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的故事—舍衛國
【一時,佛在舍衛國】(法會因由分)
舍衛國為中印度古王國名,本名拘薩羅,舍衛是都城,又舍婆提國、室羅伐國、屍羅跋提國、舍啰婆悉帝國。意譯聞物、聞者、無物不有、多有、豐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產勝物,故稱聞物國。
佛的出生地迦毗羅衛毗鄰舍衛國,釋伽牟尼佛又曾長期駐足舍衛國(實為舍衛國都城舍衛城)講經說法,佛陀於舍衛國前後居止二十五年,較住於其他諸國都要長久,據說原因有以下幾點:
l 由於此國最妙、多珍奇,人民知義理;
l 祗樹給孤獨園(祇洹精舍)特有神驗,當為眾僧講集時,有獼猴和各種飛鳥前來,在左右觀聽,寂靜無聲;
l 此國多仁慈,故異類影附。
諸經典中,常見其名,且《阿含經》、《賢劫經》、《彌勒下生經》、《彌勒上生經》、《大寶積經》郁伽長者會等諸會、《阿彌陀經》、《文殊般若經》、《金剛經》等皆於此處說。
佛陀在世時,舍衛國的兩任國王,波斯匿王和毗琉璃王也都和佛陀都有較深的淵源,只不過波斯匿王是著名的佛教護法,而波斯匿王的兒子毗琉璃王卻誅滅了佛陀出身的釋迦一族。
一.舍衛國王之波斯匿王
1.初皈佛陀
波斯匿王,意譯為和悅、月光,新譯為勝光王、勝軍王。《中阿含經》經中記載他與釋迦牟尼同年出生,其活動年代與佛大體相當。波斯匿王最初性情暴戾、雄心勃勃,對佛法毫無信仰,後來卻在佛陀教化下卻轉變成受人愛戴、虔信佛法、精進修行的居士國王和佛教護法。
波斯匿王在位時期,正是舍衛國的興盛時期,於是遣使向釋迦族求婚。釋迦族自覺種姓高貴,但迫於形勢,最後商議出兩全之策,既不違祖典,也不得罪波斯匿王。釋迦族摩訶男有一個婢女,端正美麗,世上少有,於是聲稱為自己的女兒,嫁與波斯匿王。這就是佛教著名的優婆夷末利夫人,也即毗琉璃王和勝鬘夫人的母親。
起初,波斯匿王懷疑佛成道太早,未必可信,對佛陀並沒有生起足夠的信心,見面時也只稱佛陀的俗姓「瞿曇」,他甚至不相信佛陀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陀耐心告告訴他說:「大王,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實不虛。」波斯匿王對佛說:「雖是世尊這樣說,我還是不信。」他遍舉與佛同時成名已久、年高德重的沙門、婆羅門,如富蘭那迦葉、尼犍若提子等外道之師,認為他們尚不敢說自己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年紀輕輕,出家不久,怎麼可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佛陀說:「大王,很多人喜歡蔑視年輕人,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青年時代。大王,世間有四事不能輕視:一是剎利王子年少幼小而不可輕,二是龍子年少幼小而不輕,三是小火雖微而不可輕,四是比丘幼小而不可輕。因為王子雖幼,待他將來長大卻可以統治國家,如果是一位賢德的君主,便可以為大眾造福;如果是一位暴君,又會帶來無窮的災難。小龍雖小,卻可以很快長成大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僧侶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守護道業,清凈戒行的智慧心和為眾生謀福利的菩薩行,這是不分老幼的。大王,作為一國君主,對自己的臣民應憐愛如子,對於沒有接觸過或不理解的事情應虛心學習。一切輕慢與盲目的否定都是要獲罪的,只有通過懺悔才能滅除。」這種不疾不徐、不卑不亢的回答使波斯匿王不敢再輕視佛陀。
此後波斯匿王便經常參詣佛陀,咨問決疑,漸生敬仰。有一次波斯匿王與諸王議論色、聲、香、味、觸五欲,人最貪戀哪一種,諸王各執己見,莫衷一是。波斯匿王遂與七王請佛評判。佛陀說:「五欲功德,各隨意適,當其所愛,輒言最勝,歡喜樂著,雖更有過其上者,非其所欲,不視不觸。……唯其最愛者,最勝最妙。」
2.波斯匿王十夢
有一天,波斯匿王做了十個夢,醒後憂愁恐怖,懷疑這是亡國、亡身、亡妻、亡子的徵兆,所以就去問佛。佛陀聽後,對波斯匿王說:「大王切莫憂惱,您夢中之兆乃是後世之事。從我成道後兩千五百年為末法時,此時的眾生剛愎難調,佛教瀕臨衰微,有教但無行、無證,真實修行證果者極為罕見,而眾生則以放縱自己為樂事。大您夢中十兆即預示末法時代的十種現象:
「一、有二個瓶子,一空一滿,其水往來,不入空瓶,預示後世人將不復供給貧窮的親朋鄉里,亦不救助孤獨老者,凡相交往必有所求、互得利益;
「二、於馬口尻置食,預示後世大臣官吏,前口吞食國家奉祿,後口吞食民脂民膏,損公肥私;
「三、小樹生花,預示後世之人未老先衰者多,年未滿三十頭當生白髮;
「四、見小樹生果,預示後世女人早婚早戀,年未滿十五即行夫妻之事,生養子女;
「五、見有羊食繩,預示後世女人會耗損侵吞丈夫的勞動所得,如同羊吃繩一樣去吃食丈夫的財產;
「六、見有狐狸坐在金床上,預示後世之人,貴者當賤,賤者當貴,君子吃糟糠,小人食美餚;
「七、見母牛吃犢子之奶,預示後世的母親為了發財,將會教唆自己的女兒去賣淫,自己在中間作媒介;
「八、見群牛鳴走相聚、欲斗又散,預示後世之人貪婪好財,棄田地而集中於鬧市,人與人之間缺少真正深厚的友情,像浮雲一樣相聚,旋即解散;
「九、見大陂之水,中央濁,四邊清,預示後世閻浮提國土,八方安寧而中土動亂;
「十、見溪水赤紅,預示後世國王興兵殺戮,血流成河。」
3.波斯匿王減肥
波斯匿王是個有大胖子,只要身體稍微活動幾下,便立刻大汗淋漓。波斯匿王每次來禮詣佛陀,只是稽首佛足行禮,就累得氣喘如牛。
佛陀一見一波斯匿王氣喘吁吁,便說:「大王身體實在是太胖啦!」
波期匿王顯得很尷尬,對佛陀說:「我自己也為肥胖而苦惱不已。」
佛陀隨即說了一偈:「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
波斯匿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便轉身對身邊的侍從郁多羅說:「你記住世尊所說的偈頌,在我吃飯的時後,為我誦念警戒我。如果能這樣,我賜給你金錢十萬,亦常與食。」n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波斯匿王竟然真的減肥成功,身材變得苗條了,人也顯得精神了許多。經過這一番磨鍊,波斯匿王才真正感受到佛陀的偉大,他站在高高的樓閣之上,向佛住處合掌恭敬,右膝著地,三說是言:「南無敬禮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南無敬禮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與我現法利益、後世利益、現法後世利益。以其飯食知節量故。」
3.波斯匿王聞思佛法
對波斯匿王觸動最大的事件當屬其祖母的去世。波斯匿王出城將祖母火化,弊衣亂髮來見世尊。
佛見他這副模樣,便問他:「大王,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弊衣亂髮?」
於是波斯匿王便講了此來的原由。
佛先問波斯匿王:「你特別敬重你的祖母嗎?」
波斯匿王回答說:「極敬重愛戀。如果國土能有象馬乃至國位,送給其他人就能救祖母性命,我就全部送給他。正因為不能救,我與祖母生死長辭,悲戀憂苦,不能自已。我曾經聽世尊說過,一切眾生,有生必然有死,今天才知道世尊所說真實不虛。」
佛陀說:「是這樣,生者無有不死。
「婆羅門大姓、剎利大姓、長者大姓,沒有不死者;
「剎利大王灌頂居位,統治天下四洲,各國無不降服,也沒有不死者;
「生於長壽天,在天宮中自在安樂,卻終究有結束的時候,也沒有不死者。
「即使諸漏已盡的阿羅漢、善調善寂的緣覺及十力具足四無所畏的諸佛,也會最終捨身,終歸涅槃。」
這時世尊又說了一個偈頌:
「一切眾生類,有命終歸死。
各隨業所趣,善惡果自受。
惡業墮地獄,為善上升天。
修習勝妙道,漏盡般涅槃。
如來及緣覺,佛聲聞弟子。
會當捨身命,何況俗凡夫。」
佛說完後,波斯匿王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從此以後,波斯匿王對佛法深生信仰,常常禪坐思維,若有所悟。一天波斯匿王獨靜思惟:「此有三法,一切世間,所不愛念,何等為三?謂老、病、死。如是之法,一切世間,所不愛念。若無此三法世間所不愛者,諸佛世尊不出於世。」此種深妙之說得到了佛陀的認可。
佛陀針對王現前的身心狀況,佛對其開示:「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當知斯等,則為自護。」於是波斯匿王時時繫念於心,防非離惡,勤自護持身心,精進修行,住不放逸善德,悟解漸趨精妙。
二.舍衛國王之毗琉璃王
毗琉璃王是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之子。波斯匿王非常的疼愛他,當琉璃太子年八歲之時,波斯匿王就告訴他而說:「你現在已漸大,可以到迦毗羅衛城去學習諸射術。」
琉璃太子到了摩訶男的王舍時,就向摩訶男說:「波斯匿王叫我到這裡來學習諸射術,唯願祖父母事事教授與我?」摩訶男就召集五百名童子,使他們共同學習。
那時迦毗羅衛城中,曾新蓋一座講堂,想請如來住在於其中,以便供養。琉璃太子曾帶領那些五百名童子,到了講堂之處,就升上師子之座。當時,釋迦族其他人看見其情形之後,都非常不高興,竟然前往去捉住太子的手臂,把他驅逐出門外,並大罵說:「你這位婢子,諸天、世人都未曾有人居在於裡面,你這奴婢所生之物,卻敢入於裡面去坐?」又捉住琉璃太子,把他推倒在地上。
這時,琉璃太子站起來,長嘆一聲,就回頭看後面。當時,有一位梵志之子,名叫好苦,琉璃太子就對好苦說:「釋迦族這些人取笑毀辱我至於這種程度,假如將來我紹繼王位之時,你應當告知我有關於此事,必當報復。」
這時,好苦回答說:「如太子之教。」從此以後,那位梵志子,一天早中晚三次對琉璃太子說:「應當記住被釋種所毀辱的事。」並說一個偈頌:
「一切歸於盡,果熟亦當墮。
合集必當散,有生必有死。」
波斯匿王死後,大臣們便擁立琉璃太子為國王,即毗琉璃王。當時,好苦梵志子來到王宮,對毗琉璃王說:「大王應當記住被釋種所毀辱的事。」毗琉璃王大生嗔恚,於是召集四部的兵隊,準備去征伐釋迦種族。
佛陀聽說後,便在半路上阻攔毗琉璃王,說:「親族之蔭,故勝外人。」毗琉璃王想到:「今天的世尊,本為親族,我今天應該還回本國,不應該去征伐迦毗羅衛城。」於是辭還退兵。
但是好苦梵志子三番四次鼓動毗琉璃王,經常說:「大王應當記住被釋種所毀辱的事。」於是毗琉璃王不顧佛陀勸阻,出兵征伐釋迦族。當時佛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想以神通保護釋迦族,但佛陀說:「宿命因緣,不可阻擋。」
釋迦族集結四部的兵眾,在一由旬的距離處迎戰,但卻並沒有真正傷害毗琉璃王。毗琉璃王說:他們如果有意欲害我們的話,就通通會死盡,我想應該可以還回舍衛城了。」
這時,好苦梵志子向前對毗琉璃王說:「大王!請勿懼怕!這些諸釋種們都是持戒的人,對於蟲類尚且不敢傷害,何況會害人呢?現在宜於前進,必定會壞毀釋種的。」
於是毗琉璃王驅兵前進,釋迦族由於持戒,竟然沒有抵抗,打開城門。當時,毗琉璃王告訴群臣說:「現在這些釋種的人民非常得多,並不是用刀劍所能害盡的。應將他們的腳都埋在地下,然後驅使那些暴象去蹈殺為好。」於是群臣受其教敕,就用大象蹈殺諸釋迦族人。
這時,摩訶男來到毗琉璃王之處說:「請從我的願,我現在沉沒在於水底里,使諸釋種能得逃走。如果我出於水面之時,就任你隨意殺害無妨!」毗琉璃王同意了,摩訶男就進入水底,將頭髮系縛在樹根,而取入於命終。但不知為什麼,迦毗羅衛城中的諸釋氏,逃走後竟然又回到了城裡。直到毗琉璃王發現摩訶男死亡的真相,生出懊悔之心,釋迦族已經被殺害殆盡,迦毗羅衛城也被燒掉。
毗琉璃王挑選了五百名相貌端正的釋迦族女人,想要納入後宮。但是釋迦族女人說:「我為什麼緣故,必須和你這奴婢所生的人種情通呢?」毗琉璃王大怒,將她們的手足都砍掉,扔在深坑裡。
毗琉璃王回到舍衛城,發現祇陀王子在和很多妓女尋歡作樂,很憤怒,拔劍殺害了祇陀王子。祇陀王子命終之後,往生於三十三天。
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現在的這位毗琉璃王以及這些兵眾,都不會久住於此世間,此後經過七天,就通通會消滅的。」
到了第七天,毗琉璃王就率領諸兵眾以及諸婇女,前往阿脂羅河的河邊去自娛樂,晚上就留宿在那裡。半夜之時,有非常的雲生起,下起了令人恐怖的暴風疾雨,毗琉璃王以及兵眾們都通通被大水所淹沒,身壞命終,都入於阿鼻地獄裡面。
參考資料
1.《雜阿含經》50卷,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2冊。
2.《增一阿含經》51卷,東晉n瞿曇僧伽提婆譯,《大正藏》第2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