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類歷史的書寫者,為今日城市商業規劃奠定了基調
與想像中不同,作為當代城市規劃的經典教科書,劉易斯·芒福德(Lewisn nMumford,1895—1990年)的《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並不是按西方建築史/規劃史的常規思路,講述各時代的城市主要發展思想,主要流行的範式和建設模式,並一一分析好壞及舉例進行點評(當然也做了一部分這些工作)。而更像是一部歷史隨筆。作者在人為規劃思路、建設範式等方面極盡所能地簡略了,而把大部分的文墨獻給了促成當時建設思路的社會背景,人文環境,以及形成的城市鳥瞰圖對人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上。這也暗合了城規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城市規劃的範式必須合乎市民此時此地的需求,並能夠引導市民的對正確價值和美的訴求。
對於每一個當代城市中生活的人來說,都不可能擺脫劉易斯·芒福德的影響,在商業地產界,他更是導師一般的存在,正是他率先從人文科學角度,系統地闡述了城市的起源、發展,並對今後城市發展提出了戰略性意見。這些意見,至今指引著全世界商業地產的發展。
人文主義技術哲學的開山鼻祖
1895年,劉易斯·芒福德生於美國紐約州長島符拉興鎮。1912~1917年就學於紐約市立學院,1914年開始接受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城市與區域規劃科學的先驅之一帕特里克·格迪斯的啟蒙影響。他對紐約與其周圍區域從社會學、生態學角度進行了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其規劃思想為其後20世紀30年代的田納西流域規劃與建立綠帶城奠定了理論基礎。1923年芒福德成為美國區域規劃協會的基本會員。1930年,他發表了一篇短文:「Then Drama of the nMachines」,開始涉足技術哲學,並由此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講師,講授「機器時代」這樣一門新課程,接著他又去歐洲的技術博物館和圖書館從事徹底的研究旅行,於1934年完成其成名作《技術與文明》(technicsn and civilization),並很快成為技術史和技術哲學的名著。
他強調城市規劃的主導思想應重視各種人文因素,從而促使歐洲的城市設計重新確定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他的著作被波蘭、荷蘭、希臘等國家一些組織當作教材,培養了新一代的規劃師。芒福德的貢獻和影響遠遠超出城市研究和城市規劃的領域,而深入到哲學、歷史、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他既是一位城市規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和文學批評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技術史和技術哲學家。
芒福德相信人類與其他動物之不同,最初源於語言(符號)而不是工具(技術)的運用。他證明了在早期原始社會的人們就已經自然的共享信息和思想了,並且隨著其日益成熟和複雜而明顯的成為社會的基礎。因而,芒福德是人文主義技術哲學的開山鼻祖。
城市的演變過程
「為了讓我們對當今世界的迫切任務有足夠的認識,我們專門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們需要構想一種新的秩序,這種秩序能包括有機界和人,乃至包括人類的全部功能和任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城市發展找到一種新的出路」。這正是芒福德編寫《城市發展史》一書的目的。
芒德福說:「城市首先是具備磁體功能,而後才具備容器功能的」。村落的基礎是食物和性,而城市則該是能夠「追求一種比生存更高的目的」。城市或者說人類聚落的最初雛形期,往往不是源於居住而是源於祭祀活動,而這種活動地點作為一種磁體,就已經把一些非居住著引導此地。如羅馬,耶路撒冷等古城仍然是並且繼續追求這寫原始目的的。總之城市一開始就是外向的,就是能夠吸引和容納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而不像鄉村那種較為固定,內向,並敵對的對待外來事物。
在其論述中認為舊石器時代是一種具備男性性格的,粗糙的,以狩獵為主的具有強攻擊型的社會結構,而新時期時代,則是以定居為主以女性的陰柔性格為主的時代,並開始從事農業生產。而真正的城市起源源於這兩種文化的聯姻,而城市作為一種包容的有磁性的容器,使城市中生髮各種活動,使城市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所謂城市,是指一種新型的具有象徵意義的世界,它不僅帶表了當地的人們,還代表了城市的守護神,以及整個井然有序的空間」。在城市聚合過程中,國王佔據中心位置,他們是城市磁體的磁極,把一切新型的力量統統吸引到城市文明的中心腹地上來,並置諸宮廷和廟宇的控制之下。中世紀後,市民階級興起,西方城市才逐漸擺脫封建王者的統治取得獨立的政治地位表現出新的形式
如果說在開始的時候城市的對外關係主要是戰爭的話,那麼商業貿易逐漸取而代之成為城市對外關係主流。變為城市的比本標準和固有活力,是擋不住的歷史潮流。
與此同時,文化也是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藏根於城市之中,芒德福說「城市從生長,擴展到崩潰瓦解這個周期常常重複著,其原因之一 可能在於文化性質的本身」。
人是城市的靈魂
按照西方的經典時代劃分,芒德福將城市發展史大致分為幾個階段:史前及前希臘時代、希臘時代、羅馬時代、中世紀時代、晚期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時代、工業革命時代、現代。
在這個劃分及評說中,他很明顯地表露了自己的傾向性(當然,這種傾向性是建立在作者寫書的時代背景,即冷戰時代,之上的),對未成熟的希臘時代及整個中世紀時代,給予了毫不吝嗇的讚揚,而今日學界普遍極力推崇的羅馬、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時代,以及工業革命時代,作者均毫不留情地給予了最強烈的駁斥。關於文藝復興,作者甚至從根本上駁斥了這一在我們看來十分經典的時代劃分的意義。當然,關於他的立場是否矯枉過正,則可見仁見智。在芒德福著作等身的同時,一個嬰兒潮時代的規劃師群體正在崛起。在之後的二十年間,這些門徒們在歐美主要國家各領風騷,帶來了清新和自由的風氣,從而形成了今天西歐和北美大陸上數十名城、數百樞紐、數千小城鎮的生機勃勃,資源共享,民主開化寬容的城市風貌。
作為城市史研究者,芒德福從一開始就專註於城市的人文精神,文筆最後也終於城市的人文精神。這無疑是全書的文脈所在,也正是為什麼作者濃墨重彩地描述了各個時代的重大時代趨勢和市民生活的眾生相。
他想要的,是在一個美好世代里,通過科學的城市規劃,結束攤大餅建設城市的非科學方法,城市能夠形成分功能,分區塊的有機體,城市的各個部分能夠相映成趣。而在這個設計下,城市的管理機構能夠更多的關心每一個市民的精神思想,讓轄區內的市民能夠恢復古老、自由、溫情的鄰里關係。而透過城市這一平台,自由的風氣能夠得到鼓勵,從而達到「具有最高程度的思想上的光輝」這一目的。
(RET睿意德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Linda)
推薦閱讀:
※特色小鎮第二話:產業主導,多元融合的開發運營思考
※新零售體驗怎麼玩?看、聽、聞、嘗、碰,芝麻開門吧!
※櫥窗設計的「小心機」:眼神多停5秒成交機會多一倍
※世界上審美最高的一群人,他們最愛這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