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只有船夫沒有行人:極端利他主義

在佛陀時代,佛陀尚且在世之時,世間就有著很多秉持不同於佛陀觀點的導師與團體,最著名的有六位外道師。這六位外道導師提出了各自對於生命的觀點,基於這些觀點,他們建立了各自的理論體系,並招收弟子與追隨者。

佛陀的教法和外道的理論都經歷了千年,不斷傳承。慢慢地,在佛陀的教法之外,就會出現「相似法」。相似法本身的內核並不是純粹的佛法,但是因為它包裝以佛法,所以稱其為「相似法」。如果說,佛陀的教法(佛法)是真金,那麼相似法就是假黃金。當假黃金開始大行其道時,真金就被人忘卻。

依據上座部佛教的傳承記載,佛法所要達成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以「戒定慧」三種訓練最終成就對於四聖諦的親證徹知,而由此斷除無明和貪愛,不再有下一世的投生,從而讓無休止的輪迴被終止。

一些人讀過佛陀的事迹。所謂佛陀,是指正確地自行證悟四聖諦的人。佛陀在徹知四聖諦之前被稱為菩薩。我們這一期的教法是由名叫喬達摩·悉達多的佛陀所開啟的。換言之,在喬達摩佛陀之前的歲月里,已經出現過很多位佛陀了。

人們如果理解了佛陀的教法的主旨,就應當明白,佛陀本人由於徹知了四聖諦而不再有下一世的投生,即佛陀本人的輪迴已經終止了。同樣地,佛陀講述的教法要實現的,也是儘可能讓更多的人最終同樣徹知四聖諦,也達到對於輪迴的終止。簡言之,佛法乃是「終止輪迴之苦」的方法。

佛法所要成就的目標必須先明確並達成共識。然而隨著佛法的傳承,相似法漸漸出現。相似法或許會說,「佛法是讓眾生都成佛的方法」,這就是錯誤的觀點。為何稱其為錯誤的觀點?因為這樣的表述和佛法真正的目標不符。人們不應當認為這種錯誤的觀點是一種「佛法發展的產物」,因為所有的發展如果推導出了錯誤的結果,那麼這就不叫發展,而叫歪曲。

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成為佛陀,並且「所有人都成為佛陀」也是毫無意義的。

相似法樹立了一個非常崇高的理念,一種極端利他主義。這種極端利他主義要求人們都以「利益他人」為己任,不僅此生要如此做,還要發願生生世世在輪迴中利他。關於這種利他,有一個比喻:像一個船夫,把人從此岸載到彼岸。此岸是指五蘊世間,而彼岸則是五蘊滅盡的涅槃。

這樣的船夫聽起來很崇高,很有奉獻精神對不對?然而這就出現了一個邏輯問題:如果鼓勵所有人都發願要留在輪迴中不斷地利他,那麼就相當於鼓勵大家都成為船夫。極端利他主義的目標,就變成了希望大家都成為船夫,最終就沒有乘客了。你可以想像一條大河之上,所有人都是船夫,一個要去往彼岸的客人都沒有。

相似法在做的,則是把真正的佛法丟到一旁,而鼓勵所有人都去扮演船夫,最好讓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是船夫,於是也就沒有人去到彼岸。

我們在回到佛法所要達成的目標:去到彼岸。不要忘了,佛法本身就是船夫,在佛法的引領之下,一個修習佛法的人能夠最終穿越生死輪迴的瀑流,而最終抵達涅槃彼岸。真正能夠幫助人們抵達彼岸的,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正確的法。那些樂於扮演船夫的人,並不明白這一點。同樣地,由此相似法還催生出一種錯誤的觀點:那些不當船夫的人,都是自私而低劣的人,因為他們不利他。

見法者,則見到佛陀。倘若沒有正確的法,任何人都無法抵達彼岸。哪怕有人扮演船夫,哪怕所有人都來扮演船夫,只要沒有正確的法,則任何人都無法抵達彼岸。

有智者在做的,是讓自己親證佛法,並努力維持佛法不被曲解篡改。只要正確的法依舊存在,則人們依舊能夠依靠法而抵達彼岸。不要依靠那些自認為是船夫的人,而要依靠正確的法。

努力地實踐佛法,以期早日徹知四聖諦,斷除無休止的輪迴。倘若所有人都能夠實踐佛法,他們就都各自處在去往彼岸的路上。而當所有人都扮演船夫時,所有人都止步不前。

推薦閱讀:

TAG: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