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傳統武術時,我們在談論些什麼

無須諱言,當今傳統武術界的理論水平是極低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且更令人痛心疾首。這也是造成目前傳統武術界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傳承岌岌可危的罪魁禍首。

對此,我們看到有很多種「解釋」,有的說是「老師傅們會練不會講」,有的說是「傳武理論不夠科學」、有的說是「古代的理論本來不高」,甚至說傳武本來就沒有理論的都有。

可嘆、可惜、可憐、可笑。

大家注意,我說的是,「當今」傳統武術界的理論水平是「極」低的。也就是說,在過去,傳武鼎盛時期,理論水平並不低,甚至很高。歷代前輩留下來各門各派的拳經、拳論,以及近代民國時期不少附照片的拳書即是明證。

只是現代人,包括練傳武的,看不懂了,不理解了。不懂,還自以為是——於是,就開始罵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是虛構。

說句難聽點的話,這不過是為他們自己的懶惰(懶於學習研究),或是無知遮羞而已。

不懂的可以學,不明白的可以問,功夫不到的可以練,惟有無知和懶惰,無解。

其實,現在的傳武傳承不就是缺少「邏輯清晰、體系完整的理論」么,把這一環補上就是。

所以,有很多東西,不藏著掖著了。其實也藏不住掖不住了——西方人的研究已經無限逼近傳統武術的很多概念了——索性把一些東西整理出來大家共享共參,共同研究提高。省得我們這種練了一輩子傳統武術的,收集了諸多拳法的奧秘,到頭來都變成了西方人的「新發現」的成果。

下面,我就聊聊那些再不說,「洋人們」早晚都會研究出來的「傳武」概念和知識。

傳統武術,究其本質,實際就是一門合理地鍛煉身心,然後合理地運用身體的學術(理論+技術)。

此外沒有任何稀奇古怪、神神叨叨的東西。

所以,怎樣正確的認識身體,確切的說,具備怎樣的正確的有關身體的理論和概念是我們正確鍛煉傳統武術的基礎!是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很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不具備這方面的基本認知!

(這裡就不討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這種現狀了,直接上乾貨吧。)

總論

西方體育界現在已經「發現」,或者說承認,人體是一個整體。做任何動作時「肌肉們」都是整體協作,而不是單一肌肉工作。故此他們發明了「肌肉鏈」這一概念,也由此開始強調「整」。

中國的內家拳老早就強調「整」了,而且這個「整」的概念可比西方的「整」內涵豐富多了。

我們是把人體整個看成一個互相協作的大系統。

從物質層面來講,由表及裡,分別是皮肉、筋骨、內膜、臟腑。這些是構成人體的硬體。

而內家所重的「神意」這個概念,指代的是身體運作的信息系統,相當於軟體。

「精、血、氣」是維持身體運行的能量。

人體這個大系統,就是這樣由這些硬體、軟體和能量一起綜合協作來運作起來的。

若欲學拳練體,則不可不知人體的構成,否則不知各個功法的指向目的,修鍊事倍功半。

下面先就這些內家武學的基本概念,給大家作一番簡要的梳理解讀。

一、 n筋骨的概念

骨,首先是解剖學上的骨骼。這個層面跟現代醫學的概念一致,沒有什麼可多說的。需要指出的是,正確的內家功法能直接催化骨骼的生長。練習者開始會感覺到骨頭變得堅硬。注意,這個不是靠外物練成的,比如磕樹、打木樁、打鐵砂袋那類,而是內家功法的自然效果,比如站樁、行拳盤架等「養」出來的。隨著日久功深,會修證出「骨沉」的效果——此即內家「斂氣入骨」的概念。骨硬好達成,骨沉較難練。骨不沉,等於槍炮沒有子彈。

其次是骨節,也就是關節,這個就開始有門道了。一般搏擊術里,都把關節列為薄弱環節。記得有本日本人寫的防身術的書,書中特意說明,關節是練不到的,弱者可以利用這一點擊敗壯漢。而我國的內家拳的修鍊,恰恰是從關節入手,比如形意拳,有句不見於典籍的秘訣,叫「松節強筋」。八卦和太極也有同類的秘法。關節要練到「骨榫歸位」才行,翻譯成白話,就是普通人的關節結構是不適應搏擊需要的,得拆了重裝,練到跟傳統木工活兒里的「榫卯」結構一樣才行。

筋,西醫的定義是包裹組織器官的結締組織。中醫和傳武的說法是「經筋」。很多人誤以為解剖學上沒有這玩意,因為普通人身上真找不出這東西,這是練功夫的人特有的。有好心的外行人想給傳武找個台階下,說筋是肌肉的古稱。

其實筋是筋,肉是肉。

在普通人身上,筋會因位置的不同,而被冠以不同的名稱,在關節之間的叫做韌帶;在肌肉束兩端的,叫做肌腱;在骨骼或肌肉表層包裹著骨骼肌肉的,叫做筋膜。韌帶和肌腱應該好理解,不了解人體解剖的,去點一份燒蹄筋,或者「筋頭巴腦」研究一下,也就明白了。

筋膜一般人不太好理解,從解剖學上講,筋膜就是肌肉外面那層白色的膜狀物質。筋膜負責將肌肉包裹起來,附著在骨頭上,在這些附著點上,筋膜會集中形成肌腱,肌肉是要通過肌腱才能牽動骨架產生各種動作。總的來說,筋膜是肌肉的從屬物,是個輔助系統。因為普通人的筋膜實在太弱了,解剖學上好歹給了它個定義,承認它跟肌肉不同,然後就把它放一邊去了。到了西方醫學和運動生理學上,乾脆就對它忽略不計了。

而傳武內家則不同,明確提出「筋貴肉賤」,「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三份」。內家功,練就練這個筋膜。肌肉表層的筋膜強大後,可以把多條肌肉串聯貫通起來,形成筋腱束。這種纜繩狀的筋腱束被稱為「經筋」。在經筋中,是以筋膜為主,肌纖維為輔,正好和西式體育反過來。正是因為是以筋為主,所以內家勁力才能表現出「驚彈」、「彈抖」、「震顫」等特性。沒見過內家高手發勁的朋友,可以想想彈簧和弓弦,大家也可以琢磨一下,為什麼古代的弓弦製作用動物的筋,而不是找一條動物的肉呢?能想明白這個,應該就不難理解內家拳的鍛煉思路了。

P.S.:韌帶、筋腱和筋膜,名字雖然不同,但是性質是一樣的,而且——

全身的筋是一個整體!

全身的筋是一個整體!

全身的筋是一個整體!

這就是練整必然要練筋的原因!!!

筋膜系統就像一件穿在皮膚下面的連體緊身衣。筋膜舒展,彈性充足,人就覺得很貼身、很舒服,活動起來很利索。反之,如果這件緊身衣的某些地方被揪緊或者粘連了,就會引起整件衣服的褶皺扭曲,會讓人很不舒服,輕則疲勞酸痛,重則產生病變。

二、 n五髒的概念。

關於五臟,需要注意的是,得分為「器官五臟」和「氣質五臟」兩個概念。

器官五臟就是解剖學上的臟器概念,即實體的心、肝、脾、肺、腎,看得見,摸得著。

而氣質五臟,可以理解成一種能量概念。這種理論主要闡發的是五髒的功用。人體的原始生命能量經過五臟轉化後,形成五種功能不同的能量,發揮各自的作用。好比燈泡把電能轉化為光能,有照明之用,電磁爐將電能轉化成熱能,有加熱之用。

所以,在內家功而言,有「內壯」之法強化五臟,主要就是指鍛煉解剖學意義上的五臟。而一旦談到「外用(勇)」問題,比如形意的五行拳,就是指如何應用「臟腑之力」了,那就得從氣質五臟角度去理解了。(一些中醫或丹道的古籍中,五臟概念和繪圖與實際解剖來的有差異,就是因為他們想表述的是氣質五臟。)。

「臟腑之力」這個概念可能不太好理解,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給GF拍寫真,為了取得最佳效果,避免跪鍵盤的悲慘結局,得把光打好了。如果攝影燈不夠亮,那就得換上瓦數更大的燈泡(強化器官五臟)。但是在拍照的時候,我們要的是燈光效果,得研究這個光從哪個角度打過去,能顯得GF更靚麗,而不是直接把新買的大燈泡貼到GF臉上去。

三、 n氣、血、精的概念

人體的運作是要消耗能量的。氣、血、精是維持人體硬體運轉的能量。

精,分為先天之精,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生命本源,可以理解為咱們出生時,老天爺給配的原裝電池,不可拆卸,也很難充電,存電每天耗一點,耗盡了就要歸天了。西醫和普通的中醫都管不了這一塊。最多勸你省著點用,可以多用幾年。

後天之精就是從餐飲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物質,所以也被稱為「水谷之精」。總的來說,精就是還未經演化的能量。

氣,是精演化後產生的能量。

血是氣的載體,把氣供給到各個器官去。

(一般的醫學和健身理論,最多研究到後天水谷之精和血液運行。先天之精管不了。氣的話,反正是跟著血走的,想辦法改善血液循環就好了,具體怎麼發揮作用,誰有功夫去管它。

而中國的丹道則專門拿出一部分精力,研究怎麼給「先天」那塊電池充電,以及氣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畢竟這才是肉身存活的根本啊。由丹道衍生出來的道醫和內家功夫各個流派,或多或少地繼承了一些這方面的理論和方法,所以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四、 n內膜的概念。

內膜從物質形態上講,本來應該放在「筋」那一節說,但是在內家功夫體系里,它太重要了,所以單獨說一說。

我這裡說的「內膜」,主要是指體腔內的腔膜,這層膜比肌肉骨骼表層的筋膜更加不受重視。從西方醫學和西方體育理論來看,腔膜既不是內臟,也不是肌肉,似乎屬於可以放在一邊不理它的東西。

但是在內家功看來,內膜極其重要。功夫是否入膜,是衡量一個人功夫程度的重要標準!

想要養生、強身、修成高明的功夫,必須得把五臟鍛煉好了。可是一般的肢體動作,不可能直接作用於五臟啊,怎麼辦呢?就得靠內膜了。內膜就像一個皮囊,把五臟六腑裝在裡面,要是能想辦法讓這個皮囊動起來,不就可以直接鍛煉到五髒了嗎?

下文為大家奉上一段內家武學的經典文獻《易筋經·膜論》

夫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於氣也。是故修鍊之功,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況於人生乎,又況於修鍊乎。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設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化而無形矣。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鍊氣。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鍊氣更難也。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根,後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務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鍊氣,而筋膜泥而不起;鍊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⑥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挨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鍊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雖然這篇文章我自己已經讀過無數遍了,但是一看到它,仍然是那麼激動。

內膜的作用、重要性,以及它和臟腑、氣血的關係,沒有比這篇文字論述的更為精準的了!有志於修鍊內家武學的,或者想學一兩式內家功法以求祛病健身的,一定要反覆地品讀體會這篇文字,這才是真正的武學秘笈啊!

五、 n呼吸法的概念

呼吸是人體最重要、最關鍵、最基本的生命運動。它既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還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所以內家功夫極為重視呼吸法。

關於呼吸法,我簡要介紹以下幾點基本概念:

(1) 呼吸,即使是普通人的呼吸,也會調動幾乎全身大部分肌肉參與運動,包括那些極深層的,平時幾乎感覺不到的肌肉。絕不僅限於一般的健身書籍上提及的胸肌和肋間肌等有限的幾塊。

(2) 基於(1)的原因,在實修方面,「呼吸法」是鍛煉深層筋肉的最佳途徑。市面上大部分的呼吸法,都是起到這個作用。比如硬氣功,在表演抗打、開磚裂石等項目時,別管真功夫假功夫,都要裝模作樣地表演幾下呼吸調節,立馬就能給人一種表演者「運上了氣」的感覺,其實這種調氣就是激活了深層肌肉。

(3) 除了肌肉層面,呼吸運動還能夠刺激到體腔內部深處,尤其是內膜(不是橫膈膜)。故而通過有針對性的呼吸法調節呼吸,即可達到「按摩五臟」的效果。其功法具體體現:一是要深長呼吸,二是一般要有特定字音的輔助(如六字訣、心意雷聲、大成拳試聲等)。

(4)呼吸運動與氣血的化育運轉也是息息相關的。通過呼吸調節,可以涵養氣血,並推動氣血在經絡中的運轉循環,從而潤養五臟(比利用內膜的漲縮「按摩五臟」,效果更進一步),濡養筋骨。講究清靜虛無的溫養類呼吸法,以及側重氣血運行的周天類呼吸法,皆屬此類。這個階段的呼吸法不能用意識強行導引,入手處是身體內部自然出現的溫和舒適的熱感。這種熱感相對集中,一般是出現在某個穴位、某個竅或者某一條經絡處。用意念強行想像出來的熱感,則是散亂的一大片,時間久了會讓人感覺心裡煩躁,還易上火。

總之,對於身體深處那些一般健身方法難以鍛煉到的區域,呼吸法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掌握某種呼吸功法的朋友,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練到屬於哪種。

(多說一句,信的就看看,不信的可以無視。呼吸是鏈接身體和精神的紐帶。在做精神層面鍛煉時,呼吸法是古今中外通用的,最通俗大眾化的法門。)

六、 n神意的概念

神意,相當於人體的軟體系統。是指揮人體運作的「司令官」。

注意:大腦可不能和神意劃等號,它是司令部,是神意的駐在地,是物質層面的,也屬於硬體系統。

並且,神和意也是兩回事。

本來神意的概念可以獨立成章,長篇大論的,但是相關的概念、原理極為複雜,即便是寫出來,於讀者、於我自己都是一種折磨,所以以下只做通俗易懂的解釋,幫大家建立一個便於理解的初級概念即可。

神,是人的先天靈性,是賦予肉身這個物質性軀體「真正生命意義」的靈魂,是人「精神層面」的本源。

意,是後天學習獲得的知識的集合體,是社會給人注入的「程序」,是人類文明在個體身上的投影。

好像很難理解是么?

好吧。打個比方,你用拼音輸入法打字,真正選字的是你這個人,在你未建立字型檔之前,你需要逐個選字。但是當你建立一定的字型檔後,你可以直接輸入一長串拼音,而字型檔基本就能幫你把詞語挑選好。

神,才是真正的你;意,類似智能字型檔,大腦就是自帶存儲功能的CPU。

下面再就武學領域的「意」與「神」的概念做一專門解說。

武學裡的「意」,準確的說叫做「勁意」。它是武者修鍊出來的一種戰鬥機能,跟普通人認知中那種單純的思維活動不同。行家的說法,意是勁力的升華,正如勁力是招法的升華一樣,不是空想、幻想,而是真實不虛的搏擊能力。外行人,或者還沒到「勁」這個境界的練武人明白不了。

那怎麼理解它呢?可以從陽明心學強調的「知行合一」中去體會。知不能離開行,必須在行的過程中去知。

具體到拳術上,就是在真實的搏擊環境下的思想意識活動。一般人打架的時候,要麼是極度緊張或恐懼,腦子裡一片漿糊,要麼是怒髮衝冠,血灌瞳仁,反正腦子也不怎麼清楚。而身經百戰的高手則恰恰相反,他對實戰搏擊中可能出現的某些情況、某些現象、某些問題認識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對這些「現象」背後的「本質」及「規律」理解得非常透徹,所以他在處理這些情況和問題時,表現的是如此的恰到好處。在電光火石的瞬間,他可以用最恰當的方式,調動身體和能量,執行最正確的技術動作,取得克敵制勝的效果。那一瞬間通過他的動作體現出來的思維活動,就是「意」。

聽上去有點像格鬥時的戰略戰術是吧?其實不然。

「意」與「戰術」的概念上的區別就是:意,是一種高度提煉的思想認識,這個思想認識要極為精準凝練,要極為接近「本質」和「規律」,直指核心!這樣才能調動身體全部機能一步到位,做出準確的、可以起到「快刀斬亂麻」效果的動作。

以前在回答類似問題時我舉過扔石頭的例子:當你想把一塊石頭扔到盡量遠的地方時,你可以選擇琢磨扔石頭的種種發力動作的細節,盡量做標準的投擲動作,這就屬於「戰術」;你也可以直接想,我瞄準地平線扔,這就是「意」。

類比有歷史上的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對明朝四路進攻,「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這就是「意」,而明朝四路進攻,就是「戰術」。

習武之人能練到勁,就可算是好手,若是能練到「意」,就可稱為妙手了。

而「神」,只有遇上涉及,甚至說危及到人的生命的事件時,才會發揮作用。當人產生大悲、大喜、大怒、大恐怖、大疑難,不趕緊解決這個人要活不成了,神才可能顯現。神的顯化會伴隨著強烈的心理能量的釋放,可以瞬間提升人的智能或者體能。

比如人們常說的「急中生智」,從「意」的角度看,這是講不通的。一件事,你解決不了,證明你現在的知識儲備或者思維推導能力達不到解決它的程度,只能通過學習更多的知識,或者採取更佳的思維推導模式才行,急有什麼用呢?可是有很多情況下,好辦法就是一著急給急出來的。這其實就是「神」發揮了功用。

普通人一般是意識不到「神」的。因為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用「意」來思考、判斷、處理,足夠了。

武術是從生死搏殺中發展出來的,對手是不會告訴你打算怎麼攻擊你的,冷不丁一刀砍過來,一拳打過來,甚至是幾枚暗器射過來,「意」是來不及處理的,這反而慢慢把「神」給激出來了。

早年間武林中的神意高手並不鮮見。如今承平年代,重文輕武,普通人的精、氣、意多耗散在了生活中的種種刺激之上,「神」也就隱而不顯了。

以上,就是構成中國傳武內家功夫理論的基本概念,解釋的比較籠統。有興趣一起研究的朋友,可以先藉此搭建一個理論框架,至少可以保證在鍛煉中不會產生邏輯混亂。

而對這些概念沒有切實的修證體認的,不管他拜的門戶多高,老師名氣多大,他自己會的拳法多多,甚至標榜自己打過多少人……可能都仍是差點什麼……


推薦閱讀:

平板支撐
腹肌——為什麼你沒有?
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有什麼區別呢?

TAG:内家拳 | 健身指导 | 中医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