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2017年跑步計劃

一年之計在於春,年初制定全面跑步計劃,省錢、高效、拎得清。

隨著深圳馬拉松閉幕,2016年的馬拉松大賽基本上都結束了,跑友多會在年底盤點一下本年收穫,跑的怎樣,多少場比賽,有沒有進步,有哪些意識層面上的提升,有哪些新歡舊愛走入生活……腿上的酸痛還沒有蛻去,身上的曬痕還很明晰,不妨趁著這身體發熱頭腦清醒的時刻,來盤點2016並規劃2017年的跑步計劃,實乃最佳的時間點。

我這一年跑了十九場馬拉松和越野(大鵬、廈門、海口、港馬、港百、東京、無錫、神農架、波士頓、布拉格、六盤水、瀋陽、北京、五嶽寨、上海、杭州、南昌、廣州),多數都是跟著工作走的,所以脈絡不算清晰,不過大可以按照一個可控的節奏來規劃你的2017年,請記住,跑一場馬拉松和跑很多場馬拉松的規劃是完全不同的,而漸漸從一場比賽規划過度到一年比賽規劃,有著特殊的意義,繼而可能會發現,如何安全且有趣有意義地持續跑下去。

準備階段:

做計劃首先要準備的是一個日曆,如果是效率手冊則更好。在上面標記你打算參加的比賽。以及,重要的相關節點。我傾向於使用紙質文件,這樣你更容易在「捧讀的場景」下認真對待「計劃」這件事兒。

規劃你的2017比賽策略:

1、規劃你的一到兩場「主賽」,比如達到某個成績,或者某個超長距離,作為今年的大目標。主賽意味全年跑步計劃的錨,一切都是圍繞這個大目標進行的。

2、根據以往經驗,規劃必跑的幾場比賽,串起「以跑步為時間規劃的時間線」。主賽可能還不足以支撐我們全年的跑步動力,就像大學考試期末考試之外,也需要很多期中考試和隨堂測驗一樣。

3、2017年打算一共跑幾場比賽?這個規劃主要涉及到財務預算和時間花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4、預留出可能臨時出現的好比賽的時間。

你的2017年主賽:

對於擁有不同跑步能力的跑友來說,制定一個「有難度又可達到的」目標尤為重要,既不會因為太難失去動力,也不會因為太簡單而失去熱情。賽事是最好的檢驗,如果跑了幾十場馬拉松,成績無提高、速度未曾改善,文化沒有更新,對跑步的理解原地踏步,只是簡單的數字累加,其實也比較無趣,也無法支撐走的更遠。

我有一個比較遠的目標,就是每年都靠成績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波馬是我的真愛),這樣我2017就有兩場主賽,一場是波士頓,一場是為了達到BQ而進行的嚴肅賽。追求成績的比賽我會選上馬,多年來一向如此。

主賽的選擇因人而異,花樣也可很多:

比如你可以將提高PB半小時為年度目標;

以跑進330為年度目標;

以當一次4小時兔子為目標;

以帶一個朋友完成首次全馬為目標;

以完成首次百公里為目標;

以在核心媒體發表文章為目標;

以慈善捐款XX萬元為目標……

諸如此類

根據以往經驗必跑的比賽:

哪些比賽是一定要跑的,也因人而異,但至少在我看來,比賽的選擇不要簡單重複,一定有新的東西出現為好。可以每年跑新的比賽,不重複,或者重複的比賽也能跑出不同的目標。比如我必跑的是大鵬新年馬拉松。大鵬馬拉松我從首屆就參加,每年都不落下,能夠見證一場賽事從創始到持續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每次參加大鵬我都會有不同的「目標」,這樣重複跑同一比賽也能收穫不同的成長。首屆大鵬馬我帶著相機拍照,第二屆我當330兔子,第三屆我背靠背跑挑戰速度,今年我會陪朋友跑。每年的新鮮目標也會增加參賽的樂趣,有變化就有樂趣。

有些比賽舉辦了多年,適合新人做參考。有些比賽首屆是無法評估到底好還是不好,有兩個方面可以側面參考:1、賽事組委會是哪家,舉辦過的賽事口碑是否好?2、舉辦比賽的地區在哪裡,既往本城市賽事氣氛如何?如果是新地區新比賽也是新的組委會,則適合那些高風險偏好的人來參加——要麼特別好,要麼糟糕出新高度。

我甚至有這樣的想法:只有辦過三屆以上的比賽才能算是成熟比賽,且要看累積的口碑。而換了主辦方還應該重新計數。至於細節大家可以自己體會。

2017年一共打算參加幾場比賽:

參加比賽最大的成本在於時間和金錢。該請假的提早安排,出國比賽該準備簽證提早,機票酒店提前訂,所有的事情如果有了固定日期,就很容易做到資源最節儉。

我的經驗,平均下來,一場國內比賽的花銷在2000元左右,一場國外20000元左右,做好規劃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時間價值。是的,這個年代,最昂貴的是時間。

跑多少比賽也要看每場比賽的收穫在哪裡,畢竟跑步只是生活的輔助線,千萬不要因為跑步個數而放棄了工作生活本身。我雖然每年都要跑十七八場比賽,但每一場都有收穫,有變化的進步才有成長,參賽一樣。

給臨時的比賽計劃做彈性預留

有的比賽是首屆,年初不知道具體時間,或者你臨時約了朋友去參加某場,或者出差某地恰巧可以跑一場,也或者連續幾個比賽方便在某個城市同時進行……

做有彈性的時間規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時間,但是有一點一定要重視,就是你「追求成績」的比賽,一定要避免賽前過度疲勞,畢竟,主賽最重要。

專業選手每年限制參加兩次比賽,實際上因為每年能夠完美調整到自己的最佳狀態也就兩三次。不出成績的話,跑多少場都沒問題。關於這點,也有很多網路上的誤傳,什麼一年最多參加兩次馬拉松,否則傷身體。——兩次比賽指的是那些出成績的賽事,要用大量時間來調整運動員的狀態。我們跑有的馬拉松,強度要低得多,按我們的強度,專業運動員天天跑都沒有問題。

跑一場比賽和有計劃地跑一年的比賽,對跑友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規劃一年的比賽和規劃一輩子跑步生活方式又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些階段性計劃都有很大的彈性,或許在某一階段點,跑者會出現類似於「頓悟」出現,比如一下子就轉到越野賽和鐵人三項,或者開始舉辦比賽和投身公益……

不管怎麼樣,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馬上2016年就要過去,作為跑者,樹立好2017年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是「科學跑步,有計劃地成長」的第一步。

孫子兵法雲:「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意思是,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多,贏的概率面就大;如果沒開打,條件分析就處於劣勢,贏的概率面就少。多做推演分析能增加贏得概率,不仔細考慮可能會輸,何況根本沒思考環境走一步看一步呢。

學習是個持續的過程,有人頓悟,也有人遵循某些規律性的東西。至少,對於多數凡人,做好計劃的進步(最典型的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漸進式學習),是成長的通用路徑。對跑步而言,就是通過一個個「有提升及變化」的比賽來不斷挖掘跑步帶來的更多體驗,穩步成長。

黑跑黑話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跑步亦然。」

關於跑步進步是有步驟可循的,在一場戰鬥取捨的過程中,也會因為目標是否長久遠大而變得不同。

推薦閱讀:

跑步減脂是保持時間超過半小時還是維持心率重要?
為什麼跑步訓練時,不推薦負重跑?
長跑需要堅持嗎?到底需要堅持些什麼?
跑步時呼吸和腳步如何配合?
跑步中抽筋了怎麼辦?

TAG:跑步 | 马拉松 | 科学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