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不是傻,我只是對這世界有太多好奇

今天在TOPYS網站上看到他們做的對台灣著名建築師、大小創意齋創意長姚仁祿的專訪。

姚先生在回答記者問,「為什麼人要有很強好奇心,如何保持好奇心」的那段話看的我很感觸。

他說:「好奇,讓腦神經細胞,產生別人沒有的連結。舉例來說,我們面前的投影燈,為什麼是藍光而不是白光?雖然,我不知道答案,但是,由於我的好奇,所以「答案到底是什麼」這個問號,就會留在我腦海里。

假設,我們身旁有另外一個人,也同時看到這個燈,透出藍光,但是,他不好奇,不會問,為什麼不是其他顏色?

哪一天,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時出現在我們倆面前,我會得到答案,而他得不到。為什麼?因為,我的腦神經細胞,由於我的好奇,一直有個問號在裡面等著答案,而沒有好奇心的人,由於他不曾有過問號,所以即便答案出現眼前,他的腦,也不會產生作用。

多年來,我一直保持好奇的閱讀習慣。例如,年輕時在大學,幾乎每堂下課,我就到圖書館去翻閱建築雜誌,每本雜誌,我從封面一頁頁翻,一直翻到最後封底。每一頁,只要有照片,我就會自問,這張照片里的東西(無論是房子、窗子、桌子、車子…)我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當然,95%以上的自問,我的答案都是「我不知道」,幾乎整個大學時代,我就在這種「答案是我不知道」的閱讀中度過。

後來,我才發現,因為好奇,我把問題預先儲存下來,是很好的習慣。

因為,我不只比同學提早理解「原來我什麼都不知道」,同時,當答案出現的時候,我知道了,而其他同學連問題都還沒出現,遑論答案。」

姚先生最後一句是不是很狠:)

我想,做個好奇寶寶除了現實的回報之外,更大的好處在於,你會覺得生活處處可琢磨,時時有樂趣。

熟悉我的朋友大概知道我是文字控,平日里我看到雜誌文章、電影台詞甚至是路上廣告牌都會發個呆,想一想。

如果我喜歡,我會想為什麼喜歡,到底是什麼打動了我,如果換我做,我會怎麼寫。

如果我不喜歡,也會反思我為什麼討厭,是什麼讓我討厭,是和我個人趣味不合還是因為文字水平不夠或內含價值觀讓人反感。

敲下這行字時,我正坐在北京地鐵一號線上,右上方就是一個某網上超市的廣告,「男人打拚是為了讓女人更好地血拚。」掃了一眼,我就覺得渾身不舒服。

背後潛台詞似乎是,賺錢是男人的事,女人負責花錢就好。

這大概是為了討好網購的主力,女性消費者所寫的文案,有股要代廣大女性同胞對男性喊話的味道。

內里充斥的是「生為女人,花男人錢是應該的。」以及「如果你不能支持我血拚,你就不夠拼。」的情緒。

坦白說,這種論調在綁架男性的同時也太小看了女性吧。

也難怪會有人用藍色圓珠筆在海報左邊寫上潦草的「放屁」。這位哥們留言太粗俗,我們不要學他。對這文案,我們只要說「呵呵」就夠了。

如果我做這個文案的話,我大概會選擇其他思路,隨便說兩個,拋磚引玉,比如網上超市有省錢的好處,或許可以表述成,「你只看到我花的多,不知道我省的也多啊!」

有方便的好處,或許可以列舉一堆從實體超市買貨的不便,比如「不想再辛苦提包大米回家?送貨上門解救你。」

嗷嗚,就在我胡思亂想的期間我下錯了四次地鐵。

這要被某人知道,估計又要說我白痴了,而我只想說:

我不傻,我只是對這個世界有太多好奇:)

昨天把這篇文章PO在朋友圈後,收到了一些留言。

其中來自一位還在大學讀書的妹妹的留言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她說,他們學校的思修老師公然在課堂上宣揚這樣的觀點:賺錢是男人的事,女人不用操心。女人啊,幹得好不如嫁得好。而她的英語老師則說,同樣工作,男人賺的比女人多是應該的,男人要養家嘛。

我一方面為大學裡居然還有這樣的老師感到非常無語。另一方面,也更討厭上面那樣內含隱形性別歧視的廣告。

廣告這種東西,面向大眾傳播,往往無孔不入,大概是和普通人生活關聯最多的文字。

一個壞內核的廣告,流毒難以估量。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廣告大師李奧·貝納會說:『我們製作銷售產品的廣告,但也要記住,廣告負有廣泛的社會責任。』他終身致力於創造出好廣告,因為『好廣告不只在傳遞訊息,它能給人信心和希望,並且穿透大眾心靈。』

他還有一句話是:『那種認為大眾可以被愚弄、牽著鼻子走的人,就是低估了社會大眾。當然,他在廣告圈內也不會有什麼大成就大作為。』

『奧美相信,如果我們能發揚每個品牌,每家企業以及每一個人內蘊的恢弘,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Ogilvy believes the world would be a better place if we could bring out the inner greatness in brands, companies and people.』

這是奧美公司牆上的一段標語,我很喜歡。它展示了廣告的理想狀態:為事物內含的美好搖旗吶喊。

當美好被看見被支持時,我們每個人最終也會因此得益。

我曾經認真思考過,為什麼身為新聞人的我,會對廣告創意如此感興趣。看到這面這段話時,我心裡有了個模糊答案。可能做新聞你需要全面報道,好壞都要顧及。但做廣告,你可以只Focus在好的那一部分。而當你關注好,創造好,不斷把好擴大的時候,即使你不和壞事物搏鬥,壞的那部分比例自然也會變小。

最後也以李奧·貝納的話來結尾吧:『Reaching for the Stars』may sound a little naive,but it is a thought in which I passionately believe;and maybe the world could use a little more naivete of that kind.』

『伸手摘星』可能聽起來有些天真,但卻是我一個熱情信念;也許這個世界真該多一點這樣的浪漫天真。

想和你一起伸手摘星,即使這是不可能任務。

合作/勾搭 請聯繫郵箱

yakicreator@foxmail.com


推薦閱讀:

2018年,還要乙方有什麼用?
2017年廣告業界重要情報 | 看完它,今年就成功了一半!
了不起的王錚,他超越了一個純粹的廣告人

TAG:广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