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我一年跑10個馬拉松,為什麼抽籤還不中?
2014年9月15日9點,這一天是上海馬拉松線上報名的日子。根據報名前預估的參賽人數,上馬組委會保守的選擇了『先到先得』制的報名方式。
8000個全馬名額在無盡的線上排隊中瞬間報完,超乎意料之外的報名人數,讓上馬組委會措手不及。所以也就有了那一年被吐槽最多的一張圖,就是下面這張。也是從那一年之後,上海馬拉松在報名時選擇了爭議更少的『抽籤制』。
根據中國田協的數據,目前國內大型馬拉松均已採用抽籤制確定參賽名額,而一些小而美的馬拉松賽事也從去年開始通過抽籤來決定參賽名額。這樣的報名方法不考驗網速,但更考驗自己的人品。
相比於先到先得這種傳統方式,抽籤制有著它的優勢,但這種脫離於報名選手視野之外的方式,卻也存在著不可細說的問題。看似政治正確的抽籤制,在當下的跑步環境中,也並沒有完全獲得跑者的認可。
為什麼要抽籤?
整個2016年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的馬拉松賽事共計有306場,參賽人次達到231713人。相同的數字放在2015年還是比較正常的134場。
很難解釋當下中國馬拉松市場的現狀,在2016年國務院發出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之後,各地政府對健身運動功績的追求以及馬拉松賽事本身對城市名片的影響,一時之間各類城市馬拉松四處興起。
成倍增長的不僅僅是馬拉松賽事,還有活躍在我們身邊的普通跑者。
2016年北京馬拉松全程馬拉松名額3萬個,實際報名達到66576人,上海馬拉松3.8w個名額,實際報名據悉超出10萬人。2017年武漢馬拉松2.2萬個名額,報名人數更是超出12萬人。
在參賽人數還未激增的過去,報名所使用的線下和先到先得的方式並沒有讓人覺得有什麼。隨著賽事的增加報名人數的上升,誰有資格拿到參賽名額成了普通跑者間最為關注的問題。
除了用成績說話之外,抽籤成了解決資格問題最有效的方式。
到底是怎麼抽籤?
從2015年國內馬拉鬆開始啟動抽籤制,到如今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抽籤方式。目前大部分採用抽籤制的馬拉松賽事都是使用抽籤程序/演算法。
2015年無錫馬拉松公布的抽籤方式
過去一周,我給國內的上馬、北馬、中國田協以及柏林馬拉松組委會發了一封採訪郵件,向他們詢問關於各自賽事所採用的抽籤方式、抽籤的影響因素以及對抽籤的看法。很遺憾,國內的兩個組委會和中國田協都沒有理會我的郵件,唯一回復我郵件的是距離我們最遠的柏林馬拉松。
可能是組委會考慮到抽籤問題本身就是一個不太易於討論的話題,所以沒有回復郵件。不過我仍然在網路上搜索到有關國內馬拉松抽籤方式的一些的答案。
在一份北馬的官方新聞中有提到抽籤的概率問題,『在最終參與抽籤的選手中,組委會按照A類選手中籤率約60%、B類選手中籤率約20%的比率進行電腦隨機抽籤』,關鍵字是電腦隨機和相應比率。
2017年的無錫馬拉松抽籤則是使用了Excel軟體,『在Excel里有一個抽籤列,抽籤過程中向隊列里填充一個隨機數公式「rand()」。Excel自動給每一個人生成一個抽籤碼(數字),最後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前N行為中籤,第N+1行起為未中籤(N=需要抽取的人數)。』
南昌馬拉松則是『完全按照公平、公正的抽籤方式,系統資料庫是靠程序來抽籤的,公布的名單都是自動隨機抽籤的結果。』
2017武漢馬拉松的綜合中籤率僅17.98%。組委會介紹抽籤不設門檻、不看成績,由電腦隨機抽出參賽者。『電腦隨機抽籤就像彩票抽獎一樣,在達到該項限定名額時就結束抽籤。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最大限度體現公平和公正,讓每個報名者都有相同的機會中籤。』
再看看國外馬拉松是怎麼做的呢?
身為WMM六大馬中中籤率難度相當之高的倫敦馬拉松,在官網上提到:『抽籤是完全隨機的方式,沒有任何權重。每個人參與報名的跑者獲得參賽名額的機會是平等的,受限於商業上的敏感信息,無法公布抽籤過程中的細節。』
柏林馬拉松在回復給我的郵件中對其所採用的抽籤方式解釋道:『抽籤通過計算機/演算法完成(註:未提及中籤率問題),剩餘的參賽名額要留給官方慈善組織以及國內國際旅行機構。此外還有大約4000個名額要留給jubilee club會員(完成10次以上柏林馬拉松的選手)和贊助商。』;
『抽籤系統是在2012年10月推出的版本,同時這一版本的抽籤系統也被用在六大馬中的紐約、倫敦、東京和芝加哥中。』
所以,不管是國內和國外,關於馬拉松抽籤的關鍵字都是公平、隨機。如此一看,我們好像並沒有什麼可以去吐槽的,畢竟這完全是計算機的隨機行為。但是當某些事情重複發生之後,我們會在內心潛意識裡將相互之間的影響聯繫起來,並以此認定它可能存在問題。
而這個可能性就是我們所吐槽的地方。
我們為什麼吐槽抽籤?
既然抽籤是本著完全公平隨機的原則進行的,可為什麼仍然會被吐槽呢?
從跑者的角度看,『我一年跑了10個馬拉松,為什麼我抽籤還不中?』;『我馬拉松全程跑進340,為什麼我抽籤還不中?』;『我去年跑了兩個六大馬比賽,為什麼我抽籤還不中?』,類似的理由我還可以列出一連串來。
即使你有豐功偉績,如果你沒有達到免簽資格或者直通名額,你在抽籤系統中也僅僅之後一個名字和一串數字而已,除非像北馬那樣,明確了A類與B類選手不同的中籤幾率,否則你過去的跑馬經歷對於增加抽籤幾率似乎沒有太大的幫助。
但我們似乎很難轉過這個彎,喜歡並且鍾愛將自己的經歷與馬拉松中籤強行掛鉤。尤其是當菜鳥中籤時,身為老鳥似乎更難接受。
2014年芝加哥馬拉松名額分布
而在組委會的角度,讓誰中籤讓誰不中籤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如今大部分組委會採用了公證以及直播的方式展示抽籤的過程,以此來顯示抽籤過程中的公正公平。可是真的就如一切展示出來的那樣公正么?
在馬拉松抽籤過程中某些情況下會受限於贊助商、組委會內部的一些因素,由此對抽籤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馬拉松組委會內部人員告訴我,即使是採用這種直播公證的抽籤方式,其中依舊存在一些不能說的秘密。
大概這就是我們所吐槽的原因,我們不能深入地接觸到最原始的數據,無法了解抽籤系統背後運行的方式。
而在抽籤之外,似乎還有另一種產業鏈在挑戰普通跑者心理底線—贊助商名額。顧名思義,身為馬拉松賽事的贊助商作為回報權益,除了賽前賽中賽後的各種曝光之後,賽事名額是最直接的權益。
上馬贊助商活動
而這個名額通過何種方式、何種途徑進入普通跑者的手中則完全取決於贊助商本身。另外,贊助商名額如果佔用馬拉松項目總名額,勢必會影響最終的中籤幾率,這與普通跑者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繫。
所以,當贊助商在大肆宣揚自己手中的名額時,當網路上出現各種販賣中籤名額的消息時,未中籤跑者最後的底線也就被突破了,吐槽甚至謾罵也就隨之而來。
無錫馬拉松名額酒店捆綁售賣
除了抽籤還可以怎麼辦?
在現行的國內馬拉松大環境下,沒有比抽籤能夠更好地滿足普通跑者參賽的希望。不過多數馬拉松組委會也推出了不少直通參賽的方式。
例如波士頓馬拉松則是完全以成績門檻限定報名的人數,只有達到BQ成績才具備報名的資格。相應的諸如上馬、無錫、北馬等國內馬拉松也推出了類似的精英級成績的直通名額。
波士頓馬拉松BQ成績
除此之外,還有參加相應的比賽獲得直通名額以及連續多年完賽獲得直通名額的方式。所以我們在抽籤之外,還是有機會不考慮幾率問題而直接報名參賽的。
不過,對於人數眾多的普通跑者而言,抽籤仍舊是現行最好的參賽名額確定方法之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