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老師做了這幾件事,家長們開始理解老師的辛苦了
高情商的老師會適當向家長「示弱」
每個人都希望被認可,我們總是喜歡與欣賞我們的人交朋友。「認同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本心理需求。家長與教師之間也是如此。若我們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讓家長成為我們真正的同盟軍,就需要在雙方之間建立「認同感」。
有經驗豐富的老師說,我與每屆學生家長打交道時,我都會在第一次家長會上告訴家長:作為一名教師,我的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教育以外,其他方面所知甚少,而家長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有的甚至做出了很優秀的成績,希望在交往中,向大家學習更多行業的知識,以擴大自己的眼界,更好地為教育服務。
「聽我說要向家長們學習,我能感覺到大家的臉上都閃著光彩。這樣,我與大家的距離就自然而然親近了。如果我們板著一副『師道尊嚴』的面孔,家長表面上畢恭畢敬,其實內心與教師就產生了距離感。」高情商的老師有信心做教育專業人士
當與家長意見不合或者發生「矛盾」時,教師首先要理解家長。家長畢竟不是教育方面的專家,對教育持有偏見甚至錯誤觀點,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有時過於偏激,其實正是他們的教育困惑累積到一定程度沒辦法解決的時候。因此教師要提醒自己冷靜下來,暗示自己:家長不是不認可教師,不是與教師敵對,而是不了解我們所做的工作。家長越是情緒激動,教師就越要傾聽、了解他們的困惑到底在哪裡,是在哪個方面認識有偏頗,我們要像「醫生」一樣,耐心地「診斷」。
其次,老師要把握每一次和家長溝通的機會,把每次與家長的對話當成一次專業提升的途徑。在與家長或是學生的交流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這其實就是在考驗我們的專業素養。我們要以專家的視角,為家長做分析提對策,在你條分縷析教育理論、教育方法的時候,家長定會對你刮目相看,放心地把孩子交給你。所以,我們要有信心主導與家長的「交鋒」,將對話引領到教育的軌道上來。畢竟,家長也是希望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和困惑。
最後,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努力。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與家長發生矛盾最難以釋懷的是,自己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家長面對的是一個孩子,老師面對的是全班的孩子,關注點自然不同。但是大多數家長都是通情達理的,起碼一開始在主觀願望上都是想配合學校與教師工作,只是在後來的接觸中溝通不暢或缺乏溝通,才導致矛盾的發生。
有老師說,我經常把與學生的交往寫成日誌發在QQ空間里,家長一看與孩子有關,一般都會感興趣瀏覽,其實我是有意識地在向家長傳遞一些信息。當我把自己的做法有感情地表達出來後,一方面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真情,另一方面,也讓家長看到我們工作的不易。
當然,這不是向家長訴苦,而是讓家長有理解教師的意識。一次,一位女家長看到我發的日誌里,寫到自己身體不好、睡眠不好的情況,她非常熱心地打電話告訴我怎麼養生,我呢,則以請教的態度聽她「指導」。從那以後,她主動參與班級服務的意願越發強烈,我們軍訓,她特地把我們的照片洗出來,為我們做宣傳條幅。
高情商的老師會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
家長知道孩子在家裡的表現,但他一天中大多時候是在學校度過的,孩子在學校里又是什麼樣子呢。他上課認真嗎?和同學相處怎麼樣?這個班級老師嚴厲嗎?班裡那個年輕教師能「震」得住學生嗎?其實,家長們心裡也是滿肚子疑問。讓家長了解孩子在集體中學習、生活的表現(不僅是自己的孩子,還有其他孩子);了解教師一天的工作,會讓家長更加理解教師,配合教師的工作。
有老師長期堅持對家長班級開放,發現效果特別好。她對班級的家長情況進行了詳細了解,發現很多家長因為是在廠里上班,並不像教師一樣朝七晚五的工作,還有的家長是個體戶,時間上相對自由。在徵得全體任課老師同意的情況下,她在初三上半學期對班級進行了全天候全方位開放,通過家長會和路路通簡訊方式,向家長們發出邀請,「您哪一天有空,只要和我說一聲,就可以進入班級來看看孩子半天或者一天的學習生活。」
家長開始進入班級的時候,除了端一杯水給家長外,全體老師一切照常,家長清晰地看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是如何認真講課的,下課的時候又是如何批改作業並進行當面訂正的,親身感受到課堂容量之大,看到了自己孩子學習上的辛苦,更看到了部分學生聽課不認真導致老師在課後一次次重複講解。有一個家長感慨地說:「你們老師真是辛苦,我們管一個孩子還覺得吃力,你們要管那麼多,而且有的孩子真的是不聽話。」
這樣的班級開放,和很多學校搞的「班級開放日」大有不同,每天有一兩個家長進入班級,而不是所有的家長,完全沒有做戲的成分,展現給家長最真實的一面,家長看孩子、看班級、看老師,看到老師的教學生活完全不是他們想像中的輕鬆悠閑,那麼彼此的溝通與理解會更進一步。
教師在與家長的溝通中,也可以像朋友一樣聽聽家長說說自己的工作狀況,傾聽並理解家長的辛苦,彼此了解才能彼此理解。
最近,一篇家長針對老師的控訴信在朋友圈瘋傳,主要內容是家長針對老師給家長布置的任務太多,指責老師不負責任。一位小學老師說,這還是說明老師和家長溝通出了問題。
在小學階段,很多教師都會給家長布置一些批改作業、檢查作業的任務。主要原因是低年級的孩子是打基礎的階段,一些重要的學習習慣需要家長監督,在家裡鞏固。比如部分作業如字的書寫規範。學校里有老師會指正,回到家裡,如果家長不幫著老師糾正孩子,孩子就很難形成規範的習慣。
但是在給家長「布置」一些任務時,老師要讓家長能夠理解你的教學意圖,還需要能夠換位思考。比如要注意一個量的問題。家長一天工作也比較辛苦,回到家裡和孩子溝通,花20-30分鐘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習慣,我想家長都會支持老師的這種做法,但如果是超過2個小時的任務,老師也需要調整一下。
有些任務也不適合留給家長。家長不是專業的教學者,很多需要專業知識講解的題目家長也很難應付,如果家長自願和孩子溝通的話老師可以鼓勵,但是大部分還應該留給課堂;作業的正確與否不應該交給家長,更應該交給家長去看的是孩子的認真程度,學習狀態。
此外,如果家長並不能夠完全配合,不應在班級內或者家長交流群中去批評家長和孩子,要尊重家長,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再做下一步處理。
看了這篇文章,您有沒有啟發呢?您在班級管理方面有哪些經驗覺得特別值得推薦呢?快快聯繫小編,讓更多的老師知道您的妙招吧!
-END-
更多教育類知識,關注qq群 「全腦開發——師生交流群」,掃碼入群哦,和全國家長老師一起探討孩子教育問題!
請繼續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徐老師學習能力提高訓練
學習能力·親子溝通·情商·注意力·記憶力
孩子學習的路上,我們一路同行!打開微信關注微信公眾號「徐老師學習能力提高訓練」,獲取更多資訊
▼推薦閱讀:
※幼師真的不好嗎?
※廣東省一級評估的碎碎念
※紅+黃+藍=黑
※做為一個幼師該怎麼和小朋友家長交流溝通,班裡的小朋友玩耍時稍微有點傷,家長追問不停,怎麼回答啊?
※教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