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篆刻運刀時侯應該注意的三問題,附運刀練習題

篆刻刀法是指鐫刻印章運刀的方法。按刻法分單刀和雙刀。單刀在筆劃的正中下刀刻之,多用以刻細朱文;雙刀在筆劃的兩側下刀,多用以刻粗白文和朱文。按運刀的刀勢不同又分為沖刀、切刀和沖切結合三類。但在這運刀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篆刻小站就常見的三個問題給予解答,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教。

延伸閱讀:篆刻刀法,篆刻的三種執刀方式?篆刻的三種執刀方式?

(一)執刀鬆緊

執刀鬆緊是根據石質的軟硬、線條的深淺而決定的。石硬、線深運刀力量強,則要執緊些;反之便可鬆些。執刀過緊,費力,靈活程度差。總之,只要能順暢運刀,便是最合適的執刀力度。

(二)運刀速度

運刀快慢也是初學者關心的問題。有些初學者認為,只有速度快,才能體現運刀的能力和刀法的熟練程度。其實不然,運刀的快慢決不是技法和功力的體現。藝術與文學不同,前者是看結果,後者是讀過程。欣賞和品評一方印章或一件書畫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是根據作品的藝術性,而決不是創作過程的長短。有些愛好者常炫耀自己,刻一方印只需數分鐘。這是對創作效果與運刀速度關係的錯誤認識,只能說明他創作的草率。古今成功的篆刻家,在創作上都是十分嚴謹認真的,有時為了創作一方精品,屢刻屢磨數次或十多次,都是常有的事。這種例子在古人的印款中就能見到。當然,刻印速度的快慢也是存在的,它是與各人的性格相吻合的。

(三)補刀

一方印刻好後,仔細審視,發現有不滿意之處,稍加修飾,補上一二刀或數刀,使之達到最佳效果,這是允許的。古人「刻印一氣呵成,不得修補」的說法也不一定準確。我們從吳昌碩、齊白石的印作中,就可發現修飾補刀的端倪。古今篆刻家中,刻印從不補刀者恐怕是沒有的。「大膽入刀,細心收拾」就是證明。補刀一定要慎重,否則會造成筆畫臃腫或失神,畫蛇添足,而使作品毀於一旦。

學習總是要實踐的,下面的練習可反覆操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薦使用吳昌碩鎢鋼硬質合金篆刻刀三件套(刀面有3mm、5mm、8mm)篆刻刀反覆練習!

(1)雙刀刻橫畫。用毛筆在印面上畫數道橫線,用沖、切運刀法,刻時為了簡便,先刻同一方向的線條(刻印同樣),第一刀一次刻完,然後調轉180°,刻每個橫線的第二刀。所刻線條,要求沖刀平直簡潔,切刀平直穩健,每刀銜接自然,不露稜角。

(2)雙刀刻弧線和轉折。方法同上。轉折90°角處要留有餘地,超出便無法補救

(3)單刀刻橫畫。用沖刀,根據橫畫墨線寬度,反覆體會刀鋒的正側角度、刀角激石產生的線條寬度等。一刀衝過要求基本吃掉墨線,墨線殘留過多或超出墨線,均為不合格

以上作業要反覆練習,細心體會,從中掌握運刀的節奏和刀鋒角度變化的規律,不斷總結經驗,直到刻出滿意的線條為止,當然,學習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也可關注我們公眾號::wenbaozhai365


推薦閱讀:

TAG: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