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則肥矣,也不能斷油脂

提到減肥時的飲食,有不同的方法論。

比較多的是「少糖」派、「高蛋白」派和「少油」派。

「少油」派是效率至高的,因為脂肪的能量密度很高。

而且也是相對容易操作的。

減少1g脂肪的攝入,相當於減少9kcal的能量攝入。

如果每天減少了30g的脂肪攝入,相當於270kcal。

多麼誘人的數字~

以此類推下去,很快,過年長的三斤膘就能減掉了~

任何方法,都免不了一些人會走極端

——既然吃油要肥,那麼就一點都被別碰了!一切都去油,一切都水煮!

可以這麼做嗎?

真這麼簡單就好了!

要弄清答案,我們首先得明確一點:

胖,不一定是脂肪攝入過多

少吃了脂肪,也不一定會掉肥肉

每天,人體會消耗一定量的脂肪。

機體會攝入一定量的脂肪,機體也會以其他物質為原料,合成脂肪。

機體攝入過多的能量,不論來自哪一種產能營養素,都可以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

不是說吃了1g脂肪,這1g脂肪就會原封不動貼在身上。事實上,蛋白質或糖,吃的過多了,也會轉換為脂肪。

同樣的,少吃1g脂肪,也不意味著身體上就會少1g脂肪。機體也會用糖甚至蛋白質供能。

從代謝角度分析,安靜狀態下空腹的成人,維持期其需要的能量大約25%來自於遊離脂肪酸,15%來自於葡萄糖代謝,其餘則由內源性脂肪提供。以上這是來自《醫學營養學》上的說法。我們不要糾結於這些數字,我們來這樣理解:機體對能量的消耗是依賴「多能源的」。

我們可以通過代謝車測定代謝測得的呼吸商(RQ)值較為精確的了解個體消耗能量的來源。

理論上,RQ的最大值為1.0,最小為0.7。

如果RQ=1,認為,機體耗能來源100%為糖。

如果RQ=0.7,認為,機體耗能來源100%為脂肪。

請注意,這只是理論。

實際上,人體受環境、季節、疾病等多種因素影響。一般來說,消耗能量的來源可以變化很大。

所以說那些計算器,例如:

1000g脂肪提供9000kcal熱量,只要有熱量缺口了就能減去脂肪。

我表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第二點,我們必須明確

脂肪對動物體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膳食脂肪的來源,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狩獵時代,以野生動物為主要脂肪來源。

農業時期,又以植物脂肪為主。

工業時期,由於食品加工發達,隨著物質的豐富,脂肪的攝入量隨之加大,攝入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佔比增多。

1918年,科學家首先提出脂肪對動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是必須的。

1927年,科學家進一步說明缺乏脂肪會嚴重影響實驗動物的生長和繁殖。

1929年,發現斷奶大鼠不吃脂肪就會影響生長,給予亞油酸後這些表現可以逆轉。

1958年,首先發現人類必需脂肪缺乏症。

脂肪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在「談脂色變」的現在,正確認識脂肪,對健康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現今,由於對脂肪與人體健康認識的加深,各國都制訂了合理使用脂肪的膳食指南,為保障人體健康和預防慢性疾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脂類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脂肪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之一,它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產能的三大營養素,供給人體能量方面起的重要作用。

脂肪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供能和儲能。

另外,脂肪,也是構成人體細胞的重要成分,如細胞膜,神經髓鞘,都必須有脂類參與構成。

必需脂肪酸是磷脂的重要成分,而磷脂又是細胞膜的主要構成之一。

亞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體,前列腺素在體內有多種生理功能。

必需脂肪酸還與膽固醇代謝有密切關係。

必需脂肪酸缺乏可以引起生長遲緩,生殖障礙,皮膚粘膜受損,另外還可引起肝臟,腎臟,神經和視覺等多種疾病。

脂肪還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另外脂肪可增加膳食的美味和增加飽腹感。

第三,人體可以合成脂肪

但是有的脂肪酸,不從外界獲取,就得不到

人體除了從食物得到脂肪酸外,還能自身合成多種脂肪酸,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有些脂肪酸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如亞油酸(n-6)和亞麻酸(n-3),而植物能合成。亞油酸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它的衍生物是某些前列腺素的前體,而且只要能夠供給足夠量的亞油酸,人體就能合成所需要的其他n-6脂肪酸。但亞油酸必須通過食物供給人類,因此稱為必需脂肪酸

亞麻酸也屬必需脂肪酸。

花生四烯酸,是由亞油酸衍生而來,但在合成數量上不足時也必須由食物供給,故花生四烯酸也曾被稱為必需脂肪酸。

n-3,n-6和n-9都有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但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是n-3和n-6PUFA。

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合成活性物質的原料:合成前列腺素,白三烯、TXA等活性物質的原料,這些物質參與炎症發生、平滑肌收縮、血小板凝聚和免疫反應等。缺乏必需脂肪酸的人可發生多種癥狀。

合成磷脂與膽固醇酯化的原料:有利於脂質的利用和代謝。

參與生物膜的結構:是膜磷脂具有流動性特徵的物質基礎,對膜的生物學功能功能有重要意義。

多不飽和脂肪酸,除對細胞膜功能、基因表達、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外,對生長發育也起著重要作用。

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雖然有很多益處,但不可忽視的是,它易產生脂質過氧化反應,因而產生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物質,對細胞和組織可造成一定的損傷。

第四:不光要吃「油」,還要精挑細選,搭配著吃

科學家發現在地中海地區的一些國家,其冠心病發病率和膽固醇水平遠低於歐美國家,但其每日攝入的脂肪量很高,供能比達40%,原因主要是該地區居民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橄欖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單不飽和脂肪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研究發現,單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血膽固醇、三醯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與多不飽和脂肪酸相近,但大量攝入亞油酸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降低,而大量攝入油酸(屬於單不飽和脂肪酸)則無此種情況。

同時,單不飽和脂肪酸不具有多不飽和脂肪酸潛在的不良作用,如促進機體脂質過氧化,化學致癌作用及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等,所以在膳食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前提下,單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部分飽和脂肪酸有重要意義。

一般來說,動物性脂肪如黃油,奶油和豬油比植物性脂肪含飽和脂肪酸多,但也不是絕對的。

例如椰子油,主要由飽和脂肪酸組成,還有5%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1%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但這種情況較少。

總的來說動物脂肪一般約含有40%-60%的飽和脂肪酸,30%-5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極少。

相反,植物油約含有10%到-20%的飽和脂肪酸和80%-90%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數含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也有少數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較多,茶油和橄欖油中油酸含量達79%-83%,紅花油含有亞油酸75%,葵花籽油、豆油、玉米油中的含量也達50%以上。

因此必須同時考慮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三者之間的合適比例。

目前建議: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1:1:1

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亞油酸與亞麻酸的比例是4~6:1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SFA):可可脂、椰子油、動物油脂、棕櫚油、黃油

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MUFA):橄欖油、花生油、菜油、酪梨、堅果、瘦肉、雞、蛋

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魚油、大豆油、紅花油、堅果和種子、少量牛肉和羊肉中

第五,最後,但也是很重要的就是維生素

關於脂肪,還必須講到脂溶性維生素

營養學上,維生素,一般按溶解性分為脂溶性與水溶性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例如,維生素A,與光視覺、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免疫功能有關;

維生素D,與鈣磷代謝有關;

維生素E,與抗氧化、免疫功能和生殖有關;

維生素K,與凝血有關。

與水溶性維生素不同,脂溶性維生素溶於脂肪以及脂溶劑。

它的吸收是隨著脂肪經過淋巴系統吸收的。攝入後,大部分積存在體內。

由於脂溶的特性,缺乏的癥狀出現比較緩慢。

長期大劑量攝入易引起中毒。

如果膳食長期缺乏油脂或者患有消耗性疾病、嚴重營養不良,可以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

回到開始的問題。

減肥時,選擇低脂甚至無脂食材,去油、水煮、無油烹飪可以嗎?

不建議完全這麼做。

雖然多數動物性食物和部分植物性食物中含有一定的脂肪,考慮到減肥人群的選擇食物的方式,可能會選擇脂肪含量偏少的食物,選材可能較為單一,再配合無油的烹飪方式,更容易造成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攝入不足,嚴重的可以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建議:

如果是原來就低脂飲食的人,減肥時,在減少能量攝入的前提下,還是要攝入一定量的含脂食物,添加一定的食用油脂,選擇食物種類儘可能豐富。家庭用油可選擇幾種不同類型的食用油,根據不同的菜肴進行「切換」,保證各種脂肪酸都能被均勻攝取。

當然,對於原來的飲食習慣就是典型的「高油高脂」類型的人來說,改變飲食習慣,採用低脂食材進行替代,學習無油烹飪方法是有好處的。在飲食中,不光要注意可見的油脂,還要注意那些不可見的脂肪:例如各種糕點(蛋糕、餅乾),巧克力、薯片、堅果、橄欖、酪梨等。


推薦閱讀:

知識小鏈接:內臟脂肪是怎麼潛伏的?
人瘦了眼皮也會變薄嗎?
天冷、挨凍、瘦更快?

TAG:减肥 | 体重管理 | 脂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