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幸在年輕的時候寫作過
我開了個人微信公號:葉偉民(yeweimin121),聊聊非虛構寫作,這是開篇語,歡迎關注。
2014年夏天,我離開了《南方周末》。現實著實讓人失望,過去還能幻想點日拱一卒啥的,現在好了,整個棋盤都端了。媒體人的幼稚病在制度鉗制和資本洪流面前暴露無遺。
兩年里,我先後去了互聯網、創投和金融,都是這個時代最熱鬧的地方。我像進了大觀園,挺刺激的,但偶爾也會莫名其妙地失魂落魄。
大概因為天生晚慧吧,媒體11年,好活兒都還沒熬成呢,這行當就不咋滴了。就像一個馬車司機,韁下之馬快跑到六十邁了,身邊卻呼嘯而過一些四個輪子的怪物,我是該氣憤呢?還是該氣憤呢?
一個醫生朋友和我說過一些內幕,一些奶粉商會買通婦產科,讓更多的初生嬰兒先喝一口他們的奶,以後這個孩子基本就只喝他們家的了。
以此類推,人這輩子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大多也是源於「第一口奶」吧。它可能是不經意的一節課,一次對話,一次旅行或一次清風拂面。人生眾多起點,真沒那麼多刻意為之。
年輕時誤闖寫作,又感覺不錯,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即便現在想來,依然這麼認為。就像海明威說的:「假如年輕時你有幸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那寫作就是我的巴黎呀。
寫下這些叨逼叨的前兩個小時,我剛去電影院看完大片《血戰鋼鋸嶺》,一個執著於自己的信仰而不願摸槍,赤手空拳在沖繩島戰場拯救了75名戰友的真人真事。
我卻在裡面看出一個道理:正如為國殺敵不僅僅只有端起槍射擊這個方法,寫作也不僅僅是正襟危坐、撚斷數莖須的事情。每一個真誠的文字,無論是敲成於書桌,廁所還是海天盛筵,均應該共享平等的榮耀。
接下來,我會在這個號里分享一些個人的新舊作品,和更多與文字有關的事情。也沒什麼宏願,權當一個私人俱樂部吧。
各位,晚安!
推薦閱讀:
※有些窗口已經永遠關上了 | 越來越多人找我聊特稿,但他們不是記者
※普利策獎作品賞析 | 恩里克的旅程:一個偉大故事的密碼
※如何評價《人物》雜誌記者謝夢遙?
※有哪些好的看非虛構文章、特稿的平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