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那點事兒

前幾天和一個現於美國高中上學的小學妹聊天,偶然間她問起一個問題:

國內的大學怎麼樣?真的像平時人們說的不管學生?

我想了一瞬說道:

你要說點名查出勤這種「管」那是相當勤快的,但要是說引導學生培養一些獨立思維能力的「管」,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前段時間我也在思考「學習」這個被推崇了多年的概念,它應有的方式是什麼樣的,隨後一段時間我想從「閱讀」「知識」「教育」等,這些與學習相關的主題展開寫一系列文章。

讓我們先從「教育」出發吧。

1. 教與育

有關教育的問題,國內吵了很多年,今天這個批判,明天那個改革,弄了這麼多年,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兒。

然而圈內自己鬧騰還不行,還得把國外的也拉進來,吹吹這個,捧捧那個,弄得本來就混亂的教育體系更加混亂。

在看過那麼多的現象,聽過那麼多的故事後,其實不過這麼一種情況:

國內的教育重在「教」,教學生如何做題,如何考試,以至於為了提高所謂的「升學率」,而國外教育更注重「育」,培育學生們的創造性,批判性,以至於建立起獨立思考能力從而做一些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國內現行的教育體系所純在的弊端確實很多,但是國外的也不少,

威廉·德雷謝維奇在他的作品《優秀的綿羊》里也曾就常春藤盟校所反映出的問題做了詳細的描述。

那麼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或是說所被認可的教育應是怎樣的?

在這裡,我要先引出一個概念——「Liberal Arts Education(博雅教育)」

2. 博雅教育

從20世紀80年代起,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 Philip E. Tetlock 做了一項歷時二十多年的研究——用科學方法評估專家們對政治事件的預測能力。

他用複雜而嚴謹的評估方法讓一些專家對「蘇聯未來的命運」做一項預測。二十年後,將專家們所做的預測結論和實際結果相比較,發現還不如投個硬幣隨機選擇得來的好。

所以在預測未來方面,很多專家確實是「磚家」。

Tetlock的這個研究最有價值性的地方在於——並非所有專家都這麼不堪,有的專家預測的相當準確!而這個準確與除了其「思維方式」外的其他因素都毫無關係。

而《狐狸與刺蝟:專家的政治判斷》這本書就是將這項研究的總結呈現了出來。

在這本書里,Tetlock對兩種專家的思維方式做了一個描述:

刺蝟式思維方式的進取的,只知一件大事,在簡約的名義下,尋求和擴大此事的解釋力,以「掩蓋」新的案例;狐狸式的思維方式更加折中,知道很多小事,與瞬息萬變的世界保持同步,滿足於根據時代找出合適的解決之道。

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滿足於當某一方面的」專才「,而應廣泛學習各種知識,掌握「通識」。想要解決問題,不能追求掌握一個一勞永逸的「正確」理論,而應追求掌握一系列不同流派的思維方法,十八般武藝,多多益善。

而這個「十八般武藝」正是西方所謂「Liberal Arts Education(博雅教育)」的意義所在。

Liberal Arts Education 是由柏拉圖在古希臘時期提出「七藝」時候所形成的(這個「七藝」和中國孔子的「六藝」相似)柏拉圖認為一個自由的城市公民應該掌握若干基本學科。這些學科包含著:文法、修辭、邏輯、歷史、天文等,都是一些不能直接作為一門手藝出去賺錢,但是可以提高一個人思想見識水平的「素質教育」。

文學讓人體察他人感受,了解真實世界;邏輯讓人學會推理和辯論;文法修辭讓人學會如何用語言爭取別人的支持。歷史讓人學會借鑒前人經驗;數學讓人學會取捨。這些學問不是什麼用於打扮自己、被別人審美的「教養」,而是偉人成就事業的實用技能!

所以這個「博雅教育」也就是當今人們推崇的「素質教育」,但是這個所謂的素質教育可不是用來培養那種「講文明懂禮貌」的五講四美青少年。

博雅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學習怎麼做決策,所以博雅之學意為決策之學!

博雅之學並非告訴我們那些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是提供思維套路。你掌握的套路越多,辦事的時候可供選擇的思路就越多。

(以上這部分是我結合萬維鋼老師新書《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的序言所寫)

3. 自強不息

就說最近的考研吧,一年一次,這一年平時生龍活虎的,然而考試那段時間正好生病,狀態不佳,好了,少俠請重頭再來。

反之我參加的托福和GMAT考試,每個月3-4次......考試......

從這一點出發學生在考試時候的心態就會好一些,並且應對突髮狀況的機會多一些。

再看我們平時上的課程,學校學的是一套,出去工作實習又是一套,我在今年暑假去銀行實習過一段時間,感受只有一個——相對於學校書本,實習學到的東西更為系統和實用,而書本所覆含的知識過於空洞和乏味。

實踐得真知,遠不是一句空話。

在我們了解了應有的教育,也體會了現行的教育,也許我們會為此產生一些無力感,想著難道真的只有出國留學這一條路走么?

不至於。

幸運的是我們現處於一個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以至於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所有我們想要找的資源。之前我在這篇文章聰明的工作(二)里介紹了很多實用性學習網站。

很早以前我也曾抱怨過自己所受的教育體系漏洞百出,也見識過社會現存的種種不堪,我將自己無法前行的理由推脫給「外因」。

然而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自己學習了邏輯學、培養了批判性思維,磨練了寫作技能,也鍛煉著演講方式......

這一年我通過互聯網、書籍、朋友等等這些資源學習到很多很多有用的技能,所以我再也不抱怨任何除自己以外的原因。

不抱怨的世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這句話我曾在高中起便做為自己的座右銘,後來我改成了自己的話——我知道世間存在著運氣和命運,但我從來不信仰祂們,我只相信事在人為。

我不相信有什麼困難可以阻礙住一個真正想往前走的人,我只相信一個人的成就是由他所踏過的阻礙所鑄成的。

所以,沒必要抱怨現行的教育體系或是物慾橫流的社會現象,你是否能成就自己,只取決於你自己的行為

===================================================

文章摘自我個人公眾號:生有涯而知無涯

期待你的關注,讓我們一同成長、改變、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完善的思維體系、處理事務的能力和樂於分享的心態。

推薦閱讀:

TAG:知乎 | 教育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