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空間的改造和新定義
我第一次見到何勇的時候還沒加入墨社。
那時候是給前公司找拍攝場地,在Airbnb上翻來覆去找房子,最終確定了烏魯木齊北路的一套頂層複式(以下簡稱」烏北「)。那個時候,「好處」還叫做「覓室」,何勇和創業對我來說還是個陌生的名詞。
當時兜兜轉轉捧著一大堆拍攝器材,好不容易找到了何勇在烏北的房子,記憶里他光著腳,穿著簡單的灰色T桖,人相當清瘦,頭髮有點亂,捧著一台筆記本說:這也是我們辦公的地方,每次來客戶了就只能我們挪到別的地方去。由於當時家裡也在裝修,便和作為建築師的他聊了一兩句。水泥地面,大塊白色牆壁,開放式廚房和超大投影儀,頂層還有露天陽台,不得不說這個裝修風格非常討年輕人喜歡。
"好處「在烏魯木齊北路的第一套房子拍攝結束後,逐漸了解到何勇和他的創業項目:找到合適的房子,根據情況,置入設計、傢具以及數碼硬體,供有需求的用戶使用,使其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社交場所。當時我覺得「覓室」這個名字特別貼合他們的意圖。再後來我加入墨社,有了這次正兒八經的採訪,這時的「覓室」已經改名為「好處」,並在短短几個月內擴張到六個地點八套房屋。沒做推廣,未拓渠道,多為朋友間口口相傳,僅僅是這樣,「好處」的客戶依然相當大牌:蘋果和歐萊雅,大摩和平安,依雲和可口可樂,奧美和麥肯,央視做直播,星巴克開工作坊,張一山和蔣勁夫在這裡拍廣告。
張一山在烏北的拍攝花絮所以第二次見到何勇,坐下來第一句話,我便問他為什麼改名了?
他也是很乾脆:「覓室」是公司未上線時的非正式名稱,並且那個名字容易引起歧義。而「好處」既好記,又有兩層意思,即意為「好好相處」,也可以是「一個好地方」,和英文名meet best,異曲同工。」 「好處」首次登上了《時尚芭莎》▍理想與現實
說起原來建築師的工作,何勇的履歷相當漂亮,同濟大學畢業,哥倫比亞大學深造,曾經工作過的都是頂級的建築設計公司,現在轉行自己創業,原因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建築師應該主動地創造產品,而不是被動地淪為乙方。中國建築系學生,進校第一句接受的座右銘就是:以人為本。但從業後,卻變成了:以甲方為本,以媒體為本,或者以理論為本。也正因為這樣,城市裡的房子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奇形怪狀,建築師難道沒有自我意識么?並不是,只是所有的用戶信息和社會資源都在地產商手裡,那他們說什麼都是對的咯。
「其實說得難聽點,你一個建築設計師,在甲方眼裡就是個外包。」
無趣的大部分和瘋魔的小部分如果一個建築師,希望有好的設計被實現出來,那就只能祈求老天保佑:懂行的甲方,靠譜的政府。簡單點說:依附資本和權力。聽上去好像特別俗氣,不是設計師該有的樣子。
「在中國,很多有突破性的建築項目都是政府主導的,他們不像大多開發商那麼短視,如果有足夠的鑒賞力和執行力,那就比較容易排除眾議,把好的項目實施出來。」
就算有這樣的機會,但何勇說:要突破,真的回到以人為本,還是很困難。畢竟建築設計本就是件超級複雜的工作,專業範圍之外,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處理那些潛規則,對於建築師來說,是相當大的消耗。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在話語體系之外的使用者,就很難被照顧到了。
「建築是個很重的東西,花費大量資源建造出來,立在原地至少幾十年,還不能早期試錯,快速迭代。這樣的模式,無論誰來操作,必然趨於保守。在原有的機制下,沒有偉大的預見者和強大的支持者的聯合,想要真正地創新非常困難。但這種組合少之又少,最後,不是葉公好龍,就是濫竽充數。」
「但互聯網,使得信息和資源得以重新分配。建築師,有更多機會用更少資源,創造出可實驗的原型,去測試需求、取得反饋、獲得市場,從而可以不依賴保守的資本和權力。而市場,也可以最高效的方法,分辨出建築產品的優劣,從而避免了大量的浪費。」
也只有這樣,建築師才真正能做到:以人為本。其實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做好用戶體驗」。在談這些的時候,未見何勇有什麼捶胸頓足,義憤填膺的語氣,有的只是看清楚門道,抽身自己乾的魄力。▍工作與生活「好處」的新品
一路從政府和建築業聊到房價上漲,股票泡沫,城市發展,何勇的知識面相當廣泛,因為本身是建築師的緣故,談起房子來就更是滔滔不絕。
「我和合伙人王俊鋒都是建築師,建築師這個職業其實是屬於設計領域內最為綜合的工種,也就是說建造房屋,從技術層面的水電構造到視覺層面的房屋布局我們全都懂,何況設計類的東西其實是相通的,所以改造這麼一套房子也不算困難。」
他指了指沙發下墊的木排,「我們的設計可以非常簡單,在審美的前提下控制成本。這種墊沙發的木架子,就是工地上最普通的那種木板墊,自己拉回來重新上漆就好了,耐用、特別又好看。」
雲朵燈是自己製作的,茶几也是舊物重新上漆我詢問「好處」現在有多少員工了,何勇伸出了四根手指頭:「沒過一隻手。」
除開聯合創始人的話,「好處」到現在一共也就招了兩位員工。未等我驚訝完,何勇補充說:「我和我合伙人大概是屬於全能型人才的那種,建築裝修不用說了,公司的運營,維護,設計,美工,這些東西雖比不上專業級別的,但是我們都能做,所以感覺四個人也足夠。」
「那生活呢?現在是不是工作強度特別大?」
「是,累但是也是享受,因為在做我喜歡做的事。我已經差不多全身心都撲在這個項目上了,從」好處「成立後基本沒有休息娛樂,對我來說這些都能夠接受,唯一覺得遺憾的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系統化的學一些東西。」我不由想到,實力足夠強的話,一個人也是一家創業公司,而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永遠都少不了不斷學習以及自律。
此次採訪地點的一間黑色系房間▍「好處」與未來
最後說到「好處」未來的發展,何勇提到他在國外的所見所聞,大型空間在國外做的很好,比如時代廣場曾舉辦的千人瑜伽活動。然而我們無法把國外的東西直接搬到中國來,這其中缺失了很多環節,最重要的就是運營和定位,國內很多人連小聚會都搞不好。所以「好處」先從小做起,這些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不同的人群,未來我們可能也會有廣場類的空間也都是可以的。
「好處」的本意就在希望改變互聯網生活給人帶來的弱關係,通過在一個合適的空間內發生的活動來促進交流。在這點上,何勇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分析用戶行為,因為在接觸建築時間久了以後,會發現空間的構造與內容是影響人們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好處」的房屋裡舉辦的插花活動例如我第一次見到何勇時的那套房子,就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空間,沙發和地毯讓一群人坐著聊天,大投影可以放映電影,開放式廚房讓更多的人參與下廚,頂樓的露天陽台適合多人party觀天象吃燒烤。烏北所容納的多功能性就更適於人們交流。
星巴克團隊在烏北workshop「很多事背後,都有人們的行為需求,有淺層次的原因也有深層次的原因,並不都是人們不有趣,可能只是空間沒有內容。」
他這個觀點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想起前段時間的公司團建,跑很遠租了一個大別墅,一群人熱熱鬧鬧的進去,然後各自坐下玩手機,也不是團隊間不友好,只是空間太無聊。
至於未來,「好處」則希望能夠超越設計本身,使空間能夠成為新行為的孵化器。紐約的城市廣場上,那樣奇思妙想的活動,其實很多是在一些私有空間里孕育出來的。「好處」正是期望承擔這樣的功能,成為城市腦洞發源地。近期,就有個蕾絲邊的婚禮會在「好處」空間里舉辦,而這些少數派,就可能是未來城市內容提供者。等到「好處」擴散到整個城市的時候,廣場上就不會只能看到大媽們的舞蹈了。
採訪結束後,我和小墨走出那座大隱隱與市的房子,小墨說:感覺好處未來可以重新定義人們生活和娛樂的方式,而不是簡單地唱歌吃飯玩手機。
看來下一次,就可以讓墨叔把團建的地點約在好處這兒了。
花絮:為了尊重被採訪者,稿件推送前先發給何勇過目一下。他提出了一些補充細節,用不同顏色區別了出來,並在細節處添加了黃色批註,批註記錄的時間皆為凌晨,想必是百忙之中抽出空來修改。追求完美的特質讓人深深折服。但他不是處女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