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RR馬丁系列書評:《十字架與龍》《英雄》《沙王》
喬治RR馬丁,17次進入雨果獎年度決選,並4度折桂,13次進入星雲獎年度決選,2度奪冠。他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1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人,其作品《冰與火之歌》已被譯作數十種文字,並在各個國家迭獲大獎,被譽為美國的托爾金和新世紀的海明威。但他不僅創作了史詩奇幻《冰與火之歌》,還寫過其他很多中短篇小說。本次系列書評,就讓我們走進馬丁的科幻奇幻世界,欣賞他所創作的其他小說。
首發科幻奇幻空間,同步連載至專欄龍槍虎豹騎娛樂文學基地
短篇《十字架與龍》
《十字架與龍》擁有很重的宗教意味,它重點探討了信仰與謊言那密不可分的聯繫,與馬丁的另一部作品《殺人前請七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與前者那盲目的虔誠不一樣,本次主題變成了如何反思信仰背後的虛假,以及尋找真正的信仰。
它主要講述了一位星際神父前往一顆被異端佔領的星球,希望將那些被欺騙的基督徒引向正確的道路。這裡的異端被稱為織謊者,他們篡改了聖經,偽造了一位聖徒——背信者猶大,以及一個被稱為《十字架與龍》的故事。這個故事很有趣,相比聖經更簡單,也更戲劇化。織謊者用它俘獲了大量信徒,但這不同尋常的宗教也引起了教會的注意,他們派神父前往目的地,與織謊者對峙。織謊者的核心成員是一隻傳心魔,能窺探人類的內心,他誘惑神父,試圖將其引入圈套,但沒有成功。神父最終抓住機會,揭開了織謊者的謊言,為這顆星球帶來了真正的信仰。
但他自己,卻在與織謊者的交談中迷失了方向。自己所信仰的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而信仰?宗教在宇宙中存在的意義究竟如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神父也是如此。他曾經堅信不疑地擁有自己的信仰,消滅了大量異端,但織謊者不一樣,他這樣說道:「一個宗教必須適應它所在地的文化與社會。你的教派適應很多星球,神父,但是並不適合艾倫。生活在這裡太過愉快了,而你的信仰過於嚴厲。所以我們改進了它。我們研究了這個世界很長時間,我們清楚它的心理脈絡。」
神父當然不這麼認為,他是一位虔誠的信徒,他的信仰是真實的,是能拯救眾生的。而這樣美好的信仰竟然要適應當地的環境,這怎麼可能!上帝不是平等地善待每一個世界的嗎?
織謊者提供了另一個解釋,宗教只不過是種謊言,但這種謊言除了欺騙,還能給予人們希望。只要善加利用,就能使所有人生活在快樂之中。織謊者的最終目的,就是尋找一種能適應所有人的謊言,將真正的美好帶給世界。而神父呢?他所做的難道不是這個嗎?神父堅信自己的信仰是真實的,但另一方面他卻不得不接受織謊者的說法,自己和他們的區別究竟有多大?
恐怕就是同一類人吧,神父最終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離開了教會,帶著信仰虛空的認知,以及一個未知的信仰:
對真實的信仰,信仰那些我在教會中找不到的真實。
總得說《十字架與龍》是一篇值得反覆咀嚼的小說。我個人最欣賞裡面的《十字架與龍》正文,背信者猶大的故事同樣吸引著讀者,但恐怕沒有人會去信仰它。反觀現實生活,那些宗教故事難道不是這樣嗎,只是一個出現在小說,一個出現在現實。另一個值得咀嚼的地方在小說的結尾,神父最終發現:織謊者是故意與他交談的,並且傳心魔出賣了同伴,作為一場更大遊戲的籌碼。
後來神父離開教會,並將自己的新飛船取名為「龍」時,我就感覺到:神父也許就是下一個織謊者。不同的是,其他織謊者為傳心魔服務,為傳心魔建立一個宗教世界,而神父也許就是那個反抗傳心魔的人,以毒攻毒,以謊言對抗謊言。
短篇《英雄》
《英雄》這篇小說很短,通過明星士兵與長官的一次對話引出戰爭對人權和自由的剝奪。個人非常喜歡它本身那短小精悍的劇情,以戰鬥描繪小說背景,快速鋪開的對話直擊主題,意料之內卻讓人期待的結局,以及最後那一句點睛之筆,都是短篇小說的典範。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戰爭英雄即將退役,於是他向長官申請退役後前往地球居住,而長官顯然不想放棄這個明星士兵,一再請求他留下,或前往另一個地方。但士兵拒絕了這些提議,彷彿誰都阻止不了他前往地球。長官不放心,利用一個小測試發現,這位士兵依然擁有卓越的運動能力,如果任其居住在地球,勢必將無法管控他。因此,長官在他升空後謀殺了這位士兵,並將其掩飾為被敵軍殺害。
在這裡,我們能體會到星際戰爭那不同於地面戰爭的殘酷。作為一名在外星球成長的士兵,你在幾倍的重力下鍛煉,生活,並終日打仗。除了為榮譽而戰,還為了另一個偉大的目標而戰——保護地球。但作為一名出生在外星球的人類,你又怎麼知道自己所保護的地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那存在於人們口中的傳說中的星球,那個你奮鬥一生去保護的星球,怎麼不讓人嚮往?主角曾這樣說道:「或者這麼說吧,我想去看看那個我為之戰鬥了二十年的地方。」
是啊,哪個士兵不想在退役後看看自己保護的目標呢,可又有誰能真正前往那裡。這裡是戰爭世界,充斥著殺戮與鮮血,每個人都在為活著而戰鬥,為榮譽而戰鬥。但男主作為戰爭英雄,擁有最出色的戰鬥能力和大量榮譽,已經得到了每個士兵都夢寐以求的東西。因此,男主開始嚮往一些他所沒有的,沒錯,那便是去地球生活。甚至連長官都在某個時刻這樣覺得:規章上是允許的,理應讓他去地球。但那個小測試很快打消了長官的念頭,不行,這樣危險的戰爭人物絕對不能待在地球。寫到這裡,我突然感覺到一絲憐憫,拼盡一生去保護的東西,自己卻最沒有資格擁有它。戰爭的殘酷,剝奪了人最基本的自由。
包括那個長官也是如此。結尾處他所表現的厭倦,我認為有三層含義:一是對工作繁重的厭倦,二是對清理這類士兵的厭倦,三是對自己也受戰爭約束的厭倦。在這裡,誰也沒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
作為一部短篇,《英雄》可謂做到了恰如其分,劇情快速,直接,一氣呵成。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小說。
短中篇《沙王》
《沙王》是喬治RR馬丁的代表作之一,其獲得了1980年雨果獎中的最佳短中篇小說獎, 1980年星雲獎中的最佳短中篇小說獎,以及1980年軌跡獎中的最佳短中篇小說獎,在同一年包攬歐美科幻界的三大獎項,簡直拿獎拿到手軟!
而《沙王》本身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短中篇小說,全文節奏明快,結合科幻與恐怖元素為讀者展現了人性的黑暗與沙王的恐怖。故事以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沙王本身的成長為線索,通過男主荒誕且不可理喻的行為一步步推進劇情,最終發展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給讀者帶來了深入人心的恐怖和詭異。
其劇情主要敘述了一位性格扭曲且愛好奇怪生物的男主,在一家神秘商店購買了一種名為「沙王」的生物,這種生物什麼都吃,一開始個頭很小,但在吃飽後會不斷成長,進化。沙王以蟲群意識活動,智力水平很高,能判斷生物和搭建沙堡。此時,如果將人類的頭像投影到它們面前,沙王便會搭建該人的肖像,將其像上帝一樣供著。這不免讓我想起了宗教,似乎當智力達到一定程度後,生物都會崇拜上帝這樣的存在(不管上帝本身是否存在)。
但男主顯然不是一位合格的上帝,他光看著沙王崇拜自己覺得沒意思,便減少投餵給它們的食物,讓不同群落的沙王自相殘殺,供他和朋友們取樂。不久之後,沙王所搭建的肖像也變得猙獰起來,似乎在反應它們所認識的上帝的形象。而沙王本身也不得不長期處於飢餓的狀態,環境的變化迫使它們開始為生存而努力,這與人類文明早期的環境十分類似。但不同的是,沙王的適應能力和身體機能遠高於人類,再加上它們能不斷的進化,似乎決定了該類物種必然不甘於被上帝控制。
而結果也確實如此。一次男主與女友吵架,玻璃箱被打破,這些沙王得到了自由。曾經的上帝在沙王面前顯然是不堪一擊的,為了保命,他將女友的屍體分塊,餵給沙王,並叫來自己的朋友,將他們送入沙王口中。沙王變得越來越貪婪,而男主也不斷尋找方法自保。人性的自私與醜惡在沙王面前暴露無遺,但誰又能逃過比他們還恐怖殘忍的生物呢。
當沙王成長為人形,搭建了更大的房子,我更加覺得它們和人類十分相似。突破了玻璃箱的約束,沙王和人類一樣進入了控制自然,不受環境束縛的狀態。而它們也和人類一樣,企圖控制一切,擁有一切。當這兩個物種最終相遇,誰勝誰敗一目了然。可以預見,在那個世界裡,沙王已經以星火燎原之勢蔓延開來,侵襲並摧毀每一個人類世界。而我們同樣可以發現,如果好好善待沙王幼崽,它們並不會變得如此殘酷,最終將沙王培養地如此可怕的,正是人類自己啊。正是以愚弄,剝削,欺壓的態度面對沙王,它們才會以同樣的態度面對人類。
而男主對沙王來說也一直是上帝,一直是模仿的對象。小說結尾的橙色沙王,不正是對男主的復刻?而我們人類又是誰的復刻呢?聖經里所描寫的,不就是上帝以自己的樣子製造了人類。在這裡,沙王崇拜上帝,模仿上帝,事出必有因。而我們人類,又將在什麼時候突破自己的玻璃箱,見到那愚弄我們的上帝呢?《沙王》所描寫的,正是一幅令人深思的圖景。
推薦閱讀:
※冰與火之歌居然是在 DOS 系統上寫出來的
※黑城堡248.關於《冰與火之歌》真正的情節走向,不如來看馬丁自己怎麼說(一)
※如何評價《冰與火之歌》中的 提利昂·蘭尼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