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匯·第6期】孟嘗君:互聯網熱點現象背後的本質和反思

孟嘗君社群專家,曾深刻影響國內社群思想,提出孟嘗互聯網思維,孟嘗心理學,孟嘗哲學體系。

一、智慧從「叛逆」中得到

今天是平安夜,平安夜吃蘋果,關於蘋果有很多的故事和人物。第一個是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偷吃禁果,後人認為就是蘋果。第二個是牛頓在蘋果樹下被砸中,提出萬有引力。第三個蘋果砸中了喬布斯,他把這個logo放在了產品上。

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

過了今晚,就是聖誕節,耶穌基督誕辰。這是在思想上影響人類最深的人物。講互聯網現象的本質,必須引用他一句話作為主題: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所以,不要看一棵樹開什麼花,要可看他結出什麼果子來,憑藉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講互聯網的很多,社群、網紅、O2O、直播、知識付費......概念一波又一波,專家的課程此起彼伏,我們最後莫衷一是了。我們不要聽這些人講的話,而是要看他們做的事兒,他們的利益立場,這樣才能看到本質。

二、社群經濟不是新事物

先講的第一個主題,社群經濟是什麼?

「社群經濟」這個概念是前年興起來的,很多人可能今年才聽說,但實際上這個概念是很久以前就有的。自人類有經濟行為以來就開始,並不是一個新的事物。

「社群」是社會群體,就是一群人聚到一起。「經濟」就是商品交換,錢、人、財、物、資源的流通就叫做經濟。

當人聚在一起之後,就會有人、財和資源的流通,人只要聚在一起就有社群經濟,不管什麼時候都叫社群經濟。流行的社群經濟,就是用社群名義去做生意,做培訓、做商品買賣。比如某知名自媒體收完會員之後幹嘛呢?就去開商城賣東西,後來發現賣產品蠻辛苦的,就賣知識。一開始,會員收費時候,他宣傳的是圈子的價值,「一群人做有趣兒的事兒」。後來準備賣產品,就宣傳商業倫理道德。再後來賣知識,又宣傳「知識付費的時代到來了」。

為什麼有各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生意呢?這跟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和中國人的心理素質有關。

中國人講究名利。名在利之前,因為有名所以才能有利,一個人首先要塑造自己名氣,需要提出很多概念,先把名氣打造出來然後再利用它去賺錢。另外中國講出師有名,古代要打仗先要有個打仗的名義,實際上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掠奪你的土地、財產、女人。雙方卻要拉一面大旗,替天行道。大的口號,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需要的東西,說是一套,做又是一套。你看我們現在人做生意,生意要做大,就是要忽悠,忽悠更多的人,很多中國人不務實,做生意就像做忽悠一樣,打出一面旗幟來。

三、投資人的嘴臉都夠厚

當互聯網出現的時候流行電商零售,講電商的思維;後來又流行O2O,又講O2O思維;後來又有了互聯網+、又有移動互聯網,後來又有網紅經濟、直播、自媒體,新媒體等概念,每個概念的流行背後都有利益相關者和投資人的吹捧。每一個新的概念,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一眼就能看明白,沒有那麼複雜。由於利益團隊、行業從業者,投資人的吹捧,讓這個的東西複雜化了。

舉個簡單例子,批評下一些名人,某知名投資人說:「 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代」,但真的是最好的創業時代嗎?肯定不是嘛!可以說現在創業是有機會的,有才華的人更容易成功,資本市場比較成熟。

但今天創業跟幾十年前相比,哪個更好?前十年二十年,中國是一無所有,那個時候你要做生意,倒買倒賣隨便搞搞就發財了,現在各行各業產能過剩,競爭非常激烈,創業肯定是比較困難的。今天並不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作為投資人,拿到那麼多的錢,要去忽悠別人創業。

四、流行的社群本質是什麼?

把我觀察到的一些社群的現象分析下,我們看到的社群一些案例,以及它為什麼會這樣做?是它背後的團隊,創始人本身的屬性決定的。我們看下羅輯思維,吳曉波書友會、樊登讀書會等等;這些社群他們幹嘛呢?他們實際上是賣知識,賣流量,賣培訓。創始人本身就是能說會道的人,據說樊登讀書會100萬付費會員,每人收365元,收入3個億的付費社群。姑且認為數據是真實的。

他們的成功有兩個因素:(1)、都是能說會道的人,有的是央視的主持人,或者知名的作家,寫過很多書,做過很多培訓,他們能把這個事做成,理所當然。(2)、是相互推薦、抱團取暖。中國人講究「三人成虎」,比如我說自己多牛逼,大家認為我吹牛,但是群主阿星說,孟嘗君他很厲害,又有很多人都在說,那麼孟嘗君就火起來了!對不對?

互聯網比較知名的大咖、社群組織,有各種聯繫,共同來收割讀者和粉絲。他們的產品是什麼呢?就是賣知識,做培訓,賣各種各樣的東西。大家看不清他們到底幹嘛的,實際上就是賣知識,其他只是嘗試,或者說為了做案例、做宣傳用的。

比如互聯網轉型培訓,有一站在廣東佛山,為什麼這個培訓搞到佛山呢?因為佛山有很多的工廠,這些工廠從08年就開始倒閉。隔壁東莞在5、6年間大概就倒閉了6萬家工廠,工廠主非常恐慌,給工廠主講互聯網轉型之路,很有賣點、很有市場。轉型大課的費用9000,一次1000人,這個收費還是比較可觀的。另外一些社群,比如湖南的大三湘茶油,或者其他做酒,做茶的社群。其創始人是搞生產的,他們還是靠產品賺錢。這就是創始人的基因,決定了社群的模式。

五、粉絲經濟就是割韭菜

為什麼叫割韭菜,不叫割麥子?麥子只能割一次,韭菜不同,割一茬,傷口好了,再來一刀。反覆收割,榨乾為止。

我對粉絲經濟比較反感,但這個概念自古就存在。人是有吸引力的,如果我更有魅力,你被我吸引,成為我的粉絲,那我向你推薦產品或者供養我,是非常自然合理的現象。最開始的粉絲經濟是自然的,但後面就不一樣了,用商業行為來打造明星,也不管你怎麼樣,首先我包裝你,那你可以成名,成名之後那我作為資本方,需要從你那裡索取利益,讓你去代言廣告,需要你賣產品,需要你幹嘛幹嘛.......投資100萬就要賺200萬回來對不對?粉絲就要隨意收割,割完一茬又一茬。

六、傳媒的本質是從嘴巴到耳朵

做粉絲最早的最厲害的是宗教。釋迦牟尼的時候,沒有互聯網,也沒有新媒體,為什麼有那麼多粉絲?還能夠影響全人類這麼多年,大家有沒有想過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他們怎麼傳播的?

沒有互聯網就是靠嘴傳播,傳媒無非就是把從我嘴巴里的話到你的耳朵里去,不要講什麼高級複雜的東西,做視頻、音頻、宣傳片、多媒體分發......

傳媒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我的話到你耳朵裡面去;第二層、我的話到你心裏面去,第三層、是到潛意識裡面去。

釋迦摩尼那個時代,沒有傳媒工具,但他有嘴巴,反覆的講,那為什麼能打動你呢?!是因為我比你更有邏輯,你聽完之後覺得很舒服,對你有利,是你願意接受的。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但他可以走動,做人際傳播,口口相傳,一個傳一個,去佈道,走遍大江南北、走他幾十年,從30歲傳道傳到老死的那一天,用腳步做網線,你說這種人的決心有多大!

工業革命之後,有了傳媒和娛樂業,發現人可以被包裝,可以快速包裝。那就更簡單了,要出名對吧,一個經紀公司出來包裝你,搞一些舞台劇表演,去賣門票,通過電視和報刊發出去。

我們可以去創造明星,創造成明星後有粉絲追隨。每個明星都有經紀公司包裝,有投入,必須要去賣門票啊,賣產品。所以我說粉絲經濟不值得提倡,並沒有為粉絲考慮,傳播多少對人類有益處的東西,明星代言產品,不會去考慮這個產品到底好不好?有沒有害?關我什麼事!我只是賺廣告費而已!

現在資本越來越著急,恨不得頭三個月投資之後六個月賺錢。粉絲養好之後,要快速收割一茬,割完之後覺得不夠,再換個名義再搞一茬。現在是這麼一個狀況,某個社群建好之後,先收會費1000萬;我再賣產品再賺他1000萬;再做一點培訓,賺他1000萬,把錢快賺完了怎麼辦?再搞一個什麼金融產品進來,再賺1000萬;等我賺個4000萬之後,我這個時候把公司賣掉。

割完一波再割一波,這就是粉絲經濟的一個狀況。

七、網紅就是泛色情行業

直播和網紅去年非常火,以前YY平台上面有很多的女主播,做遊戲解說的,也是蠻火的。從去年開始有papi醬這樣的人出現,有映客、花椒各種各樣的直播平台,我曾經也參加過一個直播平台,我長的不漂亮是個男人,別人請我去我就去了。

我進去一看有20萬人。就覺得有點不可置信,就問邀請方,這個數據是真的嗎?他說跟直播平台有合作,有首頁推薦所以有這麼多流量。但我覺得這個不真實,後來就去了解這個行業。發現直播平台數據都造假,而且造假的比例有點高,100個裡面可能就幾個是真的,這也是中國互聯網和中國整個商業環境裡面一大特色,作假。

不作假,不吹牛好像生意做不下去一樣,所以中國的直播跟網紅也是這樣的。比如說一個微信公眾號廣告收100萬,誰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小米公司估值300億美金,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說網紅能賺幾百萬幾千萬,有真有假,但我覺得假的比真的多。我去年認識一個美女,她拿了騰訊平台選秀節目的全國總冠軍。她跟我說,賺不到錢該怎麼辦?大家都認為一個小小的女孩子,只要長得漂亮直播一小時就可以賺多少錢,一個月能賺幾萬幾十萬。實際上,這是非常少數的。錢哪有這麼好賺啊!那麼好賺我整容當女人去算了。為什麼這個女孩拿了全國的總冠軍,還是掙不到錢呢?第一點是因為直播沒有那麼火,第二點就是她比較保守,走可愛路線,她也不去跳熱舞,穿著打扮也不暴露。

能夠賺點小錢,一個月賺幾萬的,估計有一些,這種就是你要敢露嘛!其實直播行業只要敢露,說白了這屬於「泛色情行業」,還不是純粹的色情行業,所以直播能賺錢的就是敢於色情,敢於勾引,這才能賺錢。

目前受制於中國國情、政府是不允許這種事情的,如果色情合法的話,那麼所有的直播平台立刻會變成一個黃色場所,這就是直播行業的一個特色。

直播火不火呢?真的在最近幾年蠻火的,還是蠻多人喜歡看直播,地鐵上年輕人,包括年齡大點在拿手機看直播,是種打發時間消遣娛樂的方式,跟手游一樣,手癢就喜歡玩一玩。

總體來說我關注的現象就是直播沒那麼火,大家不要太相信這東西。我朋友圈有幾個直播平台老闆,好像也沒有很成功。直播這個事不溫不火,以後有一部分人會比較喜歡看一看,這個盈利模式還是有限的,就是一個流量平台,無非就是賺廣告費,還能幹嘛呢?

八、到底有沒有新媒體?

新媒體的概念非常火熱,某名嘴在網上說:「新媒體就是來顛覆傳統媒體的,新媒體是騎在傳統媒體身上的」,這樣講有點黃。

凡是講顛覆的我都懷疑,哪有那麼多顛覆的東西?講顛覆的跟鬧革命一樣,大家起來革命吧!煽動別人的情緒、煽動群眾;講新媒體的人,他也在煽動傳統媒體的恐慌。傳統媒體末路是毫無疑問的,但新媒體的產生只是改變了媒介,新媒體的媒體本質是沒變的,傳媒就是從嘴巴到耳朵的這麼一個過程。

微商在講微商顛覆了電商,微信顛覆了中國移動;中國移動一年賺1000億,微信能賺100億嗎?像微信、今日頭條、各種新媒體一年廣告費加起來能有央視多嗎?只是吹牛比別人凶,你是走上坡路,別人是在走下坡路,但離顛覆還是有很遠的。

媒體的本質是沒有變,只是換了媒介。過去在電視、報刊、廣播去做,現在無非是換成了App上,微信、今日頭條、喜馬拉雅電台,是用文字,音頻、視頻的方式在傳播。盈利模式也沒變,還是靠廣告費。

媒體的生存途徑只有兩個,不管是新媒還是舊媒,第一個「被包養」,在最開始的時候是「包養」的,是需要喉舌,就給你撥款。作為大企業他需要一個品牌部,大企業需要營銷部賣產品賺錢,又不能沒有品牌部去塑造品牌。媒體的存在非常重要,媒體跟槍一樣重要,所謂的槍杆子出政權,這話不一定對,還要「嘴巴里出政權」。

媒體收入的第二個途徑是廣告。有人觀看有流量,可以賣廣告也可以賣產品,主要是做廣告賺錢,也有通過新媒體成功的一些案例,總體來講,這個比例還是很小的,有人通過微信公眾號賺幾千萬賺幾個億,不能這樣簡單看,把它簡單理解成為一個新媒體賺的錢,它背後是有產品團隊,有其他東西支撐的。

九、最好做「行為自媒體」

現在媒體的內容有音頻、視頻、文字等等,再給大家加一條叫「行為自媒體」,大家認為新媒體無非就是文字,寫一篇文章,或者去喜馬拉雅上去錄音頻;或者是去優酷錄視頻。這三種形式的傳媒,深度還不夠,更廣泛深入人心的傳播叫「行為自媒體」。這是我創造的一個新詞。

什麼是行為自媒體?就是通過一個行為、一個事件讓全世界知道。有天我想到了梵高,其實我是不懂藝術的人,我也不知道梵高有多少畫作,也不知道他的作品到底好與不好,但我知道梵高把自己的耳朵割了,自殺了;通過這個事件,我很快就把梵高記住了。很多文藝青年都知道海子,上個世紀非常著名的一個詩人,很多人僅讀過海子一首經典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其實海子有很厚的一本詩集,為什麼很多人沒讀過他的詩集,卻認識他呢?因為海子卧軌自殺了。

一個人的事件比他的語言行為本身更重要,像耶穌一樣,很多都不知道耶穌說的話,儘管他說那麼多話,很多人都沒聽過,但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卻人人都知道,所以如果你想讓別人知道你,不要把你的文章、視頻、音頻發給別人,這樣是比較落後的方式。

很多人介紹我,很長一串,社群專家,在什麼地方授課,如何如何......我建議就這一句話,他做了百萬人一人一元錢,贊助他行走世界。如果講孟嘗君是個愛自由的人、有思想的人,別人可能很難理解,沒有時間去看我的文章。但他知道這個人,這麼有個性,還讓別人贊助他去行走,真的有個性,真的很自由,這就叫做「行動自媒體」!

十、互聯網是蘇秦張儀的時代

劉仲敬講中國歷史分為兩個時代,一個是土豪時代,一個是游士時代。

比較安定的環境是土豪時代,有土地又豪氣,就叫土豪。我有土地之後要仗義,要救濟整個鄉里鄉親,要承擔社會治安,組織民兵保家衛國。過去的土豪是個褒義詞,不像現在土豪,現在的土豪實際上叫土鱉才對。

穩定時期全靠土豪支撐,大家都有田產,能夠維護治安,傳播道德。社會要快解體的時候,動蕩時期就會有很多游士。游士就是讀書比較多,不想考取功名,他們到處去講學,將他的思想宣揚出來,這就是游士的時代。比較知名的就是蘇秦張儀,靠一張嘴,左右當時政治局勢。

民國時期,也是游士時代,像胡適、李大釗等等,朝代更替,社會變革的時代就要靠嘴吃飯。這個時候人心是不安定的,人心不安定就有機可乘。我這種人會講,就去忽悠,你要變革的怎麼樣?未來方向在哪裡?

我們從農業到工業、工業到互聯網,又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大家都看不清楚,很多培訓的人出現,你會發現做工廠倒閉了,做實業的人不行,反是做培訓的更賺錢了。

這個時代「蘇秦張儀」太多了,今天有網紅他們就講網紅,明天有直播他們就講直播,後天又講人工智慧,VR.......工廠老闆是土豪,他們聽完之後轉型還是失敗,交學費工廠還是倒閉,不交學費也倒閉,這是趨勢導致的,再有能力也難抗衡趨勢。

互聯網在我的理想裡面,它應該是一個自由、平等、分享的社會,這是我們終極目標和追求。我為什麼講互聯網?兩年前我在網上寫文章,一個企業家來找我,他說我有思想,應該引導傳統企業轉型。

我給講互聯網思想的人分了幾個類別:

第一類,過去做傳統培訓,傳統培訓不賺錢之後,轉型做互聯網培訓,他們本身不怎麼懂互聯網、只是覺得他們會培訓、轉型加互聯網三個字就可以了。

第二類,是真懂互聯網,如果說騰訊、百度、阿里和其他公司老闆不懂互聯網,是沒有辦法賺錢的。他通過互聯網賺了100億,會告訴讀者怎麼賺100億的嗎?這裡有不能說的秘密,他們是公司的代言人,在他出來講的時候是幫自己做廣告。那個時候我站出來講,不要聽雷軍講什麼小米的互聯網思想,那是給小米做廣告的。他們的互聯網思想千萬人都看了,課也聽了,也沒有哪個跟他做到一樣,找不出一個案例。

這麼一講互聯網思想根本沒有人講,所以我講互聯網哲學,就是自由、平等、分享,這才是人類需要的東西,互聯網思想不是讓員工去加班呀,不是一味求快,把人逼死了,有什麼思想?

附:靠譜匯社群互動交流問答

靠譜匯群友問題1:企業如何做一個讓人們記得住的 「行動自媒體」?

孟嘗君:我前面的意思是說,文字音頻視頻,只是一個思想的載體,但大多數群眾他只能看到一個事實,一個現象,大概沒有深入的精力和能力去研究,所以你需要一個事件向她表達,企業也是一樣的,企業牆上有很多企業文化的吧,有員工守則,但是消費者看不見的,消費者只能看到你的產品,他可能也不了解你這個產品的道道,設計以及其他方面的東西,他只能去使用它去體驗它。

企業的自媒體無非就是企業產品,但也包括了企業創始人,現在我們從營銷上來講企業,你的產品就是最好的廣告牌,產品是一個流動的廣告牌,另外一點,很多企業還把自己的創始人進行包裝,目前來看是兩條腿走路。說這個產品好到極致,其實也不一定,但是在這個產品的營銷上功能上要下功夫,讓別人記住這個產品就可以了。大家可能都會說蘋果手機做的好,說三個松鼠的零食好吃,因為它這個產品就能代表公司的企業文化。

現在很多企業的老闆和創始人也敢於出來講,你會發現很多互聯網公司首先推他的創始人,講創始人的故事。可能是現在的企業比較窮,出不起廣告費,就讓老闆出來站台,經常出來發發文章,這個時候順便把公司產品給帶起來,本質可能是這樣的。

靠譜匯群友問題2:傳統媒體互聯網轉型,怎麼結合社群形式好呢?羅輯思維、吳曉波等自媒體本身是大V,而一般傳統媒體卻沒有個人權威的影響力?

孟嘗君:我認為傳統媒體是沒有辦法做互聯網轉型的,我們講的傳統媒體是一個地方電視台或者一個報刊機構,這個機構本身是非常龐大的,養著幾百號員工,它有這麼龐大一個團隊在,那怎麼可能轉型呢?傳統媒體跟政府有關係的,我們從政治上來講應該入股去收購別人,或者是等著干著急、或者就倒閉掉。你自己要轉型做自媒體,很少有成功案例的,而且傳統媒體它是一個國有的單位,國有單位你說怎麼轉型?國有單位的領導是寧可少做事,也不要做錯事。

在這個時候你是沒辦法轉型的,就只能等待它倒閉或者等國家的安排;是沒有辦法轉型的。但相反我作為傳統媒體的一個從業者,我自己可以去思考自己的出路,因為這個時候我知道我的這個工資收入的下降,我的能力在下降;而我本身做這個媒體我有渠道資源,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同時我專業的能力也是比新媒體人更豐富的。

比如說我們現在報刊做一個編輯或者記者,我寫作能力還是很牛逼的,而新媒體或者說網紅的這方面並不突出,專業度是不如我的。假如說我之前是武漢電視台的一個主播,或者一個編輯,這個時候我聯合兩個同事和我自己出來創業,我做一個品牌叫吃喝玩樂在武漢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其他什麼都可以,然後我自己通過地推或者其他的手段吸引到一批粉絲之後,無非就是在公眾號上做廣告賺錢嘛。如果講更宏觀點東西,比如一個國有傳媒集團如何轉型這個事情就不是我能夠理解的、也不是我該想的東西了。

另外一個問題,傳統媒體跟新媒體相比,沒有一個核心的個人權威影響力,這個是沒問題的,因為這種影響力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影響力是個人、很多人都相信個人,我是相信你個人說的話,你說什麼我都相信,因為我相信吳曉波、所以吳曉波說的話我都相信;又像粉絲、又像宗教。那第二種情況就是很多人更理性,他是願意相信內容的專業度,比如說我看時代周刊,而且我覺得真好看,然後我又看了第一財經、我就更相信他這個編輯的專業程度,而不是相信誰來講,實際上後一種模式它的生命力更頑強,因為我是相信內容的專業度,而不是某個人;一個人你再厲害,你不可能什麼都懂!你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會;所以說你要廣,就不能做到專。

說到個人轉型到新媒體,我就舉個例子,昨天一個學生跟我在一起,他們做一個梅州街坊的公眾號,他這個公眾號也就20萬粉絲,目前他們的收入途徑是廣告,頭條廣告是4000塊1條,每天都有一篇,他每天發6、7篇文章,第二條廣告費可能是一千兩千,他們的廣告收入大概是5000到1萬吧、一個月廣告費接近20萬、他的運營成本也就請兩三個編輯就完了,所以他這這樣做也能賺錢。

在傳統媒體的時代,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時代周刊、中國第一財經,讀者、萌芽等等,他們就是傳統媒體時代做得成功的,其實互聯網時代做的成功的,包括新媒體做成功的跟他們一模一樣,就換個平台而已。比如說十點讀書,據說現在可能有1000萬粉絲了吧?它為什麼成功?他的內容就像以前的讀者一樣、是網路版讀者。但它的體量實際上沒有讀者大,但他成功的時間周期更短了。

過去咱們有時代周刊,第一財經、還要一些其他專業的藝術方面的雜誌期刊,那麼現在這個新媒體上也是有很多的,我以前看過一個公眾號就專門分析熱點,有點像是時代周刊,有點像第一財經,但他深度還是不夠的。目前傳統媒體的那些人還沒有完全出來,他的收入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像你說一個屌絲在搞一個微信公眾號,他做的內容能有別人好嗎?他的收入能有別人的高嗎?是比不上別人的,別人是有固定的渠道、有多年的積累的。

所以傳統媒體的轉型就只是換平台而已,但過去就是一個平台,現在可以有很多個平台的,比如說我是一個四川電台的,可以建一個四川電視台的微信公眾號、我也可以建一個今日頭條、也可以在喜馬拉雅電台上發布,多平台去發布內容、其實內容是一樣的、我只要保證內容的專業程度就可以了,質量很好在各個平台去分發就可以了。

靠譜匯群友問題3:對於以微信群為主的初級社群是否還具備紅利期?初級群除了規則、准入門檻之外,有沒有一個人數上的敏感地帶,類似於企業管理上的鄧巴數?網紅本質上來講也是社群,但是它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孟嘗君:紅利期肯定是過了的,跟大家舉個例子,我之前在網上寫篇文章,假如說一百萬閱讀量,就會有千分之幾的人加我微信,直接加微信導流就很厲害了,如果以現在的情況看,1萬閱讀量可能就只有幾個人加你微信,就這麼誇張! 人有一個信息的疲勞,審美疲勞,所以引流的難度就提高了、難度變大了。

如果你過去要建一個微信群,你可能只要一分鐘就可以建好友500人群,二維碼幾個人一起發,可能幾分鐘就滿了,但現在你要建500人的微信群,你可能需要一天時間還建不好。所以前段快速吸引粉絲積累粉絲、積累用戶這個階段已經過掉了,但是有沒有機會,也是有機會。把微信群或者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當成一種渠道來看,它只是眾多渠道中的一種渠道,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做的好有些人做的不好,核心原因就在於產品。

做微商也好做社群也好,你的產品好不好、你的產品是不是你自己能賺錢、是不是跟你一起做社群的人能賺錢,因為只要有錢大家就有動力嘛!同樣道理建個群,我說進群發100塊紅包,那很快就能把群加滿、這個是有動力的。你的產品是不是真的好?如果你能保證這一點的,不管你是怎麼做,都是有魅力的,都是牛逼。

所以現在我們一定要從源頭解決問題,因為微信群也好,其他地方也好都只是渠道,而這個渠道問題現在已經暢通了,這個渠道為什麼要自己建呢?只要你把握住好的渠道、只要你有好東西、渠道可以讓別人去建、全世界都是渠道,今天的社群、微商這麼多,他們有各種團隊,各種群體,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這不是意味著你沒有機會,而是你的機會在於整合他們,他們都有渠道都有資源,而沒有好的產品,而你如果能從源頭跟他們提供好的產品給他的平台,所有人都會為你所用。

不管是微信群、社群還是微商,它本身是沒有粘度的,都是逐利的,誰有錢、誰讓我賺錢,我就跟誰混! 消費者也是沒有粘度的;誰能夠給我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我就跟誰走,所以這個時候就考驗你的源頭,也就是產品的把控力!

第二個問題,社群有沒有一個敏感人數?在兩年前我說一個群最好是150人,但現在這個說法不準確,這個群有多少人要取決於這個群的目的,人群的層次等等、假如說都是企業家、如果搞到500人、大家在裡面都沒話說,企業家群十多個人就可以了,大家都有交流。那如果你的收費會員幾十個人,可以的,像(靠譜匯)社群人數就挺好的。

關於網紅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的問題,現在來看是沒有可持續性,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是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的時代,為什麼別人講今天這個時代越來越快呢?因為今天這個時代聚滿人才,所以才會越來越快。因為真正的人才是可以很長久的,像宗教一樣。他可以持續這麼多年,是因為他們的創始人太有才了,什麼都懂,還能夠說服人。今天的網紅無非是胸大屁股翹的,胸大屁股翹能持續多久呢,我可能今天看你就滿足了,明天就不想理你了,持續不了多久,一樣的道理。包括現在網路上很多大咖能寫能說的人,那他也無非就曇花一現啊,因為他的思想本身是沒有穿透力,沒有那種深厚的東西。我上個月從上海飛四川,我在機場買了兩本書,一本是爆品思維,另外一本是講茶道的,兩本書我在飛機上兩小時就看完了,然後前幾天我從上海又飛回廣州買了本《史記》,裡面一篇文章我只看了1/3都沒看完,為什麼史記流傳的比較久,是因為司馬遷這個人太有才華了,他的知識量太豐富了。我現在為什麼看互聯網的書一小時看一本,是因為他沒有什麼含金量,我一看標題看目錄就看完了。

所以你要持久還是自己本身要更有貨。你覺得永遠講不完講的越來越有深度講的越來越好聽,別人都能夠反覆的流傳,所以我們現在講的在互聯網求快,實際上是因為這個創始人沒有才華,想賺快錢所以才求快。他沒有能力讓這個產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真正以後有好的產品,比如茅台酒他不應該求快,茅台酒他做這麼多年要求慢不能求快,一求快就要死掉,一創新就死掉,所以就不要創新,就是這瓶酒一直賣就可以了。

靠譜匯群友4:?社群經濟是不是只有大咖才能做?沒有多少粉絲的人怎麼做起社群經濟

孟嘗君:粉絲經濟每個人都可以做,每個人都有粉絲,像小孩子他爸媽就會說我們家小孩是最聰明最漂亮的,爸爸媽媽就是你的粉絲,你找個老婆或者老公也是你的粉絲,如果不喜歡你就不會和你結婚。所以每個人至少有三個粉絲,爸爸媽媽,老婆或者老公。

在單位裡面,別人說你是小能手,你也是有幾個粉絲,所以每個人都是有粉絲,只是粉絲多與少的問題,這個就要講到做人呢!別人在說你好誇你的時候,你是洋洋自得,看不起別人,還是你會繼續做得更好來幫助別人,所以你如果去幫助他,他會幫忙推薦你,說這個人好。那你就會有更多粉絲了,所以不怕粉絲少,社群小,就看你的心態,我雖然小但是我把他們服務好,給他們提供價值,真正的用心誠對待別人,粉絲就會由小變大的,進行裂變複製的,就叫做天下難事始於一,大事始於細節一樣的道理。所以不要看你粉絲少,每個人都可以做粉絲經濟,只要你用心對別人,把你的技能提高,把人品提高就可以了。

(聲明:主講人觀點不代表靠譜匯社群的平台立場)


推薦閱讀:

免費聽課|社群死一片,咋整?建群 加群 活躍群的秘籍
社群營銷:1塊錢進群聽課?3個篩選付費人群的方式
如果付費社群是個產品,你應該怎麼賣?

TAG:社群运营 | 社群经济 | 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