有出過進士。第一位考中進士的是北宋天聖五年(1027)的史綸,七年後他的兒子史叔軻又中進士。此後,剡嵊中進士者接踵而至,尤其在南宋,竟有一榜即中三四人。從北宋天聖五年到清末科舉廢止,剡嵊共有文科進士142名,而兩宋時就有98名,佔全部文科進士總數的近70%。

  提供重要依據

  據記載,周汝士官至南宋淳熙年間太常寺主簿,掌管南宋朝廷的宗廟祭祀及禮樂,後至朝散郎賜五品服。淳熙十一年,即公元1184年因病而亡,時年65歲,尚在太常寺主簿任內。

  其墓誌的記載與地方史料互相補充、佐證,為研究墓主的生卒年月、家族淵源、南宋年間嵊州一帶經濟社會情況提供了重要依據。

  墓誌中說,「娶過氏、婁氏、秦氏,皆贈安人」,在他去世時,已有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孫輩八人,是個大家族。

  專家還稱,現場出土殘損的青花瓷碗一隻,為研究青花瓷的起源及工藝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目前還需進一步考證。(原文刊於《紹興晚報》2016年12月13日A04版)


推薦閱讀:

資本暗流中的一葉扁舟——中國近四十年來盜墓猖獗之梳理
如果博物館奇妙夜降臨湖北博物館的話,越王勾踐劍與吳王夫差矛會不會打起來?
如何看待「大爺一鋤頭挖出天價古幣」事件的文物去有關部門鑒定後「一面錦旗和500塊」就上交了?
我國流落在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美國博物館的文物可以以什麼樣的形式回歸祖國?

TAG:考古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