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銷量暴跌逾三成,小米的下一個「風口」在哪
在上周的小米公司年會上,雷軍不僅提出了「營收千億」的小目標,同時也留下了最大的懸念:
2016年,小米究竟賣出了多少部手機?
1月17日,有微博博主透露,收到供應鏈供貨影響,小米2016年手機銷量遭遇嚴重下滑,實際出貨量大約僅有4500萬到5500萬台左右。
回顧2015年小米手機7100萬台的銷量,小米2016年銷量暴跌了30%左右,甚至不及2014年度的6112萬台。估計雷老闆看到這個成績,拿來炫耀是不可能了,眼瞅快過年了,索性讓手機部門的員工過個好年,「2016年,開心就好」。
雖然小米的核心業務——手機業務的大幅萎縮,讓唱衰小米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事實上,機智的雷軍早早就將盈利點進行了轉移。
如今智能手機、電視行業如今已成「血海」,小米旗下可以倚重的就剩下廣大的生態鏈企業了。
小米作為「互聯網營銷」的開創者,各個生態鏈企業可以說將雷總的「互聯網思維」發揚光大,既依靠低價在傳統行業的「降維打擊」,又避開了與其他互聯網廠商的「硬碰硬」。
合理利用垂直整合資源
小米手機上市5年,已經累計出售2億台手機。以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的作為「長版」,藉助如今「物聯網」的高速建設,如果能垂直整合現有智能手機相關功能結合,可以增加各條產品線的聯繫,增加用戶粘性。不僅可以為新產品上市推廣提供助力,待新產品市場逐漸成熟,還會反過來帶動其他產品線的銷量。
前景可觀的商業模式
由於小米生態鏈多從事於生產貼近生活、能夠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例如空氣污染就退出空氣凈化器和口罩,手機續航短就賣充電寶。
憑藉小米手機的品牌背書,以及追求性價比的銷售策略,小米生態鏈的產品只要足夠「接地氣(實用)」,基本屬於不愁賣的類型。能夠佔領多大市場,完全要看上市初期的供貨情況。
技術實現難度較低
想要在傳統廠商「反擊」以及其他互聯網廠商「跟風」入駐之前,盡量拿下更高的市場份額,如何將新產品在市場上快速出貨至關重要。
2016年小米供應鏈問題凸顯,全年被供應商坑慘了的小米,必然會優先選擇較為成熟的技術,甚至可以通過「借鑒」別家相關產品,加入MIUI實現「微創新」,最終以「降維打擊」取勝。
滿足新老「米粉」的消費需求
自2012年小米發售首款硬體產品開始,如今已經過去了近5年的時間,小米的受眾人群也開始出現了分化:
最初因小米「性價比」吸引而來的的首批「米粉」,經過5年的成長,其中不乏已經擁有一定經濟實力,需要尋求更高品質的產品來滿足對生活水平的追求。
而另一方面,小米深耕多年的「性價比」路線早已深入人心。慕名而來的新用戶仍然希望能夠在小米買到價格足夠低廉的良品。
既要適應老用戶的「消費升級」,也要滿足對於新用戶為「性價比而生」的需求,這就需要新的風口必須劃分出清晰的消費層次。
小米的下一個風口——物聯網
看到了良好的市場前景,小米在「百貨商場」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今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初具規模,現已投資了77家企業,有30家發布了產品, 4家的估價超過10億美元。有16家的年收入超過1億人民幣,甚至3家的收入超10億人民幣。
據小米官方統計,在小米生態鏈企業布局的3年的時間裡,生態鏈企業為小米帶來了豐厚的硬體收入。自2013年布局以來,小米生態鏈每年都以近2倍的速度增長。2016年全年銷售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小米生態產品已經連接激活了超過5000萬台設備。其中手環、耳機、充電寶等產品銷量已達千萬級別,插線板、攝像頭等產品也已超過百萬級別。
大批生態鏈企業的加入,讓小米遠離了「將所有雞蛋放入一個籃子里」的窘況,也將盈利的重心從手機業務上分散而來。
面對如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從每年100%的增長跌落至如今的個位數增長。生態鏈企業的「多線發展」,只要有幾項業務成功了,對於小米來說就有了向周邊業務輻射的可能。
然而,在小米生態鏈企業大量出貨的同時,也面臨著低客單價的問題。
例如一台空氣凈化器,小米售價669元,而市面上2000-3000元凈化器比比皆是,即使達到百萬級規模也不過7億銷售額。99元的充電寶,千萬級銷量也不過以幾億營收。
為了不流失用戶,同時提高毛利率。2016年3月,小米推出了智能家庭品牌——米家。
悉數小米與米家品牌旗下的所有產品,但凡只要是以「小米」開頭的,價格都不會太貴,強調性價比,面向普通大眾;以「米家」開頭的,大多不比市面上同類產品便宜,強調生活品質,應對消費升級。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由於現在不差錢的「大老闆」們都用上了iPhone,小米自家軟體的iOS版本用戶體驗甚至比MIUI版本還要順暢。
隨著小米零售業務的「風口」逐漸從手機向周邊的生態鏈輻射。也許多年之後,那些在手機業務上漸行漸遠的廠商們,終於發現到了山頂卻無路可走的時候。再來回想小米發展生態鏈企業這件事,也許並非「百貨商場」那樣簡單。
推薦閱讀:
TAG: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