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試圖把孩子的興趣培養成職業!父母一定要重視
作者:毛志傑
看著台上宋小寶一幅天生逗人樂的樣子,感覺他能「干自己感興趣的事業」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忽然聽到」宋小寶累倒暫時告別綜藝圈「的消息,並且宋小寶還發出感嘆說:」工作的高強壓力像高壓線一樣壓著你,不斷地在透支,真的有點吃不消了。「
這令人意外的同時也引發我們的思考:將」興趣「干成」職業「真的對嗎?或許宋小寶正是因為將興趣作為了工作而失去了原本的興趣呢?
那麼,這對於我們家庭教育有什麼借鑒意義呢?
在我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們都在觀察:他的天賦和興趣是什麼?
我們相信,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天賦,天才和平庸的區別就是「有沒有發掘出自己潛在的興趣」。
直到兒子10歲左右時,我們發現,他對音樂非常感興趣。
於是,我們就為他請了位音樂老師教他小提琴。「學小提琴」這個高難度的樂器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經過兩年的學習,他的音樂天賦已經逐漸顯現出來。甚至能自己看一個陌生的樂譜進行演奏,這已經讓我這個「樂盲」非常滿足了。
我們讓孩子學習音樂的初衷是「提高審美及藝術欣賞方面的能力」,並沒有讓他從事這項職業的想法。
如果將人的時間進行一下區分,似乎可以分為「工作中」和「工作之外」的時間。
「工作」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對他人、對單位、對社會的「付出」;而「工作之外」其實也就是自身「享受」的時間。我們希望,音樂可以為他的業餘生活帶去精神方面的享受。
畢竟,人的幸福,僅僅靠物質是無法滿足的。
但是,我們也發現在功利色彩的影響下,很多父母、包括老師已經準備將孩子的興趣「職業化」。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走上某一條道路,不惜「巨資」為孩子請知名專業教師指點,就是為了考個好學校,今後能「吃上這碗飯」,將孩子的「興趣」轉變成「職業」。
再好吃的飯,如果讓人天天吃,也會厭食;對一件事再有興趣,一旦形成職業天天面對,也會厭煩。
很多優秀的運動員對自己運動項目的厭惡提前退役轉行,也是這個道理。很可能,父母的一番苦心反而影響了孩子對幸福的感受。
所以,我們並不准備將孩子對小提琴的「興趣」轉化為職業,這也是為了保護好孩子的興趣。
畢竟,能將興趣作為職業並始終保持的人只是那麼一小部分。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能在物慾橫流的氛圍中將興趣僅僅作為興趣堅持下去已經是一份奢望了。
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要說將興趣作為終生職業了,能將大學所學專業「學以致用」的用到工作中已經是很不錯結果了。
然而,現在有多少人乾的就是學校所學的專業呢?錯誤的選擇往往浪費的是孩子們寶貴的青春!
所以對於我們而言,比較理想的方式就是「職業是職業,興趣是興趣」:根據孩子的特點規劃學習的方向,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同時,盡量在孩子進入大學時能將所學專業和將來工作結合起來,從而確保物質上的無憂。
而對於音樂的「興趣」,則可以使他在閑暇時光中享受到精神上的富足,足矣!
推薦閱讀:
※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且常見的邏輯或思維模式?
※如何引導叛逆期的弟弟?
※從小生活在父母爭吵環境下的孩子,成家後會不會也總是和另一半爭吵?
※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相處的細節是怎樣的?
※小時候出去玩太久父母以為你走丟了,他們是怎麼找你的?
TAG:家庭教育 |