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小課堂26:為什麼要投資股票?(1)
結論一:未來工資性收入不怎麼漲,房價危險
我國財富生產力GDP不久就會低於6%逐步降低(沒計通貨膨脹3%)GDP增長減速,像發達國家靠攏1%到3%(沒計通貨膨脹)。
(1):GDP,是一年內該地區生產的最終產品摺合成錢的總財富(生產的東西最終都被消費掉,錢只是交易的中介,所以財富生產力(GDP)等同總工資(只是還有一部分被國家收去了,很多建設都需要錢,但最終體驗消費的人還是百姓,所以也是一種收入))。GDP是 1年生產的總財富,例如大米蘋果可樂汽車棉被房子等,你會發現一個道理,由於保質期不同,以及折舊率不同,每年生產出來的財富他都會遲早變成0,大米蘋果可樂吃掉了,汽車棉被房子舊了不值錢了。但是為什麼房子會漲得多些呢,因為房子下面的土地是固定不增加的,而每年的GDP 生產力在增加(生產這類大米蘋果等的產能在提高)總物品增多,土地沒增多,那是不是體現在每塊土地上的物品總量提高,所以價格提升了呢?那中流砥柱房價和土地的長期提高值其實就是GDP(需要加上通貨膨脹)的增長值,而中途房價會由於市場行情,起伏不定(中流砥柱的底線估值+市場熱情),但長期和GDP增長同步(每20年的周期不同,每5年的周期可能不同步)。過去百年GDP+通貨膨脹數等於6.5%每年。而21世紀開始,這個數依然逐年在降低,目前世界GDP3%+通貨膨脹1%=4% 的生產力提高速。
(2):工資性收入,GDP代表的生產力提高不了了,哪裡還有會漲的工資?查一查這麼多的GDP大於2萬美元的國家和地區,他們的人均收入是否增速都低於GDP。且工資性收入只是總收入里的一個項目而已,另外還有經營性收入(泛指做買賣做生意),也就是說經營性和投資性收入依然在增長,而工資性收入要落後收入增長年均2個百分點(97年到2014年香港人均收入提高了50%,年均2.5%,但這個數據中有80%是富豪貢獻的,因為例如李嘉誠2014年的年收入是1997年的800%,這樣才拉升了香港人的平均數)。也就是說當人均GDP超過1萬8千美金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地區人均收入依然年均增長4%到6%(因為富豪依然在賺錢啊,靠投資賺錢增加年收入,他們的年收入依然在增加)但是你觀察你的身邊的朋友他們的年收入幾乎是停滯的,日本台灣美國人均月收入的歷史變化:
我國目前的實際人均GDP馬上要跨入到9000美元的水平。人均收入增長為6% 加通貨膨脹3%=9%。接下去的10多年這個數會逐步降低到你的感官的0。
(3):房價的中流砥柱的增長力量也是生產力的提高,而GDP放緩,有一個雙殺的作用(戴維斯雙擊的反作用:100萬企業一年利潤0,賣價200萬,那就是高估,但一年效益有20萬,那對來年盈利就有了預期,給予一個預期的附加估值,所以最終100萬可以賣到400,他包含了本身高估和盈利預期。當企業出現虧損,預期消失,原本高估也消失,就形成了雙向下跌,跌回到100萬的成本價)
1:本身高估要變得合理。
2:增長預期打破,原先預期的消失。
所以說長期支持房價上漲的動力在迅速衰弱。可以查詢一下各個國家的發展歷史,都會發現這個狀況,長期(百年計)房價和GDP增速年均不相差1.5%。且前期社會落後,增速會和GDP一樣增長較快。後期房產土地是一個穩定的資產,可以對抗通貨膨脹,但僅此而已(可能還不及,因為房產稅也是遲早的),但前提是他在之前的經濟周期里沒高估過,我國目前來說顯然是高估的,超過生產力增速太多。無論是從房價收入比還是房價租售比來說,我國都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房產未來是無法判斷短期年份的漲跌,但是知道回報率不高甚至是極端情況下是期間內負數。
有興趣學習投資的人可以加群457648953。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永嘉flnankai。
推薦閱讀:
※Markowitz動態配倉策略
※有5萬存款該如何理財?
※你認識的那些借錢加槓桿、巨資炒股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怎麼選股票?
※纏論中分筆分段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