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BIM雲計算的分級探討

(2015)基於BIM的雲計算平台的在技術和商業的成熟度已達足夠可以探討若干種商業模式的程度了,由於BIM模型具備了對於建築設施的較為理想的數據表述能力,因此我們參考國外模型數據顆粒度分級體系,來分層次的探討這些可能的商業模式。

每一個層級都需要一個超級大的雲平台(軟體+硬體),用於存儲和處理BIM模型,且有海量的BIM模型被用戶上傳,目前全球市場上還沒有現成的此類平台,更不用說商業運作。Autodesk的BIM360是唯一最接近的,可惜伺服器都在國外,而中國的雲又是不同於世界的獨特的雲;Google地球項目所搜集的三維模型庫,國內建築約有數千;報道中的天津BIM天河雲伺服器機房算是一個硬體平台。天貓的家居建材板塊曾短期的採用過一個與Autodesk美家達人極為相似的網頁版三維家居設計軟體,能夠直接與天貓的數以萬計的產品庫直接對接,從而可以將已經高度成熟了的互聯網和電商盈利模式引入。當然,美家達人在商業上還未達到成功,倒是Autodesk的另外一個為Revit收集族庫的Seek網站已經開始出現互聯網廣告效應。近期國內多家裝飾公司大舉投資BIM技術,推測未來幾年在裝飾領域會出現若干個類似平台。符合本文探討的雲平台的開發和運維預算在億級以上(3年內不盈利),且此種投資所需要的核心團隊人員在國內更是罕見。

1,輕量級

最符合本級別的案例就是Google地球項目,在收購SketchUp軟體的那幾年,全球用戶上傳的建築外觀三維模型數以萬計,後來也允許各類建模軟體上傳(於是SU被賣給了天寶)。國內也有類似的做法,如杭州阿拉丁的eDushi三維城市景觀平台,這個徒步測量+定角度顯示的建模策略很有效,雖相比於Google地球那種社會化的方法略顯笨拙,但在中國的技術人力成本很低的情況下卻是可行的。另外中國的各家地圖網站都已經有建築外輪廓幾何形體的簡易模型,少數已經開始針對重點樞紐建築進行細部建模,包括分樓層模型等。

在開發技術上,除了顯而易見的幾何側面之外,所有這些案例的數據都是用關係型資料庫來描述的,因而還都是GIS大尺度地理級的思路,並未真正進入BIM的微觀尺度的建築構件級,因為那是必然需要複雜的要分門別類管理的對象式資料庫技術的,傳統的GIS+關係型資料庫技術幾乎不太可能做得到。這需要從底層開始重新設計。

這個層級的盈利模式無疑是徹底互聯網化的,它可以為全社會大眾服務,其瀏覽量是互聯網級別的,因而具備互聯網廣告等收益來源。在互聯網盈利模式已經較為成熟的中國當代,這個可能性已經開始凸顯出來。

2,中級

前述的美家達人等產品在技術上已達中等級別,即建築構件級的三維模型和數據,雖然只是家庭裝飾的較為少量的構件對象,但其與互聯網盈利模式的結合致使本級別的商業模式出現可能性。正是因為家裝模型涉及到千家萬戶,本身就是一個普及性的題材,才得以可能與互聯網盈利相結合,這一點是小眾的工程模型所無法企及的。

類似的,住宅新樓盤使用三維模型售樓也很普遍了,只不過其與雲技術沒什麼關係。但考慮到這個領域的雲數據實際上已經相當豐富了,以搜房網、安居客(剛被58收購)等傳統數據型的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無疑他們已經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了,只待與BIM模型的結合了。就像天貓的產品資料庫之於美家達人一樣,搜房的樓盤數據之於家用工程級的BIM模型將會產生怎樣的市場效應,前景可觀。可以想像的應用包括:住家產品的銷售、維修維護、生命周期管理(無論是小區公共物業還是住家內部空間環境,如小水滴長租公寓)、居民生活O2O服務等等。

中國的非住宅建築領域(英文capital facility)規模之大,應可以塑造一批類似於住宅領域的互聯網效應,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基於辦公建築的互聯網題材在被實驗,如毛大慶學習美國Wework的創客空間和SOHO中國的3Q。

在互聯網商業模式之外,其傳統商業模式內部也可能孕育新的商業機會。無論是租售物業還是自用物業,其管理當局(前者是building management即相當於國內的物業,後者是FM)都有著較為統一的簡單盈利模式:收取服務費,且規模巨大。國內進入億元俱樂部的非住宅物業公司已有上成百上千家,其建立供內部客戶使用的局域雲的努力一直在持續。以上海浦東金橋開發區的工業物業JFM為例,其曾經嘗試利用BIM+FM的雲技術平台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作為行業領頭羊的商業物業公司萬達商業管理公司和住宅物業萬科物業也都大力建設雲技術平台管理其物業,萬科物業已經開始對外服務(此時它的客戶已經超出萬科地產所開發的小區和居民,而是以別的物業公司為客戶,這種模式已經超脫傳統的住宅物業了),靠的就是其集中化的信息管理系統。

最後,美家達人不僅是互聯網商業模式,它還提供了後端垂直深入的收費的模型利用技術,如雲渲染。這個做法類似於BIM360的能耗計算等建築效能分析(來源於PC版本的Ecotect)。這些都是工程級的傳統商業模式,即按照某種工程應用來制定收費標準。這是彌補互聯網商業模式在較為小眾的工程領域的盈利不足而必然導致的結果。

我們建立這個分級討論的方法也是為了更好的識別和分析這些盈利模式,及其與技術的關係。這個能夠收費的工程應用是中級不同於輕量級的顯著特徵,輕量級上也有類似做法,那就是賣數據、而且必須是海量數據,而中級的賣數據(與計算能力)則是在單個單個工程項目上就可以建立盈利模式的,若海量工程項目齊聚一個雲平台,那麼僅利用系統自動生成的benchmark對標數據就會是質量極高的同時價值巨大的應用,典型的如美國的全美工程造價資料庫系統R.S.MEANS,這是一個完全沒有幾何形體的古老的造價數據平台,其價值相當於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但事實上已經作廢了的定額體系×1000倍;類似的還有IFMA的北美FM Benchmark資料庫。已經有一定數量的BIM軟體可以直接對接MEANS資料庫,這種做法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是全部雲化了的,且具備很好的盈利模式。

3,重量級

顯然,這是一個完全的工程級領域,目前尚無成功的商業模式案例,可能由於投入巨大、技術水平要求極高,於是連摸索嘗試都極少。在這個層級上來看,就連BIM技術在國內的成熟度遠遠不及阿里雲、騰訊雲所達到的,所以這方面想要成熟,其力量薄弱點不在於雲技術,而在於BIM技術。

在中國的建築工程領域,傳統工程應用的像樣的SAAS產品都還沒有呢。十年前PC電腦和CAD在建築行業才剛剛普及,SAAS模式的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工程管理等產品級開始不斷湧現了,但無一成功,就連Autodesk的工程協作產品Buzzsaw在中國都完敗了。相比於BIM雲平台來說,這些還都是較為初級的雲產品。拿數據信息共享這一件事來看,國內較為先進的上海城建檔案館遲至2003年才建立較為規範的工程竣工歸檔規範,收錄的卷宗也不過幾十萬,至今還沒有收錄CAD等電子文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建築業的低水平運作。顯然,這與業已充分進入與西方同步的信息化時代的移動通信領域相比,建築信息化領域還身處史前時代(前工業化)。

但時代的需求已經迫切的要求其充分的實現快速工業化和信息化,乃至兩化融合。國家級的統一不動產信息平台已經開始建設,上海將要強制對建築工程實現BIM化、住宅裝配化、藍轉白(曬制的藍圖技術轉電子版)。鑒於BIM乃是建築設施行業的顛覆性變革的一場社會運動,其技術革新的不是一個兩個傳統工具、而是整個產業鏈本身,那麼我們有理由期待這一次的BIM雲計算商業模式的建立,其所在的商業公司很可能會成為新時代的主角。這個雲平台可能會有效利用全球最大規模的低成本的建築工程技術人群(但是他們又缺乏協作能力、需要一個系統來管理)所釋放出來的幾乎是無限的產能,上一次成就的是淘寶、再上一次是QQ。

在此重量級的BIM應用上,以目前的行業狀況,許多應用很可能是無法實現單點價值突破的、於是迫切的需要大面積的突破,於是雲端的商業模式就自然被浮現在人們面前。由於徹底的參數化、數字化的技術的優越性,BIM工程模型若能夠在此重量級層面上獲得哪怕是少量的突破,也很可能將會同時收穫在前兩個層級上已經獲得成功的商業利益。可以看到的摸索如IBM正在將其大型FM系統Tririga、ARCHIBUS將其軟體嘗試雲化,國內領先廠商廣聯達、魯班將其部分產品紛紛進行雲化,Autodesk的雲戰略大轉型導致傳統CAD產品、銷售模式都將會徹底雲化,更不用說BIM360這個潛力巨大的雲平台,還有前述萬達和萬科為代表的開發商自建的全國性的工程項目的工程數據內部雲平台。

參考資料:

AIA關於BIM LOD(Level Of Detail)的定義

美國海岸警衛隊關於LOD的實踐案例

BIM360、Buzzsaw與SAAS模式

BIM全球20年回顧

BIM相關的知識領域

漫談BIM:作為社會運動的BIM


推薦閱讀:

TAG:BIM | 云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