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這世界失去的......
▼
1月11日 大衛?鮑伊(69歲)
大衛?鮑伊(David Bowie),搖滾樂音樂家、演員、唱片製作人和詞曲創作人。與披頭士、皇后樂隊並列為英國20世紀最重要的搖滾明星。 他開創的「華麗搖滾」,極大影響了時代的視覺風格。
在他69歲生日和新專輯《黑星》發行的兩天後,因患癌症在紐約的公寓去世。他的兒子鄧肯·瓊斯為著名導演,曾拍攝《月球》、《源代碼》。
▼
1月14日艾倫·里克曼(69歲)
艾倫·里克曼(Alan Sidney Patrick Rickman),英國皇家藝術戲劇學院副主席,著名舞台劇、影視劇演員,導演,編劇。作為這個時代最傑出的演員之一,他所扮演的角色被評論家和大眾稱為「優雅而無情的感情騙子」。
代表作品有戲劇《真愛至上》、電影《理智與情感》,並因《虎膽雄威》中反派角色和《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斯內普一角廣泛為人所知。
▼
1月18日格列·弗雷(67歲)
格列·弗雷(Glenn Frey),老鷹樂隊的吉他手。他們於1976年發表的精選輯《Their Greatest Hits》曾為美國史上銷量最高的專輯。搖滾唱片《加州旅館》則被稱為「美國七十年代最重要的專輯」。
作為老鷹樂隊的成員,弗雷六次獲得格萊美獎,五次獲得美國音樂獎。1980年樂隊解散後,個人作品《The One You Love》廣為傳唱。
▼
1月22日亨利·沃斯利(55歲)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地理
亨利·沃斯利(Henry Worsley),英國退役軍官,極地探險家。沃斯利試圖完成當年「堅忍號」探險時所提出的路線,以作為那次壯舉的一百周年紀念。他獨自一人在冰雪大地上走了71天,行程1469公里。
在即將到達終點時,他發出消息:「我的身體逐漸耗盡,如今終於要付出代價了,我不得不悲傷地宣布這次旅程到此為止——距離我的目標是如此之近。」
▼
1月29日雅克·里維特(87歲)
雅克?里維特(Jacques Rivette),電影導演、編劇,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融和紀錄片、故事片和即興創作的元素,敘事反常規,偏冗長,主題也抽象得讓人望而生畏,和戈達爾一起被認為最具實驗性的電影人。
▼
2月11日孔飛力(83歲)
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師從費正清(John Fairbank),美國第二代漢學研究的領軍人物。代表作有《叫魂:1768年的中國妖術大恐慌》、《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等。
他提出了中國學研究的「中國中心觀」,被美國學者柯文評價為「一種植根在中國的而不是西方歷史經驗之中的史學」。
▼
2月12日閻肅(86歲)
閻肅,著名劇作家、詞作家,以歌劇《江姐》成名,創作《紅梅贊》、《敢問路在何方》、《夢裡看花》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參與各大晚會的策劃,是國內級別最高的軍隊文藝創作人員。
他曾提出「風花雪月」的軍隊文藝觀:「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
▼
2月19日哈珀·李(89歲)
哈珀·李(Harper Lee),美國小說家。1960年,她發表了根據自己與好友童年趣事創作的成長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隨即贏得了1961年的普利策獎,成為美國的現代經典文學。
此後,她沒有新的作品問世,不接受採訪。直到2015年,才發表了自己的第二本小說《守望者》。
▼
2月19日安伯托·艾柯(89歲)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當代最為重要的義大利作家、哲學家、評論家、公共知識分子。他以調停者的身份連接了大眾文化和學術研究,《玫瑰之名》、《傅科擺》等作品為他帶來了世界性的聲譽。
艾柯身上有一種獨特的幽默和活力。提到自己複雜身份的時候,他會說:「我是一位哲學家,只是在周末的時候寫寫小說。」
▼
3月4日周小燕(99歲)
周小燕,美聲歌唱家,中國近現代聲樂教育奠基人,被譽為「中國之夜鶯」。20歲的她曾用一首《長城謠》打動了許多仁人志士。在法國留學八年,又用中西合璧的唱法,演繹了驚艷歐洲的《紫竹調》。
回國後,周小燕一直從事聲樂教育工作,一直到98歲高齡還堅持每周授課。
▼
3月6日雷伊·湯姆林森(74歲)
雷伊·湯姆林森(RayTomlinson),電子郵件的發明人,參與了多項網路協議的制訂。他曾供職于波士頓的BBN公司,協助開發互聯網的早期版本,並於1971年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
他從未想到電子郵件會引發如此巨大的革命。被問及第一封電郵的內容時,他表示:「只是幾個隨機的字元,很容易被忘記,事實上確實不記得了。」
▼
3月16日賀友直(94歲)
賀友直,連環畫泰斗。他以傳統白描為基礎,吸收明清版畫,進行現代故事創作。長達396幅的作品《山鄉巨變》,以極高的藝術價值被永久載入中國美術史史冊,他卻以畫小人兒書自居。
晚年的他轉向風俗畫,畫三百六十行,市井生活,人間百態。巨鹿路上一間不足三十平米的房間,他住了六十年,直到離開。
▼
3月24日約翰·克魯伊夫(68歲)
約翰·克魯伊夫(Hendrik Johannes Cruyff),世界足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從球星、教練,職業生涯堪稱完美。尤其是1991年,他以救世主的身份回到巴塞羅那俱樂部,打造了一支橫掃所有冠軍的「夢之隊」。
他喜歡抽煙,患有肺癌,但臨終前仍充滿姿態地說:「上半場結束,我2比0領先!(和癌症的)比賽還沒結束,但我知道,最終我會贏的。」
▼
3月31日扎哈·哈迪德(65歲)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性,世界上最受矚目的建築設計師。她的作品以造型大膽著稱,廣州歌劇院、北京望soho、南京青奧中心等等,中國到處都有她設計的「奇怪」建築。
儘管飽受公眾質疑,但堅持完美的她從不退縮。她曾說過,「如果想過簡單的人生,那麼不要來做建築師。」
▼
4月14日梁思禮(91歲)
梁思禮,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他是梁啟超第九個孩子,也是梁家第三個院士。前往美國求學時適逢珍珠港事件爆發,長期與家人失去聯繫。但憑藉自己的聰穎勤奮,他在美國順利完成了碩士及博士學業,日後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
4月18日比爾·坎貝爾(75歲)
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曾是蘋果公司高管、董事會成員,又擔任Intuit公司的CEO兼主席。他與許多科技行業的創始人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例如喬布斯、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以及Twitter的CEO傑克·多西等等。
在矽谷,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導師」、「教練」。
▼
4月22日普林斯(57歲)
普林斯(Prince),美國流行音樂家。他在80年代被視為最有才華和想像力的天才。融合搖滾,放克,迷幻,藍調,布魯斯等多種音樂風格,他開創了獨特的「明尼阿波利斯之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美國音樂人。
▼
4月25日梅葆玖(82歲)
梅葆玖,京劇名家,梅蘭芳先生的第九個孩子。作為梅派繼承人,他10歲學藝,在青衣、花衫、刀馬旦等行當造詣頗深,嗓音甜美圓潤,唱念字真韻美。生活中,他熱衷於唱片和汽車,性情開朗平易,完全沒有大師架子。
他曾說到:「我父親才是名副其實的『大師』,中國真正的大師並不多。我不是,我只是票友而已。」
▼
4月29日陳忠實(74歲)
陳忠實,作家,茅盾文學獎者,他的作品《白鹿原》是當代最為重要的家族史巨著之一。為了創作小說,他用兩年的時間構思和準備,四年寫作,直到《白鹿原》出版前10年,都借住在農村。
▼
5月1日馬德琳·勒博(93歲)
馬德琳·勒博(Madeleine Lebeau),法國女演員。曾扮演1942年電影《卡薩布蘭卡》中的伊馮娜,她在酒館中一面流淚,一面高唱《馬賽曲》的鏡頭,成為影史中的經典一幕。
▼
5月25日楊絳(105歲)
楊絳,翻譯家、作家、外國文學研究者。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佳作,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文學作品《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獨具才情。在人人追求革命的時代,她和丈夫錢鍾書與世無爭,安靜樸素地度過一生。
晚年她曾交代,如果去世,不想成為新聞,不想被打擾。臨終時遺言,也說火化之後再發訃告。
▼
6月4日穆罕默德·阿里(74歲)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在20年里獲得22次重量級拳王稱號。他曾因反對越戰拒絕服兵役,為支持黑人人權運動皈依伊斯蘭教。退役後與帕金森綜合症鬥爭的他,始終堅持為慈善和人道主義事業工作。
1996年,顫顫巍巍的阿里點燃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聖火。在20世紀百年百人的評選中,他被列在偶像和英雄類的首位。
▼
6月19日何藩(84歲)
何藩,香港攝影師、導演。他14歲開始攝影,用照片記錄了五、六十年代的老香港街頭,被譽為「東方的布列松」。為實現導演夢的他進入香港邵氏公司,卻憑藉情色電影成名。
蔡瀾曾說,何藩性格溫吞,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而作為第一個因情色電影獲千萬票房的導演,何藩最終選擇為了家人名譽離開香港。
▼
6月19日安東?葉利欽(27歲)
安東·葉利欽(Anton Yelchin),俄國影視演員。他的父母是當地著名花樣滑冰運動員,8歲開始出演廣告,9歲登上熒屏。因加盟《星艦迷航》,扮演領航員契科夫被人熟知。
▼
6月23日金雅琴(91歲)
金雅琴,表演藝術家。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曾憑藉《我們倆》中的精湛表演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她的丈夫牛星麗同為人藝演員。
▼
6月25日比爾·坎寧漢(87歲)
詳情請點擊《「錢是最沒用的東西,自由自在才是最重要的」 | 街拍鼻祖Bill去世》
比爾·坎寧漢(Bill Cunningham),被譽為「街拍鼻祖」、「時尚歷史學家」。他從1966年就開始拍攝紐約街頭時尚,1978年為《紐約時報》開設專欄《在街上》,呈現捕捉到的行人影象,幾十年如一日。
白天他會身穿深藍色漁夫夾克配卡其褲,晚上則換上襯衫和西裝,踩著一輛紅色的老舊自行車,穿過全城。
▼
6月29日陳雲裳(97歲)
陳雲裳,電影明星,與胡蝶、周璇齊名。她17歲進入上海影壇,以年輕「大膽」的現代女性形象引起轟動,先後拍攝了二十多部熱門電影,被選為第三屆「中國電影皇后」。
在事業高峰期,她離開影壇,與丈夫名醫湯於翰遷居香港。直到離世之前,都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
▼
7月4日 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76歲)
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nKiarostami ),電影大師,伊朗電影新浪潮的發起者。他的電影風格獨樹一幟,紀錄片式的架構,即興式表演,反映平靜真實的生活。《櫻桃的滋味》、《隨風而逝》等影片成為藝術電影的經典。
近年來,他正在籌備一部《杭州之戀》,並為此接洽過陳道明、李立群等演員,原定今年4月開拍,因為他的癌症而擱淺。
▼
7月8日威廉·麥克尼爾(98歲)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McNeill),當代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興起》一舉成名,其後又出版《世界史》、《瘟疫與人》、《權力競逐》等著作,被譽為「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
▼
7月16日阿蘭·維嘉(78歲)
阿蘭·維嘉(Alan Vega),Suicide樂隊主唱。他與馬丁·萊夫(Martin Rev)一同組建了Suicide樂隊,他們創造出了一種極富侵略性的合成器搖滾樂,其音樂風格前所未有,無法被歸類。
然而他影響了日後一大批音樂人,包括Radiohead,U2,New Order,DepecheMode,Daft Punk,Aphex Twin等等。
▼
7月28日陸谷孫(77歲)
陸谷孫,翻譯家,莎士比亞研究專家,曾翻譯大量文藝書籍及電影,也曾主持編纂《英漢大辭典》。這部皇皇巨著為錢鍾書垂青,被董橋稱為「不可一日無君」,英美辭典專家評論為「遠東最好,世界範圍內較好的雙語辭典之一」。
然而陸先生常言:「編辭典是件遺憾的工作」,因為總有錯誤和可以修正的地方出現。
▼
8月21日顧正秋(87歲)
來源:中時資料庫
顧正秋,京劇名伶。她自幼學戲,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又向諸位名家請教,成為黃桂秋、梅蘭芳的弟子。在台灣極受追捧,有「台灣梅蘭芳」之稱。她婚後息影,卻因變故過的困頓艱難。
蔣經國曾苦苦追求過她,但她安於和丈夫相互扶持的生活,終生也未吐露有關小蔣半字。
▼
8月28日蘇民(90歲)
蘇民,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他是北京人藝的第一屆演員,曾出演《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進,《膽劍篇》中的范蠡等角色。人藝曾開設八期表演學員班,他參與全部課程,並有三次是主講老師。
晚年作為導演排話劇時,他之前在《蔡文姬》、《李白》中的角色,被兒子濮存昕替代。
▼
8月28日胡安·加布里埃爾(66歲)
胡安·加布里埃爾(Juan Gabriel),墨西哥國寶級歌手,音樂人。他的音樂融合了墨西哥民歌,拉丁,搖滾,流行等多種風格,一生創作超過1500首歌曲,銷售1億多張專輯,壟斷了國內多項音樂紀錄。
墨西哥總統涅托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的聲音和才華代表了墨西哥,他的音樂是整個世界的遺產。」
▼
8月30日馬克·呂布(93歲)
馬克·呂布(Marc Riboud),法國著名攝影師。他曾抓拍到一個正在艾菲爾鐵塔上工作的油漆工,背後是整個巴黎的全景。這張照片成為他在《生活》發表的第一幅作品,也促使他加入蜚聲國際的瑪格南圖片社。
他是新中國建國後最早被批准進入中國拍攝的攝影師,因為大量中國年代影象為人所熟知。
▼
9月4日楊敬年(108歲)
楊敬年,著名經濟學家、翻譯家,譯有眾多經濟學理論著作。他37歲留學,90歲時翻譯了74萬字的亞當·斯密《國富論》。
108歲時,他曾說,「一個人的浮沉榮辱和成敗得失,在宇宙間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
9月8日格瑞塔·弗里德曼(92歲)
格瑞塔·弗里德曼(Greta Friedman),經典照片「勝利之吻」女主角。慶祝二戰勝利的時代廣場上,兩個不相識的水兵和護士相擁而吻,被攝影師抓拍到。
▼
10月2日內維爾·馬里納(92歲)
內維爾·馬里納(Neville Marriner),英國著名指揮家,「田野里的聖馬丁室內樂團」創始人。1958年,他帶著十三個在倫敦的獨奏家們創立樂團,時至今日已經錄製了五百多張唱片,成為全球頂級的室內樂團。
中國第一批古典音樂迷都對他有著深刻印象,他指揮聖馬丁學院樂團錄製的唱片《四季》最為有名。
▼
10月11日庄奴(95歲)
庄奴,詞壇泰斗,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他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但以譜寫歌詞成為大家。五十年來,他的作品超過3000首,《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等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都出自他手。
鄧麗君演唱的80%的歌都由他作詞,有人說,沒有庄奴就沒有鄧麗君。
▼
10月26日郭川(51歲)
郭川,中國職業帆船第一人。他是第一位完成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亞洲人,曾完成長達138天、超過21600海里的單人不間斷帆船環球航行。他和他的「青島號」在挑戰「單人不間斷跨太平洋」紀錄航行時不幸遇難。
▼
10月28日夏夢(82歲)
夏夢,香港電影人。她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影視明星里的第一人,不僅才貌雙全,嫻雅大方,還是香港左翼電影的代表。息影后監製的《似水流年》,曾獲得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
金庸對她痴迷一生,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
11月7日萊昂納德·科恩(82歲)
詳情請點擊:《萊昂納德·科恩去世:帶著優雅和慾望,繼續去天堂浪蕩吧》
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加拿大歌手、詩人、作家。早年他以詩歌和小說在文壇成名,《美麗失落者》被評論家譽為60年代的經典之作。開始音樂生涯後,又以憂鬱浪漫的嗓音氣質被《紐約時報》讚譽為「搖滾樂界的拜倫」。
去世前,他剛剛發布了自己第14張專輯 《YounWant It Darker》,在歌詞中表明自己已準備好了一切。他曾說「我何其幸運,一生不曾被迫寫過不願寫的東西,一個字都沒有。」
▼
11月12日利昂·拉塞爾(74歲)
利昂·拉塞爾(Leon Russell),美國傳奇唱作人,被稱為「音樂家身後的音樂家」。他創作的歌曲出現在滾石樂隊、卡朋特樂隊等音樂人的專輯中,Bob Dylan的許多作品也由他操刀製作。其音樂風格就像他標誌性的長髮一樣隨性而自在。
2011年入選搖滾名人堂時,他被這樣描述:「他是一個富有靈魂的藝術家,總是能夠為你唱一曲歌。」
▼
11月19日游效曾(83歲)
游效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無機化學家。在文化大革命爆發的艱難環境下完成了我國首部《結構分析導論》。赴美進修後,又率先提出「光電功能配合物」這一研究新領域。
年近80歲的他,在一隻眼睛完全失明的情況下,連續修訂了自己兩部八、九十萬字的專著。他總說「時間不夠,沒有時間」。
▼
11月22日陳映真(79歲)
陳映真,台灣作家。他堅持魯迅的左翼文學傳統,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入獄七年。又持續關注台灣的社會性質,創辦以關懷被遺忘的弱勢者為主題的《人間雜誌》,開創了報道文學的先河。
▼
11月25日菲德爾·卡斯特羅(90歲)
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古巴領導人。身材高大的他,常穿著綠色軍裝,手持雪茄,成為一代革命傳奇的,也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
12月18日莎莎·嘉寶(99歲)
莎莎·嘉寶(Zsa Zsa Gabor),好萊塢老牌女星。她曾當選匈牙利小姐,後移居美國,轉戰好萊塢,一生主演30多部電影。她擁有過9段非富即貴的婚姻,常以濃濃的匈牙利口音稱呼所有人為「親愛的」,因為根本記不起他們的名字。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取悅他人,這甚至要比美麗和智慧更加重要。」這是莎莎的人生感言。
▼
12月25日喬治·邁克爾(53歲)
喬治·邁克爾(George Michael),英國歌手。他和高中好友組建威猛樂隊,創作了廣為傳唱的聖誕名曲《Last Christmas》。團體解散後,他始終是英美兩地最受歡迎的男歌星之一。
威猛樂隊曾是第一支來華演出的搖滾樂隊,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影響重大。不幸的是,他在今年聖誕節意外離世。
▼
12月28日、12月29日 凱麗·費雪(60歲)& 黛比·雷諾斯(84歲)
凱麗·費雪(Carrie Reynolds Fisher),影視明星。她曾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飾演反抗軍領袖萊婭公主,形象深入人心。她的母親黛比·雷諾斯曾是好萊塢當紅女影星,代表作為《雨中曲》、《願長伴我君》。
28日,凱麗·費雪因心臟病去世,僅隔一天,母親黛比也在悲痛中離開。黛比在社交網路上留下的最後一則消息,是對女兒的紀念。
還有失去的他們……
@別猶豫了走吧 17歲
她問自己,我才十幾歲,為什麼就這麼累?患上抑鬱症的她,寧願每天在房間鎖上門,封閉自己也不想接觸這個世界與任何人。
魏則西 22歲
他被檢查出患有滑膜肉,因相信百度搜索疾病治療信息,接受某武警醫院「生物免疫療法」。家庭為之傾盡全力,但最終沒有戰勝疾病。
@寧娜Anna 23歲
她是個善良的姑娘,喜歡各種各樣萌萌的、搞笑的微博,經常轉發過為重病患者求助、幫助失蹤兒童回家的信息。喜歡旅行,想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WJ119yang 35歲
他在夜裡聊天時還說要去看美國隊長的凌晨首映,只差幾天,他沒能看到。他愛生活愛旅行,和朋友自駕去了西藏,泰國,內蒙,還有很多地方。他還有個剛上幼兒園的女兒。
喬任梁n 28歲
他是歌手兼演員,在成名的壓力下,一直飽受抑鬱症的折磨。
余旭n 30歲
她是殲-10的女飛行員,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因為會跳孔雀舞,她常被人叫做「金孔雀」。
羅一笑n 6歲
白血病小女孩笑笑的故事感動了數萬網友,以各種方式向其捐款。不久卻被爆料她的父親羅爾涉嫌背後營銷。年末,羅一笑因白血病去世,年僅6歲,她的父母希望捐獻她的遺體和器官。
················································
2月6日,台灣南部地區發生6.7級地震,造成至少117人遇難。
5月到6月,印度持續高溫導致300多人遇難。
6月23日,江蘇鹽城特別重大龍捲風冰雹災害,共造成99人遇難。
7月14日,法國尼斯恐怖襲擊事件,造成86人遇難。
7月19日,河北省邢台市發生洪澇災害,42人遇難。
10月31日,永川金山溝煤礦「瓦斯爆炸事故」,33名礦工遇難。
11月28日,巴西LAMIA航空LMI2933航班空難,76人遇難。
12月7日,印度尼西亞亞齊地震,102人遇難。
12月25日,俄國防部圖-154飛機,93人遇難。
2016年,經地中海偷渡死亡的人數超過5000人。
2016年,全球各地共發生兩千多起恐怖襲擊,總計超過20000人喪生。
這一年,有許許多多的人離開了我們,不論他們偉大或平凡,想起他們的故事,都會讓人感到難過和不舍。卡夫卡曾說,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會停止。而面對每一次失去和別離,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
《2015年,這世界失去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部分人物線索來自@逝者如斯夫Dead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和原創視頻
請訂閱微信公眾號「Lens雜誌」(ID:Lensmagazin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