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海外,為什麼應該與當地人多交流,或多或少地融入當地社會?

為什麼要融入當地圈子。我要從小道理、中道理和大道理三個層次來講。

小道理:

如果不融入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就看你在什麼地方,有些地方比如大城市,可能華人稍微多點,但如果在小地方,華人很少或沒有,這樣你可能就會被孤立,會面臨孤獨甚至抑鬱等情況。另一方面來講,作為留學生,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是學習。(當然有些人只是像拿個海外文憑「」鍍個金」,增加下見識,順便旅遊下。這類人當然不必看這篇文章。)學習意味著什麼?學習不只是要學課堂上書本上的知識,在課外還有非常多知識的可以學!人們為什麼要來國外尤其是西方國家學習?因為我們現在所用的科學技術工程醫學(西醫)社會學心理學考古學西方音樂流行樂,這些都是最早在西方產生的。我們得承認有些領域國內頂尖大學的確可能做的好,甚至更好,但這些都是少數,至少目前狀況是這樣。

為什麼中國學這些西方知識(尤其是西方科學)會遇到很多問題?因為思維方式不同,我們留學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有了這種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學習他們的東西。比如科學,就需要理性,作為當代中國人,我們很多人(至少我以前接觸到非常多人)還是相當容易情緒化,當然也有該情緒化的時候,但如果做科學時也情緒化就會影響對科學研究,先入為主的偏見會導致不客觀的結論。這裡我不是要大家放棄東方的思維方式,而是希望大家能學習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這樣你就有兩種思維方式,你能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從而你會變得更加靈活,思維也會變得更加開放,更少受局限。從而幫助自己在以後的學習工作。我本人就被不少美國人認為很能brainstorming,主意點子很多(不好意思,請允許我稍微不謙虛一下)。

中道理:

你出國無論做什麼,對於當地人來說都是外國人,人在異鄉為異客。如果不主動融入當地社會,這樣當地人就沒法了解你。人們對外國人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以及其他偏見(比如刻板地認為所有西方人就很開放,實際上不是,得看人)怎麼來的?就是因為不了解,不了解是因為接觸太少,不理解就會導致恐外症xenophobia,就會導致擔心害怕,尤其是當外國人的一些行為(可能是禮節方式或者習俗)在當地人無法理解時或者跟當地人觀念有衝突時,就可能會導致仇恨。這裡要提下轟動世界的事件"洛杉磯暴動"中襲擊韓國城的事件,其中一個原因就有說法是很多非裔美國人去韓國餐館吃飯對韓裔人微笑,但韓裔店員很忙也不理解為什麼要對自己笑,所以就不理,就導致非裔美國人認為他們是歧視他們。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仇恨,所以才會有群體性進攻韓國城和韓國留學生帶著槍防禦的事件。這裡不得不說我很佩服韓國人的團結和勇敢(韓國人是全民皆兵制,每個男性除非特殊原因都得服兵役,所以大部分韓國人都會用槍)。所以說,作為外國人,主動和當地人交流互動學習,這樣能增加了解減少衝突,能讓當地人看到其實中國人並不是他們從西方偏見報道里說的那樣,或者有些習俗的確很不一樣可以讓他們了解其中的原由從而理解尊重。這樣社會也會更和諧。

大道理:

這是人類不斷交流和世界走向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從歷史角度來看,人類是從分隔開來的小群落(早期的部落)慢慢發展到現在的有了「國際化」「地球村」的概念,出國留學、經商、工作等的人越來越多,不同國家地區人們交流互動在不斷加深。雖然特定的短暫歷史時期會有特殊的暫時倒退現象,如美國早期排華案,納粹的猶太人集中營以及後來各國以前的種族隔離等等,這些都是短期現象,沒有以後也不會影響大趨勢。比如我做個在科學領域的類比,全球變暖是大趨勢,但在短期內一兩年氣溫可能會變高變低,但這只是漲落fluctuations而已。所以歷史是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有些保守的人可能不願意接受(就像大城市排斥小城市鄉村的人一樣),即使螳臂當車,也阻止不了歷史這個巨輪前進的狀態(因為歷史太重了,少數人只是鴻毛而已)。

推薦閱讀:

這個水壺,能讓你把白開水喝出十種味道
請問從哪些渠道可以獲得國外學校的信息?
留學怎麼樣聽得懂課 如何拿外語學專業?

TAG:海外 | 留学 | 留学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