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被忽悠?因為我們用了一種易被忽悠的思維方式

1.

也許你並不理財,但可能你也聽說過比特幣,或者身邊有人炒過股票。

高風險投資市場上,永遠是少數人獲益,大多數人賠錢。那些失敗的投機客裡面會特別呈現出一個常見的思維模式盲區。

不僅體現在理財中,其實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都可能會碰到下面談到的這個問題。即使你不了解比特幣和股票也能看得明白。

我把它叫做思維的「隧道效應」,有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陷入其中,越走越深,還會鑽牛角尖。

2.

就在不久前,1月上旬,比特幣這種電子貨幣的價格迅速上漲,突破了8000元,最高價格衝到了8895元人民幣。

去年年底時,比特幣價格還不是這麼高,在4000-5000元間,然後開始短時間內快速向上沖,看到這個行情的人都會心動。

尤其是那些以前聽說過比特幣暴富故事、還多多少少知道點宏觀經濟大環境能影響金融市場的人最容易心動。

頭腦中有了一點認知的人最可怕,他們會輕視這個市場的複雜性。

去年下半年,在媒體和微博、朋友圈上,關心經濟和理財的人大多會看到這樣一種觀點和預期:人民幣會貶值,人民幣在外匯市場上也會貶值。

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去保值,不讓自己的財產縮水?有錢的買房,沒錢的可以買點黃金和外匯。現金存在家裡面最吃虧。

當黃金價格下跌,央行開始限制換匯數額的時候,作為普通一員,我都會覺得中國外匯流失嚴重了,央行沒有外匯了。以前網上說的種種預期是真的了。

我也不會仔細去研究,但是我會把這些平時看到的碎片串在一起,得出一個自己願意相信的結論。思維上的風險就潛伏於此。

別人同樣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有的人行動力更強一點,腦子更活分一點,他們想到,可以利用這波政策影響在比特幣上賺點錢。

所以說,得了解一點比特幣知識的人才會想到比特幣,對它開始上漲有所心動,才可能進入自己忽悠自己的局中。

比特幣受青睞的特殊性在於,它可以通過交易換成美元,繞過銀行來實現換外匯的目的。用人民幣買比特幣,再賣出美元價格。比特幣不屬於任何一國政府,全球範圍內都可以交易。

這其中肯定有一些人是單純換成美元來對沖人民幣貶值的風險,而有的人則是利用上漲來賺錢,用人民幣買還用人民幣賣,也就是短期投機。

很多證據似乎都顯得很牢固,指向這波趨勢會漲上去。一個人在1月份時間點上,他會想我及時進去買肯定能再漲一漲,我只要不貪,過幾天賣掉就能賺一些。

投資市場上永遠是恐懼與貪婪的較量。

他們篤定這是一波上漲的行情,基於前面說的那幾個變化因素的判斷。也許,有些新闖入者腦中只知道大家會用比特幣換匯轉移資金,可以用這個機會賺點零花錢。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會有政策風險以及研究過比特幣是不是個騙局。

所以說,半瓶子醋晃悠最可怕。他們知道了一個點,這一點如野火般點燃了他們的野心。而客觀的行情也確實一直在漲,更加加大了他們的自信心。

普通人很難戰勝自己的貪婪。放著大好的上漲行情,怎麼可能讓我今天買了明天就賣?怎麼可能到7000就賣,到8000就賣,它還可能突破一萬呢。

他們走進了隧道,思維模式開始呈現隧道效應。遠處是亮光,很美好,周圍卻都是黑的盲目的,啥也看不到。我就往前繼續走吧,美好的未來在等待著。

3.

一開始有個一知半解,讓他們能夠發現可能是機會的苗頭。但又不全面了解,對於風險的防範不到位。說白了是沒經歷過最壞的,也就是大蕭條,也沒系統學過前人的教訓,對市場並沒有深入研究過。

這種條件下,他們會特別相信自己看到的苗頭,自己分析出的結論,覺得自己得出了洞見,是致勝的大招。用「敝帚自珍」這個詞說會很形象,其實全部事件結束後復盤,那些推理根據也正確,但這之外還有更多的因素影響著價格,他們或者客觀上偷懶不去研究學習,或者主觀上看到了也不願意相信。他們就要沿著自己拼湊起來的推理,一條隧道走到頭。他們還會用行情來證明自己的判斷,不斷說服自己,「看,確實在漲,我的判斷沒錯。」

是沒錯,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的模型中根本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隨時可能就被顛覆了。

1月中旬,央行出台了監管政策,結果比特幣價格暴跌,今天它的價格是6000多元了,很多在最高點附近買入的都套牢了。新手投機敗在了自己不全面了解市場這個複雜系統上。

監管這個能預料到嗎?不同人會不一樣,也許他們能預料到,也許一些新手根本就沒想到監管會有這麼大的影響。

比特幣這一波行情非常典型地說明了思考中的「隧道效應」。

股市上也如此,買基金的也是這樣,最近那一撥股票上漲的行情,也擾亂了很多人正常生活。別人都買,我也要買,由此而入市。

可是對股票市場的研究,這些初入門的人都是在交學費。因為,他們沒有系統地了解股市本身,以及大環境各種因素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二把刀們」就盲目地相信行情一直會上漲,由此被套住了。

市場真的這麼簡單嗎?

怎麼可能呢?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要像個學習機器一樣,用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來研究市場,每天看財報和財經新聞,與人交談。普通人就憑藉一點自認為獨到的判斷就敢上,其實貪婪前面都是與自大緊密綁定的。

這還都是純市場因素和政策因素,比特幣這個市場的特點是,大莊家還能夠拉行情來影響價格,大玩家的行動會輕易影響市場定價,做出一個走勢的局來。因為全球比特幣總量是一定的,如果交易量少,那麼我的定價就是市場的參考價了,它就不是一個充分競爭,大量買方和大量賣方達成的市場供需平衡的價格。在股市裡,莊家某種程度在一些股票上也能做出這樣的效果。

能做局的市場,就更難推測了。你怎麼能猜到莊家那個老闆什麼時候出手呢?是有內幕消息,但所謂的內幕消息也都成為釣魚做局的誘餌。

在只了解點皮毛的情況下就相信自己就敢上,那就只能等著交學費了。

沒辦法,人都會有這樣的思維局限。我們都是在吃一塹長一智的過程中成長的。這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因素摻雜在一起的思維盲區。沒有眼界、視野、沒見過世面,我們就會局限在自己的那個小推理區域內,再被自信、貪婪推動著,就容易在局裡面不自知。

學費交了後,時間花費了,學習了,自然下回更重視讓自己吃虧的因素。勸自己不要那麼貪婪,監管會像達摩克里斯之劍那樣懸在頭上,隨時掉落下來,喝點湯就可以了,肉就不期待了。

4.

其實在投資之外,我們日常中也會碰到這樣的思維上的「隧道效應」,被忽悠。

老年人在被忽悠買健康儀器、保健品甚至沒任何用處的東西上,他們往往會呈現出這樣的思維盲區。銷售員勾出他們腦中那一些健康保健觀點,老人也重視這個,也認同這個,只不過是並不全面,然後銷售不斷探測他們的需求,抓住一點往極端里說。就像「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是伙夫」+「你跺你也麻」這樣。當他們買回家被子女一說,才發現這玩意沒那麼好。但如果你一開始就不信,確定自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不聽後面的信息是不會被忽悠買下的。

我們上網,也經常會就著自己的一知半解在一些專業領域裡爭論,自己秉持的可能就是很片面和局限的觀點。辯論的意氣之爭讓人看不到對方身上的可取之處。而看文章,也可能進入像比特幣那種局一樣,我們都覺得有道理,比如強調努力或者運氣導致成功的文章,設計好的,都能講得很精彩,而且讓你認同。但是我們自己是否建立起一個相對全面的知識框架,以批判性思維看作者觀點,這就是每個人不同的差異之處了。

敬畏專業、敬畏市場、敬畏常識,需要把這些放到自己的知識框架里,在思維中全面考慮,才可能躲過這個世界上的那麼多忽悠。很多人是有備而來,他們還琢磨過人性,設計一套用貪婪和恐懼組成的機制來收割學費。我們與作者不對等,與莊家不對等,與銷售不對等,我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作為專家與入門者也不對等。

有趣的是,發生思維隧道效應的人,往往還會因為種種原因,比如沉沒成本,繼續維護自己的觀點和行為,不肯改,不肯學。固執地認為,自己的判斷沒錯。面子讓他不肯承認錯誤,更加鑽牛角尖了,把所有的不符合自己判斷的都當成意外,當成黑天鵝事件。

不過這個時代也是個黑天鵝頻出的時代,英國脫歐了,特朗普當選了,中國開始捍衛全球市場經濟秩序,作為普通一員,更得關注不確定性,以及建立在這種不確定性之下的決策思維了。

5.

怎樣避免思維的隧道效應,跳出來俯瞰全局呢?

除了上面所說,敬畏之心、全面學習了解、審慎進入、批判性思維之外,還有一個次優的方法。

網上有一些用真實行情來練習炒股的軟體,比特幣市場也如此,可以用這樣的模擬環境來學習投資。不過不是用真金白銀,感受還會隔一層,不是自己的肉掉了不會疼。但耐著心把基本技能還是能學會。

也可以再進一步,投非常少量的錢,在可以承受的損失範圍內,進行實戰學習,忍住不著急放大金額,體會技能和自己人性中的貪婪,在思維上給自己一道道建立防火牆。

之所以說是次優,是因為畢竟還有人性之阻礙,1000元實戰學習的損失與10萬的實戰損失必然不同,心理破壞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對人性的考驗也是不同的。

但低成本試錯,做好交學費的心理準備,打個有學習和失敗準備的仗,這個境界已經不同於走進「隧道效應」中的曾經的我們了。

*********************************

這個專欄研究閱讀與個人成長方法論。

微信公眾號:北極光閱讀(微信搜索 kanbeijiguang)。

歡迎關注這個專欄以及作者周昶帆的知乎,第一時間接收閱讀與成長話題的更新。

知乎Live: 日記,一個小眾成長利器 ;高效讀書方法論(即將到來,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是不是把100萬分成100份投資,這樣更能在市場變壞的時候保護本金?比一筆投入100萬要更能保護本金?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操作股票模式?
以 2015 年一年為周期,10 萬元小額投資如何配置最合理?
如何評價天使灣創投?
技術講堂:隨機指標的用法

TAG:思维 | 投资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