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新聞的較量 | 布蘭妮被死亡 我們的社交信息是否應該被監控?

在本周一,索尼音樂官方推特賬號遭到了「黑客」的入侵,然後他們趕緊宣稱布蘭妮·斯皮爾斯其實還活著。這似乎是一場推特假消息事件,關於小甜甜布蘭妮去世的消息在索尼音樂發現相關安全問題後被迅速刪除。在索尼音樂官推放出「死訊」後,毫無疑問布蘭妮的粉絲們非常震驚和迷惑,但是一位索尼公司的發言人隨後確認這確實是一場黑客入侵事件:「推特賬號被入侵,相關推文現已刪除。布蘭妮·斯皮爾斯仍舊活著而且非常健康。」

第一條相關「死訊」推文上寫著:「安息吧布蘭妮,1981-2016。」接著第二條推文在幾分鐘後被發布出來,推文中似乎在暗示賬號被盜:「布蘭妮意外死亡,我們將在接下來告知更多詳情。」

在接下來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這兩條推特被粉絲們和推友們轉發了總計6600次。但是,隨著粉絲們不斷湧入推特,很多人開始懷疑相關推文的真實性。

然後,在第一條推特發布僅40分鐘後,索尼音樂全球官方賬號似乎確認自己被盜,他們發出了如下推文:「幾分鐘前我們發現一個新的IP地址登上了賬號,相關推文是這個新IP發布的,而布蘭妮仍舊活著。」

滿臉問號的小甜甜隨後在自己的Twitter上發了搞怪四連拍,還寫道「不要小瞧霹靂嬌娃的力量!」算是對自己「被死亡」的回應。

據初步調查,一個名為Our Mine的網路組織似乎是此次入侵行動的發起者,他們在今年已經入侵了多個知名賬號。根據娛樂媒體《好萊塢報道者》的消息,這個黑客組織入侵過包括漫威和Netflix在內的多個推特賬號,而Our Mine自己的網站則宣稱其「是一個展示主流系統漏洞的精英黑客團體」。

鮑勃·迪倫的賬號似乎也被Our Mine盯上,這位奪得了諾貝爾獎的音樂家似乎在「死訊」傳出的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回應,然後這條信息被迅速刪除。

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鮑勃·迪倫也是索尼音樂旗下歌手。

索尼最近幾年的網路頻頻被黑客攻擊,索尼旗下另一個部門索尼影業曾在2014年11月遭到大規模網路攻擊,而美國聯邦調查局認定當時的攻擊源自朝鮮。索尼影業原計劃在那起攻擊發生後一個月推齣電影《採訪金正恩》(The Interview),講述兩名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募的記者暗殺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過程中發生的種種笑料。

假新聞泛濫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性難題,甚至開始影響國與國關係。據美聯社26日報道,近日一條假新聞引起巴基斯坦方面的注意,輕信了不實報道的巴基斯坦國防部長在推特上對以色列發出「核威脅」,讓這兩個擁核國家的民眾好生緊張。

就在11月9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柯林頓,當選美國第58屆總統。很快,美國各大媒體紛紛刊文,指責Facebook上泛濫的假新聞影響了選民判斷,認為Facebook是幫助特朗普獲勝的「幫凶」。甚至連奧巴馬也對網路假新聞予以表態,認為假新聞將會威脅美國的民主選舉、市場經濟等根本制度,他說,「如果僅僅進行重複的攻擊,或者一遍又一遍說著徹頭徹尾的謊言,那麼只要是在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上,只要人們可以看見,慢慢的其他人就開始相信這是真的。」

對媒體的指責扎克伯格給以了強烈否認:「Facebook上的不實信息影響了選舉結果,這個說法簡直太瘋狂了。」當然,沒有人能確切計算出Facebook上的假新聞在此次美國大選中到底產生了多大、多重要的影響。但事實已經表明,無論Facebook上有多少假新聞,無論這些假新聞的傳播面有多廣,它已經給Facebook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成為Facebook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不斷增多的假新聞

幾乎從互聯網誕生時起,錯誤信息和假新聞就一直是個問題。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所吸引的巨大資金,假新聞的數量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先進,傳播力和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

今年5月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62%的美國成年人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18%的人會頻繁這樣做,通過Facebook閱讀新聞的美國成年人比率高達44%。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在社交網站上看到並相信不準確的信息,甚至是完全偽造的信息。

假新聞的產生:

這些假新聞是誰製造的呢?毫無疑問,產自越來越多的假新聞網站。假新聞網站通常會使用看起來合法的域名、站名及宣傳語,故意模仿現實生活中的報紙或政府宣傳機構,騙過網民的眼睛,網站內容從最初有趣的諷刺笑話發展到會得到更廣泛分享的看似可信的內容,通過病毒式的傳播騙取大量的點擊獲取巨額廣告收入。

假新聞的傳播: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假新聞是如何通過Facebook這類社交網站得到病毒式傳播的呢?原因在於,在Facebook的news feed(熱門話題)功能中,假新聞會與其他一切信息混合在一起,Facebook的機器演算法抓取的信息源既包括權威新聞網站,同時也包括為了獲取點擊率而專門製作「新聞」的網站。此外,即使你點擊了Facebook上來自華爾街日報的文章,Facebook在相關內容的推薦中也可能包含假新聞網站上的文章。

更重要的是,由於Facebook想獲得更多眼球——它的業務是儘可能多地獲得大量關注和分享以增加其廣告收入——它就會不斷推送用戶想看的新聞而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新聞。Providence Journal(普羅維登斯雜誌)採訪了南加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媒體、經濟和創業項目主任Gabriel Kahn,他說,「如果他們(Facebook)的目的是通過對用戶已經相信的一切事情進行再肯定而並不提出質疑,以此方式簡單地保持用戶參與度,那麼必然會產生真實的惡果。他們必須承認錯誤。」

假新聞的生產者與傳播者的互動(儘管這不是社交媒體想要但實際發生的):

BuzzFeed相關報道曾披露馬其頓的青少年創建了100多個支持特朗普的網站來傳播假新聞,這些青少年稱他們「根本不關心特朗普,只對簡單的經濟激勵有反應:根據Facebook定期發布的收益報告,一個美國本土Facebook用戶的價值大約是其他國家Facebook用戶的4倍。他們發現產生流量最好的方法是在Facebook上傳播政治性文章,而在Facebook上獲得大量分享最好的方法是發布嘩眾取寵並且迎合特朗普支持者觀點的假新聞。」BuzzFeed引用了其中一則假新聞的標題:「2013年的希拉里?柯林頓:我想看見像唐納德?特朗普這樣的人參加競選;他們誠實並且不會被收買」,這則假新聞在Facebook上獲得了48萬次的分享、互動和評論,其互動率幾乎三倍於紐約時報在Facebook上關於特朗普宣稱他在1995年所得稅申報表上損失了9.16億美元的獨家新聞。

假新聞甚至會走近候選人。特朗普就曾經用他受到廣泛關注的推特賬號轉發和分享錯誤的犯罪數據——該數據極大地誇大了美國白人被黑人殺害的百分比。

當點擊被兌換成貨幣,一些人為了獲取更多點擊量而發布假新聞就顯得再正常不過了。線上經濟模式以物質刺激點擊量,在這種情況下,發布真消息還是假消息又有什麼關係呢?線上商業廣告簡單地只通過點擊量來付費,而惡作劇和假新聞的標題往往會驅使人們點進去看,尤其當它們出現在可信領域中時,於是社交媒體就成為假新聞泛濫的溫床——因為與主流媒體相比人們覺得與親戚朋友發生廣泛聯繫的社交媒體更親切更值得信賴。

Facebook打擊假新聞的措施會起到多大效果?

面對依然層出不窮依然廣泛流傳的假新聞,扎克伯格在他的帖子中列出了7條舉措:

1.更強的檢測:提高分辨錯誤信息的能力,建立更好的技術系統,在人們舉報前就檢測出錯誤信息。

2.更簡單的上報:改進用戶界面使人們更加方便地上報,以便更快地獲取錯誤消息。

3.第三方核查:小扎寫到,「有很多事實核查機構,我們已經與這類機構取得聯繫,我們計劃向更多機構學習。」

4.警告:對第三方和Facebook社區標記的假新聞貼上標籤,當人們閱讀和分享時顯示警告。

5.相關文章質量:提高向用戶推薦的「相關報道」的準確性。

6.中斷假新聞經濟:中止假新聞站點使用Facebook的廣告服務。

7.傾聽:小扎寫到,「我們將繼續與新聞記者和新聞產業中的其他人合作,特別是通過他們的加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事實核查系統,並向他們學習。」

谷歌也出手了,監控信息的成效如何?

在Facebook推出旨在打擊虛假新聞的自願審查系統之後,谷歌也出手了。這次谷歌將向帶有明顯反人類價值傾向的搜索結果開火,而採用的方法可謂簡單粗暴——直接刪除,當然背後依靠的並非刪帖隊伍,而是機器演算法。

近日外媒曾報道稱,有人在英國通過谷歌查詢二戰時期納粹大屠殺是否真實發生過,答案是沒有,這個搜索結果來自一個白人種族優越者論的網站。完全刪除上述答案,以及所有拒絕承認大屠殺的網站,具體是通過調整演算法來完成。一個白人優越主義網站否認大屠殺是排名靠前的搜索結果,當然人們敲入「大屠殺是否發生」,這條公告發布在美國新納粹主義資訊網站Stormfront,題為《十個理由解釋為何大屠殺沒有發生》,頁面同時顯示多個極端陰謀論。

而根據報紙Daily Dot記者的統計,當輸入「大屠殺是否發生過」(did the holocaust happen")之後,谷歌搜索顯示結果分別有:一個新納粹主義網站;維基百科Wikipedia:否認大屠殺;關於「大屠殺是否發生過」的谷歌搜索結果:

谷歌演算法飽受輿論責難

與以往相比,這次的變動是谷歌一次很明顯的改進。以前的變更只是將上述搜索結果的排名下調,而這一次似乎是完全刪除了。當然,目前還不清楚這種變更是否永久有效,而且除此之外,谷歌還有其他一些存在問題的搜索結果亟待處理。在谷歌發布修復前,就有一些關於納粹大屠殺合法性的搜索結果與肯定反猶主義和仇恨網站相鏈接,一個優先搜索結果甚至給出一些理由,說明「為什麼希特勒是個好人」。

這也不是谷歌第一次為其自動生成的搜索結果而忙碌。英國《衛報》早期評論稱,一些自動搜索結果顯示「猶太人是邪惡的」、「女人是邪惡的」、「穆斯林是壞的」。谷歌公司曾表示,其使命是為用戶提供各種來源的多樣化內容,「谷歌的使命是為人們提供高品質和權威的搜索結果,」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多種來源的不同內容,我們信奉自由和開放的網路原則。判斷網頁上的答案是否最好,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我們並不總是正確的。」

但並不總是「正確的」,當被問及如何處理「非權威信息」排名靠前的問題時,該公司表示,將開發可升級的自動化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個一個手動刪除」。

我們最近對我們的演算法進行了改進,這將有助於在網路上展示更高質量、更可信的內容,」發言人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繼續改變我們的演算法,以應對這些挑戰。

虛假新聞充斥,社交網站和搜索網站同為重災區

今年,打擊網路虛假新聞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和多國政府的共識,但除了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充斥的假新聞,還有更多「隱性的假新聞」廣泛存在於搜索結果,谷歌受到的指責就是一例,這些假新聞不僅僅出現事實錯誤,更在於價值觀的偏離,甚至操控輿論走向,而從形式上看,也五花八門,有時候搜索建議也會產生巨大誤導。

今年大選期間,谷歌曾被指責操控大選結果,調查獨立媒體SourceFed發現,谷歌經常顯示希拉里的正面搜索關鍵詞建議,而必應(Bing)和雅虎則會混合顯示正負面的搜索關鍵詞建議。谷歌總是顯示有利於希拉里柯林頓的正面搜索關鍵詞建議,即使谷歌自身的Google Trends搜索資料庫顯示,人們實際上在搜索負面關鍵詞建議。其中,愛潑斯坦表示,這條規則也有例外之處,那就是谷歌確實也顯示對希拉里的負面搜索關鍵詞建議,有時候甚至會顯示對特朗普的某種正面搜索關鍵詞建議。

谷歌的搜索建議在人們決策中的干預力量超乎人們想像,你知道嗎?

根據調查結果:

首先,用戶點擊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的頻次要比預料中的頻次高一倍。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不僅吸引人的注意力,還提高點擊量;其次,未下定決心的搖擺選民尤其依賴於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他們是那些能夠決定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人。在求證性問題中,他們點擊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的頻次要比點擊中立關鍵詞搜索建議的頻次高14倍;再次,民主黨人更多被共和黨候選人的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所吸引,相反,共和黨選民則更多地被民主黨候選人的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所吸引。專家曾預計,谷歌公司以這種方式可以改變80萬到320萬張選票。

全球假新聞泛濫,許多國家都深受其害,今年的美國大選就受到假新聞的嚴重困擾。為防止2017年德國大選成為下一個重災區,德國政府計劃在大選前成立相關部門,專門打擊日益猖獗的假新聞。此前,有德國議員曾呼籲制定新法規並採取更嚴格的新舉措規範社交媒體平台。司法部長海科·馬斯要求政府規範互聯網巨頭的法律責任。他表示,希望Facebook改進刪帖措施,其標準必須符合德國法律。

社會民主黨議會主席托馬斯·奧珀曼認為,社交媒體必須對各自平台上的假新聞負責。他說:「若臉譜網在受到檢查後的24小時內不及時刪除違規消息,須受到最高50萬歐元(約合363萬元人民幣)罰款的嚴懲。」

下面小編就教你幾招識別假新聞的心得:

1、看新聞五要素(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人)是否齊全,假新聞很難做到這一點。

2、核對細節,假新聞很難做到不自相矛盾,或錯漏百出。

3、事件過分奇葩、離奇,出乎常理的一定要存疑。

4、帶圖片的新聞,多使用搜圖功能,假新聞配圖很容易現形。

5、使用搜索引擎新聞搜索功能,看是否舊聞,是否有媒體跟進。

6、是否含有很明顯的廣告意圖或者蠱惑意圖。

7、看來源是否正規,消息源模糊不清的小心有詐。

8、看官方通報或當地媒體,或權威媒體有沒有報道。

9、求證,通過電話或者網路求證核對細節,包括直接聯繫當事人求證。

10、讓新聞飛一會兒,別急著轉發。

註:本文參考來源於SA

推薦閱讀:

什麼是彩虹表?
為何自從熊貓燒香以後中國再也沒有爆發過類似於此的大規模網路病毒事件?
俄羅斯互聯網巨頭2500萬用戶數據泄露
已知某一RSA公鑰密碼體制中公鑰為(23,1073),求密文c=19對應的明文m?
一周安全事件 | 雅虎被黑後身價下降10億美元

TAG:网络安全 | 社交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