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緊緊把握經濟形勢的一些新判斷

作為規格最高的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被視作下一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今年會議中有哪些「新判斷」?值得關注。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把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這一大邏輯下,對經濟增長的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等都作出了重大調整。圍繞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引導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提出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套政策框架。使得中國經濟在三期疊加期間,探索出更加符合國情的新發展路徑。

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指引下,全國上下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邏輯下,會議對今年以來的經濟工作做出了更加具體的新判斷。經濟形勢總的特點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質量和效益提高。這一判斷是對今年以來經濟取得成效的肯定,凸顯高層對中國經濟向好的信心與自信。支撐這一新判斷的是,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創新動力繼續增強。這個總體性判斷對今後經濟工作至關重要。既是今後經濟工作繼續努力的方向,又是對經濟工作的具體要求甚至是壓力。

會議同時認為,我國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這一判斷凸顯最高決策層對經濟工作始終保持著無比的清醒頭腦,也說明最高決策層有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坦誠問題、有決心有能力解決和克服困難與問題的底氣。

值得高度重視的是,會議對當前以及今後經濟工作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做出了準確、明了、正確、清醒的判斷: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突出矛盾的無比準確的把脈與最新判斷。這說明中國經濟工作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結構性問題,而不在總量問題。比如,貨幣政策一定要貫徹這一新判斷,重點在於引導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而不是放水貨幣總量。

這就要求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壟斷,健全要素市場,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要加強激勵、鼓勵創新,增強微觀主體內生動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潛在增長率。

「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這一新判斷,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中醫講究:「對症下藥,辨症施治」,意思就是要對問題看得清,摸的准,才能開出藥方,藥到病除,保持機體健康。一切經濟工作特別是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要以中央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準確判斷為出發點,來對症下藥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

總之,緊緊把握經濟形勢中的一些新判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出發點,任何時候都沒有現在顯得重要!


推薦閱讀:

TAG:中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